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你 第46节(4 / 4)
唯独在莳谚这件事上,她甚至,有些恨母亲。
母亲是个教师,在父亲去世后的那段时间,她为了逃避丧夫的痛苦,一度沉迷教学工作,创下了全班过重本线的记录。
这也就意味着,她在学生身上付出的精力,要远远高过在自己儿女身上付出的精力。
莳谚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二年级,都是莳音放学后跑去接他回家的,每次到班级门口,他几乎都是被最后剩下的那一个,孤零零地站在那里等待。
经常的,母亲因为工作而无暇管他们的三餐,都是莳音带着他去教室食堂打饭吃,然后两个小朋友默默坐在一边,看不远处的母亲拿着试卷训导自己的学生。
莳谚开学报到,包书皮,家庭作业签字,背书做手工,经常都是莳音充当着那个家长的角色。可她自己其实也只是个孩子,很多时候,都是两个孩子一起手足无措地对着突发状况发呆,然后打电话向小姨求救。
在莳谚最需要父母关怀的年纪,对这个世界建立完整认知的年纪,三观塑造的黄金时期,他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
唯一牵着他磕磕绊绊往前走的就是姐姐。
而这个姐姐,自己也还在需要大人帮助的阶段。 ↑返回顶部↑
母亲是个教师,在父亲去世后的那段时间,她为了逃避丧夫的痛苦,一度沉迷教学工作,创下了全班过重本线的记录。
这也就意味着,她在学生身上付出的精力,要远远高过在自己儿女身上付出的精力。
莳谚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二年级,都是莳音放学后跑去接他回家的,每次到班级门口,他几乎都是被最后剩下的那一个,孤零零地站在那里等待。
经常的,母亲因为工作而无暇管他们的三餐,都是莳音带着他去教室食堂打饭吃,然后两个小朋友默默坐在一边,看不远处的母亲拿着试卷训导自己的学生。
莳谚开学报到,包书皮,家庭作业签字,背书做手工,经常都是莳音充当着那个家长的角色。可她自己其实也只是个孩子,很多时候,都是两个孩子一起手足无措地对着突发状况发呆,然后打电话向小姨求救。
在莳谚最需要父母关怀的年纪,对这个世界建立完整认知的年纪,三观塑造的黄金时期,他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
唯一牵着他磕磕绊绊往前走的就是姐姐。
而这个姐姐,自己也还在需要大人帮助的阶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