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3 / 4)
“要是没你姨妈,你和你娘去相看的那几家,咱们一个都攀不上!”村长见自己闺女仍是嘟着嘴不服气的样子,话就又加重了几分,“你也不想想,嚷着没相中没相中,除了这个文博,又有哪个求着你姨妈巴望着你嫁了?”
李曼顿时觉得又羞又恼,脸上迅速一片绯红,将筷子往碗沿上一搁,眼泪要掉不掉的,站起来就进了自己的屋。
“你劝闺女就劝,怎么说这么重的话?”李曼的娘心疼了,有些埋怨。
村长重重叹了口气,“看看都被你惯成什么样儿了!我还不是为了孩子好?姑娘家家,左看右看都不成,一两次也就罢了,这都几次了?到最后连姐夫他们家厌烦的日子都有呢!你还真当咱小曼……”
正说着,门外传来叫唤声:“小曼她娘,在家不呀?”
听声儿是隔壁家二媳妇儿,村长夫妻二人立刻住了口,李曼娘起身去开门。
“我就说今儿没瞧见你们出去,必定在家呢!这是俺家炒的苕皮子,过年各色炒货炒了几样,这东西肯定不入你的眼,不过可甜,还加了点儿芝麻,香得很。尝尝!尝尝!”那二嫂子十分热情,理开了手里的小布口袋,从里头抓了一把往李曼娘手里塞。
果然炸得金黄,火候拿捏得挺好。苕皮子就是熟红薯刮成的薄片儿,炸熟后,清甜脆爽,满口生香,红薯今秋家家户户都收成不错,半个铜子儿不用,炸了苕皮子就能当零嘴儿吃,解了馋还省了银子,不用再去铺子里头花钱买去。
就是一样,做起来费事。必先挑个大好的晴日,将窖里的红薯取出来洗净削皮,堆作一处放入大铁锅里头蒸熟,红薯熟后清香四溢,趁着热将红薯捡到一个大盆子里冷却,挑了扇屋木头卸下来,支棱起两把高凳,铺上一块洗干净的棉布,将捣成泥的红薯拿菜刀的刀背如同刮腻子一般,将红薯泥刮到棉布上,这个刮可真是费精神,厚度要均匀、细致,不然不好晾晒,有漏处更不行了,一炸就散了。
晒干了用湿毛巾打湿棉布背面,将干透了的红薯泥从棉布上小心地撕下来,最后拿剪刀剪成菱形,拿油炸熟,这就是苕皮子了,得花两三日的功夫才行。
都说扬手不打笑脸人,虽然李曼娘此时心里正烦闷呢,但这个二嫂子平时就很小心迎奉,处得还可以,又是送年货来,自然没有冷脸接客的道理。
“哪儿的话,一个村里住着,说什么瞧得上瞧不上的话,太外道了!”李曼娘将那一小袋炸苕皮子收下,看着来人还有话说的样子,说实话她不太想请进屋去,父女俩闹着别扭呢,这会子她也没心思拉瓜家常,但也不好将人堵在门口,脚没往后退,只迟疑地虚留了一句,“要不……进来坐坐?”
这二嫂子也不知是听没听出来李曼娘的意思,反正就装作听不懂的样子,挤挤擦擦进了院门,满脸堆笑,“成啊,小曼妹子也在家呢吧?”
