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节(3 / 4)
巨佬的气息盖过一切。
那种轻灵的艺术感、工匠们日夜操劳的血汗,还有碾碎在釉料中的上等玛瑙……
高中生们再看看自己,觉得自己像是女娲娘娘脚下的泥人儿。
葆光也隐约察觉了佟彤今天请自己来露面的用意。她也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一群平平无奇的小青花,居然这么拽。
她冷淡地问佟彤:“听说你中午请我们吃饭?”
佟彤笑道:“地点你挑。”
反正“特殊津贴”已经到位啦。
葆光微微一笑:“好啊。到时给你介绍一下跟我们一起来的同伴们,也都是镇馆的级别呢。”
------------------------
葆光飘然而去,会议室里的“高中生”们鸦雀无声。
先前那股唯我独尊的模样早就无影无踪。大家还沉浸在葆光的美貌当中。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文物外面还有文物。
葆光一露面,他们才明白,佟彤刚才所说的“你们其实很普通,别瞎显摆”,原来并非夸大其词。
大家羞愧难当。
那个卷毛男生主动问佟彤:“刚才那位前辈,全国一共有多少个像她那样的?”
佟彤腆着脸说:“她嘛,也就是个省级博物馆里的……”
----------------------
“都谈好啦!他们已经和人类建立了友好共赢的关系。”
电话里,佟彤悠然自得地汇报。
高中生们本来不服管,但当佟彤抛出一部纪录片,让他们彻底了解自己在历史中的地位,又请来一个巨佬刷脸,让他们终于对自己的工艺有了自知之明——此后瓷器们就真把她当班主任,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跟她唠嗑,从她口中套各种关于现代社会的边角碎料。
大部分人都同意回到非洲r国。物以稀为贵,他们总算认清,自己的优势在于曾经“漂洋过海”;若论观赏性、艺术性,随便一个省级博物馆都有大把的瓷器秒杀他们,如果留在国内,肯定只能当别的文物的绿叶了。
而在r国,它们是稀有的“外国文物”,肩负重大的历史文化教育意义,肯定会被人家当宝贝捧着。
瓷器们造出来之后不久就装船旅行,其实并没有什么乡土情结;于是佟彤稍微点拨两句,大家就同意去非洲安家了。
“但是……”佟彤接着在电话里说,“还有三件小瓷器,可能是当初r国内乱的时候心理阴影过大,坚决要留在祖国,不想再出国了。我怎么说都说不动……曾老部长,我真的尽力了……”
电话那头,曾老太太果断拒绝:“这不行!根据国际惯例……”
“我知道,根据国际惯例它们都得回r国。”佟彤大胆插话,“可是咱们也得尊重文物的自我意志啊。他们也有喜怒哀乐,要是被人类强迫易手搬迁,他们心情也会郁郁,很影响展出寿命的!我听一个朋友说,大英博物馆里那些被掠夺走的中国文物,一百多年了,依旧水土不服,心态还没缓过来呢……”
“有关部门”考虑的是人类社会的公序良俗。然而佟彤已经跟各类文物宝贝儿们打了许久的交道,要她把自己的“物种利益”置于文物们的利益之上,她做不出来这事儿,觉得是出卖朋友。
最后在佟彤的据理力争之下,中国和r国首都综合博物馆达成了协议:大部分瓷器送还r国,不愿意回去三件的留在国内,但是需要抽调其他文物来交换——博物馆之间也会时常进行馆际交换,将重复品、剔除品,与其他博物馆交换各自有价值的藏品。至于跨国交换,只要得到文物局的批准,也可以以长期租赁的形式进行。
中国境内的文物多如牛毛,性格各异,自然也有不少想要出国看看,享受一下“物以稀为贵”的感觉。佟彤于是拜托自己的文物朋友们在各大博物馆之间传话,很快就征集到了不少“出国志愿者”。再经过国家审批,确定了三件历史价值相当的替代品,等r国彻底安全了,就装箱运走。
这三件替代品分别是一副明代小画、一尊景德镇梅瓶、还有—— ↑返回顶部↑
那种轻灵的艺术感、工匠们日夜操劳的血汗,还有碾碎在釉料中的上等玛瑙……
高中生们再看看自己,觉得自己像是女娲娘娘脚下的泥人儿。
葆光也隐约察觉了佟彤今天请自己来露面的用意。她也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一群平平无奇的小青花,居然这么拽。
她冷淡地问佟彤:“听说你中午请我们吃饭?”
