第13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他干净利落地回答。
  我很早就听说东朝过目不忘,几天下来发现他仅是将字形印在脑中,等要用时如看书一般翻出来应付。那背五蠹时跌宕起落的语调,是他拿来糊弄我的。
  我收回竹板,将一块枣糕塞到他手里,走回书架随手抽出本书。
  “明日把策论交给臣。今天开始上《外戚世家》,殿下要好好听课。”
  宫外又开始落下零星的雨丝,飘进窗里,染得屋里寒气渐生。我拉上帘子,点亮灯烛,把火盆挪到屏风架子后面。
  他的脸上有了些暖意,别扭道:“我不冷。”
  “臣冷。”
  午膳前我终于解开他脚上的绳子,内侍的手法很好,拴得牢又没有阻碍血脉,只留下几道印子。他坐在地上缓了缓,嫌弃地看着自己的衣物,我去拉他,他才拽着我的衣袖慢慢立起。
  太子取过镜子,给自己束了发。他生了副好皮相,这么一打理,有点毁。
  我善意地提醒:“待会儿付都知来了,问殿下的头发怎么回事,殿下怎么回?”
  太子神采奕奕地转过来,“先生也觉得好看么?”
  他脑后有一绺发丝不听话地翘着,根本没束上去。我忍了几次还是没忍住,合上书道:
  “过来。”
  他不情不愿地从镜前挪开,我揪下他的发冠,飞快地重新束了一次。真是作孽。
  刚弄完门外就响起了询问:“卞公,某等可以进来收拾吗?已到午时二刻了。”
  宫人们捧着大漆盒鱼贯而入,樊七打着头,眼尖地瞟见桌上的金鞭,“少师今日上课可还顺利?”
  太子朗声笑道:“付都知,先生刚刚说孤背不完课业就要挨打,但孤倒让他失望了。”
  樊七松了口气,“殿下自小聪慧,劳烦少师了。”
  他命人全都出去,门甫一关上,他就坐到桌旁,眸子亮晶晶地望着我,等我先动筷子。饿着肚子还被刁难了一整个早晨,这时被磨得没了气性,端着碗下手如飞。
  他吃的虽快却很斯文,眉眼安静,白玉似的两腮微动,像只听话的小动物。我家里没有别的孩子,看着他津津有味地夹菜,自己也很有胃口。
  午休时太子破天荒没有回寝宫,就待在书斋的纱橱里小睡。宫人们打扫了屋子,我独自在纸上写写画画,思考如何接下午的课。
  历来华族子弟进国子监读书,禁中设有上书房供皇子上学,太子则在东宫专门受业。陛下只得一个儿子,上书房无人,寥寥几个老师还是太少,怕是以后要让他入辟雍。
  我在翰林院做编修时曾耳闻议论,说今上不再纳妃,无意再添皇子,东朝是出生即立的。要不是爱极他,怎会只有他一个孩子,连公主都不曾有?
  可他的生母惠妃,确是数月前在冷宫里郁郁而终的。
  未时一到,我到碧纱橱里将他从榻上拖下来,他睡眼惺忪,晕晕乎乎地拉着我的袍子。
  ……殿下昨夜又没怎么睡。我想起樊七的话。
  卯正入申正出,没一会儿就下学了,今日必须把书给他灌进脑子里。
  *
  翌日,太子没有迟到,照例屏退下人跪坐在我对面。
  天色尚早,我就着灯火细细看他写的策论,他一脸满不在乎,悄悄扬起的嘴角却暴露了心情。我要求他写三百字,他写了足有一千,甚是得意,只等着我夸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