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3 / 4)
只见大师缓缓的走向了年轻人,年轻人似乎根本不曾看到他一样,只是这样摇晃着脑袋吹着口哨,直到大师站到了他的跟前,他都不曾带着丝毫的尊敬。
“如果你放开的话,便是可以从种种的痛苦、困难之中学到很多。无论是亲人的死亡,还是生命的新生,你都会慢慢的正视自己的生命,会开始强迫自己去发现尚未发现的人生目的。尤其是在亲人过世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很是孤单,可能会感觉自己是获得了一个新的生命,好像有人在问你该怎么度过一般,这个时候你便会思考,为什么你会希望继续活下去?那样你便会明白,生、死,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而在其中指引方向的,便是轮回。”
看着这个年轻人,中年大师缓缓的说道,不急不缓,丝毫不被男子那看似吊儿郎当的形态所影响,也没有因男子的看似丝毫没有佛性的话语而产生轻视的意味,佛曰众生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
“既然如此,为何你不选择涅槃,从而让你的亲人正视到更多呢?既然世人那么的劳累,甚至需要亲人的过世来领悟,那么你们所谓的佛祖又在何方?他又是用什么来让你印证真理?”
说完,年轻人的声音更是洪亮了起来,似乎想要将声音传给更多人一样:“佛既不怜悯众生,任由众生百态,众生何不成魔!”年轻人这句话一出,这个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个秘境”的城市,仿若整个镇上都是响彻起了一股惊雷一般。
第三十一章 诡辩
“魔?”中年大师听了年轻人的话,轻轻的摇了摇头,继而叹息,紧接着便是一阵低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在除了年轻人之外的所有人都是露出了疑惑的神色的时候,中年大师骤然直视着年轻人“什么”,说着中年大师便是停顿了一会,才是平缓的说道:“是魔!”
“魔是什么?”说完第一句,中年大师又是将这句话反过来重复了一遍,却是疑问的口气,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听在所有人的耳边,却是比起年轻人之前那句洪亮的口号更是能够让他们的心灵震动,在听完第一句的时候,不少人便是露出了迷惘的表情,疑问的话语传出之后,却如同在他们心中敲响了一道鸣钟一般,在前方出现了万千光明大道。
不过这个能够在这里这般质问大师的年轻人又岂是那么好相与的角色,只见年轻人首次露出了郑重的神色,看了看中年大师,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手指却是对准了之前中年大师坐立指引众人的方向,完全将自己当成了一个主人一般。中年大师却是不以为意,顺从着年轻人的手势走了向前,走到之前的位置,也是顺着年轻人的意思坐到了一旁,年轻人却是喧宾夺主的坐到了正中 央,看着院里的众生。
众人都不解年轻人何意的时候,年轻人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笑毕,年轻人再次起身直直的盯着众人,不少人被他这股充满着攻击力的眼神给看的闪躲了些许,鲜有人能够与他对视,看到这个情形,年轻人转头看向了中年大师说道:“这,便是你的众生;这,便是佛的信徒;不过而尔。”
中年大师并不为年轻人狂妄的话语所动,只是淡静的说着:“三千大千世界,十万芸芸众生,皆有属于自己的道,谁也无法改变,佛祖所言,却是指引。哪怕是贩夫走卒的众像,皆是由心生。驱除心魔,便可以得见佛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接着中年大师便是用一股诱惑的声音对着已然被年轻人看的产生退意的众人说道:“何不归去?何不归来?”
“哼!”却是年轻人听到中年大师的话语冷哼了一声说道:“佛不是一直强调,佛不渡不可渡之人么?”接着年轻人用手指向了院中的众人,不屑的看了一眼便是说道:“他们?你又如何去渡?”
“他们自有自己的心魔去渡,佛祖只会指引道路。”
“我,你又如何去渡?”
“你已然到达彼岸,何须再渡?”
众人大惊,此冒犯佛祖的逆子,在大师的心目中,竟然已经到达了彼岸,这是怎样的殊荣,再次看向这个年轻人的眼神却是大不相同,少去的是芥蒂,多出的是一份思索。
年轻人却是不曾停歇,在中年大师说完之后,径直的再次问道,语气比起之前来要急促了些许:“你,你又如何去渡!”
“苦海无边,回头亦已无岸,既要普渡,何谈归路。”
“还倒真有几番‘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样子。”年轻人看着他说道,众人看不出也听不出他到底是正话还是反话,“既然如此,那么我就再问,对于哲杨!你又如何去渡!”