第352章 谁比谁傻
迈进门,“哎呦,村长也在屋呢?没出门啊。”
“来串门儿?我正好有事儿出门,你坐吧。”村长被自家闺女气得头疼,出门透透气去,抬起身走了。
这下子这二嫂子肩膀一松快,她平日里看到村长是有些发憷的,毕竟县官不如现管,村长也不太爱说笑。
李曼娘倒了一盏茶,二嫂子急着聊八卦,正要说“不用”,但转念一想村长家肯定都是好茶,这阵子往县丞家里也走得勤,说不得能喝到什么金贵物儿,将谦虚的词儿吞了下去,一脸堆笑双手去接。
村长比较喜欢喝苦味重些的茶,又因为李曼的亲事着急上火,这阵子家里常备着滚滚的苦丁茶,止渴明目除烦最佳,又往里头泡了两支灵芝,苦丁茶本就很苦,灵芝也不遑多让,酽浓滚烫的一大壶。
打眼儿一瞧,茶汤碧绿碧绿,茶叶底鲜绿,各种茶叶在这二嫂子眼中并没法儿看出多大的区别,都是树叶一般,但是她认得茶壶里泡着的灵芝,心里暗喜,再一闻,的确清香四溢,赶紧先抿上一小口,唉呀妈呀,苦得她喉咙发紧,这什么茶啊,比自家的茶叶梗泡的还苦还难喝。
看见她眉毛鼻子凑成一团,李曼娘忙问道:“是不是喝不惯?小曼她爹喜欢这一口,小曼也不喜欢,我给你换我家小曼爱喝的。”
“不用忙,我在家刚喝了茶过来,不渴。”那二嫂子拉了李曼娘坐下,“你听说了没?”
明明坐在屋子里头,也没旁人,但是这二嫂子很会营造八卦气氛,说着就卖了个关子,没有继续。
“听说什么?”
二嫂子往李曼娘那里又凑了凑,“也难怪你没听说,这阵子你在村里时间也少。裴家那小子听说能下地了!大夫还说要是好生练练,十之八九能恢复过来,你说可奇不奇!”
小曼屋里“碰”一声,不知是什么东西倒了或者摔了的声音,那二嫂子眉毛往那屋的方向挑了挑,轻声问道:“小曼在家呢?我还以为她在城里。”
“啊,在呢。”小曼娘知道但凡是裴家的消息,坏消息就罢了,若是有丁点儿好消息,自己闺女肯定一点就着,上次她姨夫要给裴华留着职位,她回来足气了好些天,这下子听说腿能好,更不得了了。
小曼娘给这二嫂子打手势,意思让她别说了,二嫂子赶忙噤了声,谁料外头俩人没了动静,在屋里听着的李曼却按耐不住了,“倏”地站起身,“咣”地打开:“说啊,怎么不说了?”
二嫂子脖子缩了缩,自己来通风报信来的,这姑娘怎么将火气往自己身上撒了。
“二嫂子,你刚刚说裴华哥腿能好?是真的?” ↑返回顶部↑
李曼顿时觉得又羞又恼,脸上迅速一片绯红,将筷子往碗沿上一搁,眼泪要掉不掉的,站起来就进了自己的屋。
“你劝闺女就劝,怎么说这么重的话?”李曼的娘心疼了,有些埋怨。
村长重重叹了口气,“看看都被你惯成什么样儿了!我还不是为了孩子好?姑娘家家,左看右看都不成,一两次也就罢了,这都几次了?到最后连姐夫他们家厌烦的日子都有呢!你还真当咱小曼……”
正说着,门外传来叫唤声:“小曼她娘,在家不呀?”
听声儿是隔壁家二媳妇儿,村长夫妻二人立刻住了口,李曼娘起身去开门。
“我就说今儿没瞧见你们出去,必定在家呢!这是俺家炒的苕皮子,过年各色炒货炒了几样,这东西肯定不入你的眼,不过可甜,还加了点儿芝麻,香得很。尝尝!尝尝!”那二嫂子十分热情,理开了手里的小布口袋,从里头抓了一把往李曼娘手里塞。
果然炸得金黄,火候拿捏得挺好。苕皮子就是熟红薯刮成的薄片儿,炸熟后,清甜脆爽,满口生香,红薯今秋家家户户都收成不错,半个铜子儿不用,炸了苕皮子就能当零嘴儿吃,解了馋还省了银子,不用再去铺子里头花钱买去。
就是一样,做起来费事。必先挑个大好的晴日,将窖里的红薯取出来洗净削皮,堆作一处放入大铁锅里头蒸熟,红薯熟后清香四溢,趁着热将红薯捡到一个大盆子里冷却,挑了扇屋木头卸下来,支棱起两把高凳,铺上一块洗干净的棉布,将捣成泥的红薯拿菜刀的刀背如同刮腻子一般,将红薯泥刮到棉布上,这个刮可真是费精神,厚度要均匀、细致,不然不好晾晒,有漏处更不行了,一炸就散了。
晒干了用湿毛巾打湿棉布背面,将干透了的红薯泥从棉布上小心地撕下来,最后拿剪刀剪成菱形,拿油炸熟,这就是苕皮子了,得花两三日的功夫才行。
都说扬手不打笑脸人,虽然李曼娘此时心里正烦闷呢,但这个二嫂子平时就很小心迎奉,处得还可以,又是送年货来,自然没有冷脸接客的道理。
“哪儿的话,一个村里住着,说什么瞧得上瞧不上的话,太外道了!”李曼娘将那一小袋炸苕皮子收下,看着来人还有话说的样子,说实话她不太想请进屋去,父女俩闹着别扭呢,这会子她也没心思拉瓜家常,但也不好将人堵在门口,脚没往后退,只迟疑地虚留了一句,“要不……进来坐坐?”
