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省里前段时间突然下发了一个文件,说是那座山不能挖,地质学院的教授在这山上发现了个什么什么东西,这座平时根本没什么存在感的山摇身一变就成了国家级重点保护区,需要地方上的配合,把这座山给保护起来。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县委的人都挺高兴。
  一定是地质学院的教授在这山上发现什么矿了!
  该不会是金矿吧!
  就算不是金矿,那来个银矿也好啊……实在不行的话,那就算来个煤矿也不错,煤矿都能挣好大一笔钱呢!
  期望值有多大,失望时造成的心理落差就有多么大。
  没有金矿、没有银矿、没有煤矿,有的只是一种古生物,据说对科学研究有什么重大意义,但对于地方经济而言,却是半点功用都没有。
  县委领导的心里凉了一大截,好在有人脑子活络,提议说,“既然这是省里的要求,没办法违抗,那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宣传一下县城的名声,争取将县城的口碑打出去。不是说那种化石很重要吗?县里完全可以组织人开采化石,咱开采不了矿,那卖化石也能赚不少啊!文件里不是说了么?咱这地儿出现的化石是全世界首次发现的,物以稀为贵,肯定能值不少钱。”
  听了这人的建议,县委领导立马就来了精神,卖化石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可具体的操作还没安排下去,牛秀禾教授就跳出来泼凉水了,“化石属于国宝,不允许私下交易买卖,不然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不过这个化石是从你们县里产出的,虽然是由国家来接管,但每开采出一块化石,你们县都能够得到一毛五分钱的补助。”
  县委:“……”
  一毛五分钱,真真是一大笔‘巨款’了!
  这还不如烧瓦烧砖呢,一块砖瓦都值这个价,关键还是烧砖瓦的话,一烧就是一窑。哪像那去山上刨古生物,刨一上午都不见得能够刨出个什么东西来。
  那个脑子活络的人又出主意,“既然咱这儿是蝎子粑粑独一份,那肯定会有不少人来参观吧,咱把那山上拾掇拾掇,整一个公园出来,旁边还可以建一个招待所。”
  “甭管这公园最后能不能赚钱,咱都算是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与号召,对领导您来说,这不就是妥妥的政绩吗?走到哪儿都能带到哪儿去。”
  “咱还得抓紧‘全世界头一份’这个名号,把这名声给吹响。那些地质学院来的教授不是想研究么?那就让他们好好研究,咱建一个国内独一无二的地质博物馆,或者是整一个什么地质实习基地,实在不行的话,以咱县教育局牵头,建一个地质中专,抓紧咱现有的优势,做出其他人想羡慕都羡慕不来的成绩。领导,您到时候想要再往上升迁一下,谁能挡得住?”
  县委领导一听这话,脸色立马就多云转晴了。
  “有道理啊……要是把那山开成了矿,顶多是把县里的经济水平提一提,根本算不上什么大政绩,可要是能把咱县里的这个地质上的优势发挥出来,那绝对算是政绩,还是谁都抹不去的政绩!”
  县委领导乐开了怀,当下就拍板决定,这件事必须得好好地操办,顾玄芝身为促成这件事的功臣,县委也必须给予特别的关照与优待,该给的奖励一个都不能少,该给的荣誉也必须一个不落地给!
  于是乎,全县最豪华的锣鼓队就被找来了,由县委出资,请那些人开着车一路吹吹打打地朝杜家庄下洼沟驶去,所过之处,无不掀起了超高的话题度。
  ……
  顾玄芝吃过早饭后就去地里头了,她先是检查了一下昨夜开辟出来的小溪流,确定五十亩地的浇水灌溉问题都能解决之后,又检查了一下那些树苗的生长情况,大概是有金丹滋养的缘故,那些树苗的生长效果好到不可思议。
  至于地里头还种着的那些菜,顾玄芝稍微盘点了一下,估摸着再给朱春草和杜振国一礼拜的时间,地头的这些绿叶菜就都卖完了,她惦记着新种一茬东西。
  最实用的还是种菜,可那五十亩地里都种上了书,光照条件大大减弱,种菜的效果肯定会受到影响……思来想去,顾玄芝决定改种药材。
  被顾玄芝瞄准的药材是三七。
  三七可是个好东西,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对于咯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等都具有十分不错的疗效,市场十分广阔。
  最重要的,三七这玩意儿喜阴,就适合在顾玄芝种的这些果树下种,刚好搞一个多种植物混合种植,将土地充分派上用场。
  只不过三七与菜种不同,菜种随便挑个时间把种子埋地里,然后浇浇水就可以等着出芽了,三七毕竟属于药材,金贵许多,得提前就搭好种植棚,然后进行采种与育种工作,等播种完,还得进行定植工作。
  等这一切基础步骤全都进行完之后,还得时不时为这些金贵的药材进行除草培土以及追肥、调节温湿度、摘除花蕾、越冬管理、荫棚管理等一系列的事情,比种菜麻烦多了。
  顾玄芝托着下巴坐在地头,绞尽脑汁地扒拉土地爷传授下来的那些知识,想要找一个经济价值高、种植难度低的作物出来,可惜想了半天,三七依旧是最佳选择,她只能认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