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毫无疑问,两者的价值会产生令人咋舌的天壤之别差价。前者可能过千万,而后者在古玩行的私下交易中只是一二十万元。
  老者一脸认真的道:“你们东方人真奇怪,为什么要以古玩的出生证明来决定如此悬殊的价格差异呢?”
  刘宇浩两手一摊,笑道:“很简单,很多化钱买古玩的人是为了投资,既是为投资,当然要考虑能容易出手,容易被人认可。而出生证明正是被接手者最为看重的标记。毕竟行家是少数。”
  老者深有同感的点点头,其实这一点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考虑投资的因素大同小异,基本诉求却是一样的。
  刘宇浩继续说道:“当然,对于真正有眼光的藏家来说,更看重的是东西的本质。因为他不是以出手而是以收藏为目的。”
  还有一句话刘宇浩没说,那就是在外面捡漏毕竟是很偶然的,在如今全民收藏的大潮中,此机会更是微乎其微,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他那样一双“火眼金睛”。
  “先生,您还没有解释为什么您认为这幅字是赝品呢。”
  老者似乎不愿意再讨论下去,虽然专业的交流无形中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但从眼神可以看出,直到现在老者对刘宇浩依然还抱有几分不满。
  “老先生,查理这里有米芾作品的拓本吗?”
  刘宇浩皱眉想了一会问道。
  老者奇怪的看了刘宇浩一眼,但还是很快从旁边不远处的书架中找到了一份米芾的拓本印刷品出来。
  有了实物对照效果当然要比刘宇浩费尽口水解释方便许多。
  打开印刷品翻看了几眼,刘宇浩展开其中的一页,放到《研山铭》旁边,笑道:“老先生您可以自己对比一下,相信以您的眼光很快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不比较还好,两相对比之下,老者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其实只要仔细端详不难发现问题,那赝品《研山铭》的章法结构十分怪异,几行字大,几行字小,字间气脉不畅,整篇一盘散沙。
  而且以老者对东方艺术品的了解程度不难发觉,赝品《研山铭》排字做作,行列歪斜。天头不齐,地脚不顺。与印刷品中米芾书法笔势连贯,行气顺畅的章法特征有较大差距。
  刘宇浩苦笑道:“老先生,这种无序的章法构成不像是自然书写出来的,所以我怀疑,这幅《研山铭》很可能是集字拼凑所致。”
  《研山铭》第一部分三十九字为:“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后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
  刘宇浩指出,最大问题之关键就在于“下震霆”三个字的“震”字左边一撇。
  老者退后三步看去,眉毛禁不住蹙成一团,只见那一撇不仅死板生硬,而且在放大镜下竟能看出墨汁重叠后的痕迹。
  刘宇浩笑道:“这种致命缺陷对一个举世闻名的书法家来说是不可饶恕的罪过,试问有完美主义者之称的米芾怎能容忍自己的作品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出现呢?”
  “这!”
  老者一脸愕然,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两个多小时后,依旧走马观花般不在任何藏品处驻足的刘宇浩眼珠转了转,意犹未尽地笑道:“老先生,我们挑了几样古董了?”
  “是你自己,不要带上我好不好。”
  老者满头黑线,神情古怪的瞥了刘宇浩一眼,心中大肆腹诽,不过,老者又不得不承认刘宇浩的确眼光毒辣,但凡是刘宇浩指明要列入交换品名单里的那些物件不是孤品就是极其珍贵。
  真不知道这个小伙子从哪儿来的那么丰富的经历,老者呆了一下,接着长长叹息:“刘先生,您挑选的有银胎彩绘仕女骑马俑、商代白玉鸟、琉璃戏装人物墙饰一套十二件、春秋铭文剑、元代拓本的颜书元次山碑、战国青瓷甬钟、明代白瓷提篮观音,一共是七件古董。”
  “怎么才这么一丁点啊。”
  刘宇浩不满地撇撇嘴,不由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
  虽然查理话说在头里不限件数,可剩下那些刘宇浩的确看不上眼,与其多拿多占招人记恨,还不如只取几样自己满意的精品,毕竟以后欧洲这边的浩怡珠宝还要靠查理给自己撑门面,因为几件百来万的古玩把关系搞僵了反倒不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