中年大师听到年轻人这般询问,不禁皱了皱眉头,这也是中年大师在面对年轻人的刁难之后第一次露出不满的表情,一直只是平静的看着年轻人轻飘飘的接过他的话的大师,此刻终于在人前显现出了他的情感。
原来,大师也是人,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心中这样想到,只不过,年轻人口中的哲杨又是谁?对于这个活佛,来到这里的不少年轻人并不清楚,只不过还没等他们缓过来去思考这个问题,便是让身旁人的话将他们的思绪给唤了回来。
“叶一哲,哲杨大师不仅仅是整个藏传佛教佛法最精深的人,还是整个西 藏信民的信仰所在,别忘了,他还是你的师傅!你如何能说出这样的话语?”
一开始看到年轻人的挑衅没有丝毫反应的那部分人,此刻却是跳了出来,带着些许愤怒的语气,不过终究是经过佛性洗礼的人,并没有露出太多的感情,但是如果是熟悉他们的人在这里就会知道,他们这点愤怒已然是他们爆发的极致了。
哲杨他们这些直到内情的人的心目中完全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高原的精神领袖是达-赖,但是是也不是,对于藏传佛教信徒来说,那些真正的不在世人面前显露的大师才是他们心中的信仰,自从九世纪莲花生大师开创了藏传佛教之后,一直持续至今,墨镇之所以在藏传佛教的心目中那么的圣洁,也是因为莲花生大师当年顿悟佛理的地方便是这里,这才有了“白-玛”之说。而哲杨大师,也是当代藏传大师中,众人看来最能明性的人,他们也都是清楚,在五十年前有一个吸引全藏的名字“白马寺”,也正是当年莲花生大师坐化的地点,而五十年前在那里讲佛的人,便是哲杨大师,只不过后来桑腾来到这里之后,就是停止了那里的活动而已。
来人自然不是别人,就是叶一哲。
中年大师自然是桑腾了。
看到这样一批这个时候跳出来的人,叶一哲却是丝毫没有意外,他将话题引到哲杨大师的身上去,就没有想过能够全身而退,或者说是,他根本就不想退。
而另外的那些人看到之前没有反应的他们和年轻人对峙的样子,才是略微有些明白为何之前叶一哲和中年大师辩解的时候他们没有反应,他们与叶一哲都是认识,但是只是一瞬的功夫便是注意力集中了起来,因为他们想看,想听年轻人究竟如何来应。
一个能被藏传佛教最伟大的大师收为徒弟的人,怎会是奸佞之徒?此刻那些人反而在心中起了另外一个想法,叶一哲是真的来与这个中年大师辩证佛理的,带着这样的心态回忆起之前叶一哲的话语,竟然感觉叶一哲也有一种出尘的感觉。 ↑返回顶部↑
“如果你放开的话,便是可以从种种的痛苦、困难之中学到很多。无论是亲人的死亡,还是生命的新生,你都会慢慢的正视自己的生命,会开始强迫自己去发现尚未发现的人生目的。尤其是在亲人过世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很是孤单,可能会感觉自己是获得了一个新的生命,好像有人在问你该怎么度过一般,这个时候你便会思考,为什么你会希望继续活下去?那样你便会明白,生、死,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而在其中指引方向的,便是轮回。”
看着这个年轻人,中年大师缓缓的说道,不急不缓,丝毫不被男子那看似吊儿郎当的形态所影响,也没有因男子的看似丝毫没有佛性的话语而产生轻视的意味,佛曰众生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
“既然如此,为何你不选择涅槃,从而让你的亲人正视到更多呢?既然世人那么的劳累,甚至需要亲人的过世来领悟,那么你们所谓的佛祖又在何方?他又是用什么来让你印证真理?”
说完,年轻人的声音更是洪亮了起来,似乎想要将声音传给更多人一样:“佛既不怜悯众生,任由众生百态,众生何不成魔!”年轻人这句话一出,这个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个秘境”的城市,仿若整个镇上都是响彻起了一股惊雷一般。
第三十一章 诡辩
“魔?”中年大师听了年轻人的话,轻轻的摇了摇头,继而叹息,紧接着便是一阵低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在除了年轻人之外的所有人都是露出了疑惑的神色的时候,中年大师骤然直视着年轻人“什么”,说着中年大师便是停顿了一会,才是平缓的说道:“是魔!”
