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节(3 / 4)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自觉功高于三皇五帝,自封号“始皇帝”,其陵墓也蔚为壮观,为中国最大帝王陵园。坟堆原高约115米,现残存高度仍达76米,随葬品已经发掘的有秦兵马俑、铜车马、珍禽异兽坑等。主墓室大如足球场,保存完好,尚未发掘,其中陪葬品估计极为丰盛,他日若能发掘,必然是人类考古史上的最辉煌一页。
独立陵园制从春秋时期的雍城秦公墓地开始萌芽,经历战国时期的秦东陵、中山王陵等进一步发展,而至秦始皇陵终得以确立。秦始皇以后,各代帝王均独立起陵园,陪葬品也不断完善中。
到西汉时期,墓室的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宫殿和院落。墓室中出现了壁画、画像砖、石雕,陪葬品有珍宝、冥器、陶俑、陶猪、车马、彩衣、帛画、粮食、瓜果等,身前身后的用品无所不有,真正做到“事死如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中,一度陵墓不兴,或者陵墓规格比较小。而唐朝统一以后,国力强盛,统治者又开始大兴陵墓。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对外宣扬“薄葬”以“歼盗息心”,其实他的昭陵“因山为陵”,方圆数十公里,十分豪华,陪葬品也自然丰硕,据传举世闻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手书《兰亭序》真迹就在其中。唐代诗人杜甫曾经作诗描述了昭陵玄宫辉煌壮丽的景象。
五代十国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混乱时期,社会动荡,国立衰微,陵园规格都很小。北宋的陵寝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全部工程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
由于这个原因,北宋的陵园规模不如唐代。南宋九个皇帝中的六个都葬在绍兴。由于南宋是偏安,面子上还有光复国土的需要,皇帝下葬只是“暂时埋葬”,以后还要迁回故都,所以陵园规格都极小,既没有高大的坟头,也没有神道两侧制做精美的石雕,已经沦落到甚至不如前朝王侯大墓的规格。
元朝虽然强盛,但是他们是在部落争斗中发展出来,留有部落生活的旧习。他们的帝王都秘密埋葬,防范仇家报复性挖掘。据史料记载,蒙古贵族死后不起坟,埋葬之后“以马揉之使平”,然后在这片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把子骆驼杀死,淋血在地上。
来年如果皇室要祭祀时,就拉着那只可怜的母骆驼引路,但见母骆驼悲呜之处,就算是墓地了。由于墓地上无任何标志,也就从此无法辨认灵柩真正所在地点了。
据刘宇浩了解,目前的成吉思汗陵仅仅是衣冠冢,具体埋葬点,由于当时沿途目击者、护灵队均被灭口,无可考史料记载。
明朝清朝时期皇权进一步扩大,皇帝陵园精美,明十三陵、清东西陵,格局就是一个小皇宫,装修华美,是人类文化珍宝。
特别是明朝工于土木工程,明十三陵中,建成于永乐十一年、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棱恩殿,全殿由60根直径117米、高1430米的金丝楠木巨柱支承,其木材之大,为存世木结构之最。
明清皇陵均埋藏有大量的珍宝。明定陵出土的文物就有3000多件,清朝财政收入远高于明朝,国库充实,陵墓中陪葬品应该更加丰硕。
说白了,盗墓贼盗墓最主要的动机就是为了探宝、侵掠陪葬品。
在文物黑市上价格不菲的今天,利欲熏心者大有人在,现在的盗墓贼,不是夸大的说,知识比文物部门的专家都精通,工具更是先进。
如果一处墓葬被他们发现,一般通常都会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其速度之快,即使是文物部门也望场兴叹,而使用的工具,有的甚至连考古专家都叫不上名字来。
刘宇浩很奇怪,为什么施保穷的已是满身腥气却迟迟不对那座墓葬下手。
除非,除非那座墓葬本身就有什么秘密。
要不就是施保还隐瞒了什么。
“施老哥,其实我也不过是好奇罢了,既然你不愿意说那我也不勉强。”刘宇浩笑道。
施保面露难色,皱了皱眉头,终于说了实话,道:“刘先生,不是我有意想要隐瞒什么,其实那是一座空墓,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你是说,那座已经被盗过了?”
刘宇浩愣了愣,直到他确认施保不像是在说谎以后才把目光转向施保带来的那些生坑老物件上,迟迟不能挪开。
“我就知道刘先生肯定不信。”
施保苦笑,叹息了一声后挤出难看笑容又道:“其实我也不信,可施诚从来都没骗过我,这次他也没有理由会跟我开这么大的玩笑。”
施保之所以要“重操旧业”无非是想弄点钱给女儿治病,而且施萍同时也是施诚的侄女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施诚的确没有欺骗施保的必要。
可天下的事哪有一个定规呢?