这二嫂子也不知是听没听出来李曼娘的意思,反正就装作听不懂的样子,挤挤擦擦进了院门,满脸堆笑,“成啊,小曼妹子也在家呢吧?”
第352章 谁比谁傻
迈进门,“哎呦,村长也在屋呢?没出门啊。”
“来串门儿?我正好有事儿出门,你坐吧。”村长被自家闺女气得头疼,出门透透气去,抬起身走了。
这下子这二嫂子肩膀一松快,她平日里看到村长是有些发憷的,毕竟县官不如现管,村长也不太爱说笑。
李曼娘倒了一盏茶,二嫂子急着聊八卦,正要说“不用”,但转念一想村长家肯定都是好茶,这阵子往县丞家里也走得勤,说不得能喝到什么金贵物儿,将谦虚的词儿吞了下去,一脸堆笑双手去接。
村长比较喜欢喝苦味重些的茶,又因为李曼的亲事着急上火,这阵子家里常备着滚滚的苦丁茶,止渴明目除烦最佳,又往里头泡了两支灵芝,苦丁茶本就很苦,灵芝也不遑多让,酽浓滚烫的一大壶。
打眼儿一瞧,茶汤碧绿碧绿,茶叶底鲜绿,各种茶叶在这二嫂子眼中并没法儿看出多大的区别,都是树叶一般,但是她认得茶壶里泡着的灵芝,心里暗喜,再一闻,的确清香四溢,赶紧先抿上一小口,唉呀妈呀,苦得她喉咙发紧,这什么茶啊,比自家的茶叶梗泡的还苦还难喝。
看见她眉毛鼻子凑成一团,李曼娘忙问道:“是不是喝不惯?小曼她爹喜欢这一口,小曼也不喜欢,我给你换我家小曼爱喝的。”
“不用忙,我在家刚喝了茶过来,不渴。”那二嫂子拉了李曼娘坐下,“你听说了没?”
明明坐在屋子里头,也没旁人,但是这二嫂子很会营造八卦气氛,说着就卖了个关子,没有继续。
“听说什么?”
二嫂子往李曼娘那里又凑了凑,“也难怪你没听说,这阵子你在村里时间也少。裴家那小子听说能下地了!大夫还说要是好生练练,十之八九能恢复过来,你说可奇不奇!”
小曼屋里“碰”一声,不知是什么东西倒了或者摔了的声音,那二嫂子眉毛往那屋的方向挑了挑,轻声问道:“小曼在家呢?我还以为她在城里。”
“啊,在呢。”小曼娘知道但凡是裴家的消息,坏消息就罢了,若是有丁点儿好消息,自己闺女肯定一点就着,上次她姨夫要给裴华留着职位,她回来足气了好些天,这下子听说腿能好,更不得了了。
小曼娘给这二嫂子打手势,意思让她别说了,二嫂子赶忙噤了声,谁料外头俩人没了动静,在屋里听着的李曼却按耐不住了,“倏”地站起身,“咣”地打开:“说啊,怎么不说了?”
二嫂子脖子缩了缩,自己来通风报信来的,这姑娘怎么将火气往自己身上撒了。
“二嫂子,你刚刚说裴华哥腿能好?是真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