“魔是什么?”说完第一句,中年大师又是将这句话反过来重复了一遍,却是疑问的口气,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听在所有人的耳边,却是比起年轻人之前那句洪亮的口号更是能够让他们的心灵震动,在听完第一句的时候,不少人便是露出了迷惘的表情,疑问的话语传出之后,却如同在他们心中敲响了一道鸣钟一般,在前方出现了万千光明大道。
不过这个能够在这里这般质问大师的年轻人又岂是那么好相与的角色,只见年轻人首次露出了郑重的神色,看了看中年大师,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手指却是对准了之前中年大师坐立指引众人的方向,完全将自己当成了一个主人一般。中年大师却是不以为意,顺从着年轻人的手势走了向前,走到之前的位置,也是顺着年轻人的意思坐到了一旁,年轻人却是喧宾夺主的坐到了正中 央,看着院里的众生。
众人都不解年轻人何意的时候,年轻人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笑毕,年轻人再次起身直直的盯着众人,不少人被他这股充满着攻击力的眼神给看的闪躲了些许,鲜有人能够与他对视,看到这个情形,年轻人转头看向了中年大师说道:“这,便是你的众生;这,便是佛的信徒;不过而尔。”
中年大师并不为年轻人狂妄的话语所动,只是淡静的说着:“三千大千世界,十万芸芸众生,皆有属于自己的道,谁也无法改变,佛祖所言,却是指引。哪怕是贩夫走卒的众像,皆是由心生。驱除心魔,便可以得见佛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接着中年大师便是用一股诱惑的声音对着已然被年轻人看的产生退意的众人说道:“何不归去?何不归来?”
“哼!”却是年轻人听到中年大师的话语冷哼了一声说道:“佛不是一直强调,佛不渡不可渡之人么?”接着年轻人用手指向了院中的众人,不屑的看了一眼便是说道:“他们?你又如何去渡?”
“他们自有自己的心魔去渡,佛祖只会指引道路。”
“我,你又如何去渡?”
“你已然到达彼岸,何须再渡?”
众人大惊,此冒犯佛祖的逆子,在大师的心目中,竟然已经到达了彼岸,这是怎样的殊荣,再次看向这个年轻人的眼神却是大不相同,少去的是芥蒂,多出的是一份思索。
年轻人却是不曾停歇,在中年大师说完之后,径直的再次问道,语气比起之前来要急促了些许:“你,你又如何去渡!”
“苦海无边,回头亦已无岸,既要普渡,何谈归路。”
“还倒真有几番‘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样子。”年轻人看着他说道,众人看不出也听不出他到底是正话还是反话,“既然如此,那么我就再问,对于哲杨!你又如何去渡!”
中年大师听到年轻人这般询问,不禁皱了皱眉头,这也是中年大师在面对年轻人的刁难之后第一次露出不满的表情,一直只是平静的看着年轻人轻飘飘的接过他的话的大师,此刻终于在人前显现出了他的情感。
原来,大师也是人,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心中这样想到,只不过,年轻人口中的哲杨又是谁?对于这个活佛,来到这里的不少年轻人并不清楚,只不过还没等他们缓过来去思考这个问题,便是让身旁人的话将他们的思绪给唤了回来。
“叶一哲,哲杨大师不仅仅是整个藏传佛教佛法最精深的人,还是整个西 藏信民的信仰所在,别忘了,他还是你的师傅!你如何能说出这样的话语?”
一开始看到年轻人的挑衅没有丝毫反应的那部分人,此刻却是跳了出来,带着些许愤怒的语气,不过终究是经过佛性洗礼的人,并没有露出太多的感情,但是如果是熟悉他们的人在这里就会知道,他们这点愤怒已然是他们爆发的极致了。
哲杨他们这些直到内情的人的心目中完全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高原的精神领袖是达-赖,但是是也不是,对于藏传佛教信徒来说,那些真正的不在世人面前显露的大师才是他们心中的信仰,自从九世纪莲花生大师开创了藏传佛教之后,一直持续至今,墨镇之所以在藏传佛教的心目中那么的圣洁,也是因为莲花生大师当年顿悟佛理的地方便是这里,这才有了“白-玛”之说。而哲杨大师,也是当代藏传大师中,众人看来最能明性的人,他们也都是清楚,在五十年前有一个吸引全藏的名字“白马寺”,也正是当年莲花生大师坐化的地点,而五十年前在那里讲佛的人,便是哲杨大师,只不过后来桑腾来到这里之后,就是停止了那里的活动而已。
来人自然不是别人,就是叶一哲。
中年大师自然是桑腾了。
看到这样一批这个时候跳出来的人,叶一哲却是丝毫没有意外,他将话题引到哲杨大师的身上去,就没有想过能够全身而退,或者说是,他根本就不想退。
而另外的那些人看到之前没有反应的他们和年轻人对峙的样子,才是略微有些明白为何之前叶一哲和中年大师辩解的时候他们没有反应,他们与叶一哲都是认识,但是只是一瞬的功夫便是注意力集中了起来,因为他们想看,想听年轻人究竟如何来应。
一个能被藏传佛教最伟大的大师收为徒弟的人,怎会是奸佞之徒?此刻那些人反而在心中起了另外一个想法,叶一哲是真的来与这个中年大师辩证佛理的,带着这样的心态回忆起之前叶一哲的话语,竟然感觉叶一哲也有一种出尘的感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