万一施诚见钱眼开,故意告诉施保墓葬已经被盗过,而过后自己再次潜入墓葬中寻宝,这种情况也不能不考虑。
施保显然是从刘宇浩的目光中看出了对方心中的疑惑,摇摇头道:“刘先生,那座墓葬是典型的宋代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室墓,我只用根据施诚踩点所需的时间就能推断出他所说的真假。”
刘宇浩讶异道:“这么神?施老哥,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吗?” ↑返回顶部↑
独立陵园制从春秋时期的雍城秦公墓地开始萌芽,经历战国时期的秦东陵、中山王陵等进一步发展,而至秦始皇陵终得以确立。秦始皇以后,各代帝王均独立起陵园,陪葬品也不断完善中。
到西汉时期,墓室的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宫殿和院落。墓室中出现了壁画、画像砖、石雕,陪葬品有珍宝、冥器、陶俑、陶猪、车马、彩衣、帛画、粮食、瓜果等,身前身后的用品无所不有,真正做到“事死如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中,一度陵墓不兴,或者陵墓规格比较小。而唐朝统一以后,国力强盛,统治者又开始大兴陵墓。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对外宣扬“薄葬”以“歼盗息心”,其实他的昭陵“因山为陵”,方圆数十公里,十分豪华,陪葬品也自然丰硕,据传举世闻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手书《兰亭序》真迹就在其中。唐代诗人杜甫曾经作诗描述了昭陵玄宫辉煌壮丽的景象。
五代十国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混乱时期,社会动荡,国立衰微,陵园规格都很小。北宋的陵寝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全部工程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
由于这个原因,北宋的陵园规模不如唐代。南宋九个皇帝中的六个都葬在绍兴。由于南宋是偏安,面子上还有光复国土的需要,皇帝下葬只是“暂时埋葬”,以后还要迁回故都,所以陵园规格都极小,既没有高大的坟头,也没有神道两侧制做精美的石雕,已经沦落到甚至不如前朝王侯大墓的规格。
元朝虽然强盛,但是他们是在部落争斗中发展出来,留有部落生活的旧习。他们的帝王都秘密埋葬,防范仇家报复性挖掘。据史料记载,蒙古贵族死后不起坟,埋葬之后“以马揉之使平”,然后在这片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把子骆驼杀死,淋血在地上。
来年如果皇室要祭祀时,就拉着那只可怜的母骆驼引路,但见母骆驼悲呜之处,就算是墓地了。由于墓地上无任何标志,也就从此无法辨认灵柩真正所在地点了。
据刘宇浩了解,目前的成吉思汗陵仅仅是衣冠冢,具体埋葬点,由于当时沿途目击者、护灵队均被灭口,无可考史料记载。
明朝清朝时期皇权进一步扩大,皇帝陵园精美,明十三陵、清东西陵,格局就是一个小皇宫,装修华美,是人类文化珍宝。
特别是明朝工于土木工程,明十三陵中,建成于永乐十一年、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棱恩殿,全殿由60根直径117米、高1430米的金丝楠木巨柱支承,其木材之大,为存世木结构之最。
明清皇陵均埋藏有大量的珍宝。明定陵出土的文物就有3000多件,清朝财政收入远高于明朝,国库充实,陵墓中陪葬品应该更加丰硕。
说白了,盗墓贼盗墓最主要的动机就是为了探宝、侵掠陪葬品。
在文物黑市上价格不菲的今天,利欲熏心者大有人在,现在的盗墓贼,不是夸大的说,知识比文物部门的专家都精通,工具更是先进。
如果一处墓葬被他们发现,一般通常都会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其速度之快,即使是文物部门也望场兴叹,而使用的工具,有的甚至连考古专家都叫不上名字来。
刘宇浩很奇怪,为什么施保穷的已是满身腥气却迟迟不对那座墓葬下手。
除非,除非那座墓葬本身就有什么秘密。
要不就是施保还隐瞒了什么。
“施老哥,其实我也不过是好奇罢了,既然你不愿意说那我也不勉强。”刘宇浩笑道。
施保面露难色,皱了皱眉头,终于说了实话,道:“刘先生,不是我有意想要隐瞒什么,其实那是一座空墓,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你是说,那座已经被盗过了?”
刘宇浩愣了愣,直到他确认施保不像是在说谎以后才把目光转向施保带来的那些生坑老物件上,迟迟不能挪开。
“我就知道刘先生肯定不信。”
施保苦笑,叹息了一声后挤出难看笑容又道:“其实我也不信,可施诚从来都没骗过我,这次他也没有理由会跟我开这么大的玩笑。”
施保之所以要“重操旧业”无非是想弄点钱给女儿治病,而且施萍同时也是施诚的侄女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施诚的确没有欺骗施保的必要。
可天下的事哪有一个定规呢?
万一施诚见钱眼开,故意告诉施保墓葬已经被盗过,而过后自己再次潜入墓葬中寻宝,这种情况也不能不考虑。
施保显然是从刘宇浩的目光中看出了对方心中的疑惑,摇摇头道:“刘先生,那座墓葬是典型的宋代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室墓,我只用根据施诚踩点所需的时间就能推断出他所说的真假。”
刘宇浩讶异道:“这么神?施老哥,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