佟彤笑道:“地点你挑。”
反正“特殊津贴”已经到位啦。
葆光微微一笑:“好啊。到时给你介绍一下跟我们一起来的同伴们,也都是镇馆的级别呢。”
------------------------
葆光飘然而去,会议室里的“高中生”们鸦雀无声。
先前那股唯我独尊的模样早就无影无踪。大家还沉浸在葆光的美貌当中。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文物外面还有文物。
葆光一露面,他们才明白,佟彤刚才所说的“你们其实很普通,别瞎显摆”,原来并非夸大其词。
大家羞愧难当。
那个卷毛男生主动问佟彤:“刚才那位前辈,全国一共有多少个像她那样的?”
佟彤腆着脸说:“她嘛,也就是个省级博物馆里的……”
----------------------
“都谈好啦!他们已经和人类建立了友好共赢的关系。”
电话里,佟彤悠然自得地汇报。
高中生们本来不服管,但当佟彤抛出一部纪录片,让他们彻底了解自己在历史中的地位,又请来一个巨佬刷脸,让他们终于对自己的工艺有了自知之明——此后瓷器们就真把她当班主任,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跟她唠嗑,从她口中套各种关于现代社会的边角碎料。
大部分人都同意回到非洲r国。物以稀为贵,他们总算认清,自己的优势在于曾经“漂洋过海”;若论观赏性、艺术性,随便一个省级博物馆都有大把的瓷器秒杀他们,如果留在国内,肯定只能当别的文物的绿叶了。
而在r国,它们是稀有的“外国文物”,肩负重大的历史文化教育意义,肯定会被人家当宝贝捧着。
瓷器们造出来之后不久就装船旅行,其实并没有什么乡土情结;于是佟彤稍微点拨两句,大家就同意去非洲安家了。
“但是……”佟彤接着在电话里说,“还有三件小瓷器,可能是当初r国内乱的时候心理阴影过大,坚决要留在祖国,不想再出国了。我怎么说都说不动……曾老部长,我真的尽力了……”
电话那头,曾老太太果断拒绝:“这不行!根据国际惯例……”
“我知道,根据国际惯例它们都得回r国。”佟彤大胆插话,“可是咱们也得尊重文物的自我意志啊。他们也有喜怒哀乐,要是被人类强迫易手搬迁,他们心情也会郁郁,很影响展出寿命的!我听一个朋友说,大英博物馆里那些被掠夺走的中国文物,一百多年了,依旧水土不服,心态还没缓过来呢……”
“有关部门”考虑的是人类社会的公序良俗。然而佟彤已经跟各类文物宝贝儿们打了许久的交道,要她把自己的“物种利益”置于文物们的利益之上,她做不出来这事儿,觉得是出卖朋友。
最后在佟彤的据理力争之下,中国和r国首都综合博物馆达成了协议:大部分瓷器送还r国,不愿意回去三件的留在国内,但是需要抽调其他文物来交换——博物馆之间也会时常进行馆际交换,将重复品、剔除品,与其他博物馆交换各自有价值的藏品。至于跨国交换,只要得到文物局的批准,也可以以长期租赁的形式进行。
中国境内的文物多如牛毛,性格各异,自然也有不少想要出国看看,享受一下“物以稀为贵”的感觉。佟彤于是拜托自己的文物朋友们在各大博物馆之间传话,很快就征集到了不少“出国志愿者”。再经过国家审批,确定了三件历史价值相当的替代品,等r国彻底安全了,就装箱运走。
这三件替代品分别是一副明代小画、一尊景德镇梅瓶、还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