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谢昭宁(重生) 第17节(3 / 4)
她一瞬豪气万丈,便下意识吐露了真言,些微一滞,又不动声色连忙找补道:“我于此道虽并不精通,只陪你玩玩也还是可以。”
谢昭宁却是未觉察,正错愕,只觉她那神态举止恍然就似个大人了,被她又没大没小喊了名字也顾不上恼,似乎她理所当然可以这般叫一样。
勿论身份名头,只说咱们身上皆是流着武将的血——
勿论身份名头?!
他又让她一句话陡然震荡了心神,胸腔中顿时升起万丈豪情来,那是他这十几年来嫌少得到的尊重!
“来,”谢昭宁倏然笑得满怀壮志,镇静自若得与霍长歌一抬手,一双冷冽凤眼清亮有神,朗声便道,“请!”
谢昭宁如此罕见明朗一笑,倒是笑得霍长歌骤然有种眼花缭乱的错觉。
她下意识“嗯”出一个长音,微一阖眼缓了一缓,这才又“啧”一声,斥他:“请甚么请,我话还未说完,若论强敌,咱们如今明面儿上摆着的也只俩敌人:一个北狄,一个西戎。北狄我熟,若是开一个对阵北狄的战局,跟我欺负你似的,不如就——”
霍长歌原想引着谢昭宁布个对战西戎的局,看能否通首至尾地还原他前世那场战局,瞧瞧他可是锋芒在此时便已被杨泽与张远图教得藏而未知了,熟料她话说一半,谢昭宁却打断了她:“就北狄吧,郡主既熟悉,便再好不过了。”
他贸然截了她的话,自个儿也怔了一怔,自知行为无状,还又后退一步,与霍长歌一拱手:“郡主原宥。”
霍长歌:“……”
不是,多大点儿事儿,怎么就需原宥了呢?
霍长歌前世总不把谢昭宁放眼里,他一言一行自然也从不会在她心上,可如今她才后知后觉,不晓得到底是谢昭宁被先皇后教得太得体,还是她被霍玄惯得太无礼,谢昭宁这份谦逊守礼规矩到让人心酸又心疼。
“无,无妨。”霍长歌顿了一顿,故作若无其事,又含了三分玩味睨着他,“瞧三哥哥这意思,是要我充一把北狄人,给你套个局?”
谢昭宁耳朵尖尖上又红了一红,赧然又坦诚地笑着微微颔了颌首。
“成,就卖三哥哥个面子呗。”霍长歌嘴上不住讨便宜,揶揄完他,一撸袖,一段白皙小臂就那样明晃晃地露出来,“我这就给你详解详解——”
谢昭宁赶紧“诶”她一声,侧眸一避,清咳道:“……袖子,也不怕冷的。”
霍长歌五指一张,正一把抹平了盘中原本以沙堆起的地貌,闻他语焉不详一句话,莫名抬眸,一时竟不明所以,罕见得不聪慧起来,茫然道:“袖子为甚会怕冷?”
“……”谢昭宁无奈觑她,只能将话往明白了说,“姑娘家怎可衣衫不整?袖子放下。”
“这就衣衫不整了?”霍长歌嘴角一抽,稀奇又嫌弃得上上下下打量他,将衣袖复又撸下来,“我想我爷爷要是还活着,恐怕都不如你古板。”
谢昭宁:“……”
霍长歌嘴上调侃着,手上却不停,利落地拢沙在盘内重塑北疆城外地形,谢昭宁也不与她做口舌之争,眸光亦往盘中落下去,仔细听她解释道:“北疆贫瘠酷寒,地广人稀,却又战事频发,是以勿论男女老幼皆尚武,兵制亦与他处不同,集屯田兵制与府兵制于一体。但凡男子年满十六岁,无伤残者,皆需充为两年屯田兵,除必要农田生产外,平日仅做步兵城防训练;府兵则不同,另立军籍,不担赋税,做骑兵训练,无战事时,亦需参与农田生产。”
“兵力各为几何?”谢昭宁见那盘中地貌已具雏形,问道,“既有骑兵,战马供应可充足?”
“你若是想于并州狙匈奴……骑兵两万,一人一骑,一万轻骑精锐,一人三骑,马是好马,西北边陲牧马苑里重金买的。”霍长歌先与他利落直言,又话音一转,竟莫名轻笑,似格外自豪又续道,“步兵嘛,约莫六万到八万余。”
“嗯?约莫?”谢昭宁一怔抬眸,“竟相差两万,这是为何?”
“因北疆人人一身血性傲骨,便是连女子亦不愿落于人后,无人是贪生怕死之辈。”霍长歌偏头看他,沉着一身骄矜气度,淡淡浅笑,“我五岁那年,幽州辽阳有半城女子联名上书,称年满十五未许嫁出阁者,如若自愿,也可充两年屯田兵,与男子做同等训练,日后好作为抵御外敌的后备军。”
“故,”谢昭宁震惊道,“你前日才与四公主说出那样的话?”
霍长歌闻言轻笑,越发骄傲起来:“谢昭宁,若有朝一日,你到得北疆,便晓得这世间原有女子,太平时,可为人-妻人母;战乱世,可以巾帼不让须眉。”
“这才是我不待见连珍的理由。”她理所当然补一句,轻“嗤”一声摇了摇头,沾了沙的手一抬,指着自己胸口说,“她啊,太弱了,不是身子弱,而是——心气儿弱。”
谢昭宁又让她一言震撼了心神,只觉眼前似乎便能见到那样一群着甲的碧玉年华女子,英姿飒爽地守在城门之前,悍然无惧得跟在骑兵之后,无畏黄沙下敌军的刀锋剑刃——是记忆中,那人与他儿时说过的,曾经见过的北疆女子独有的风貌。 ↑返回顶部↑
谢昭宁却是未觉察,正错愕,只觉她那神态举止恍然就似个大人了,被她又没大没小喊了名字也顾不上恼,似乎她理所当然可以这般叫一样。
勿论身份名头,只说咱们身上皆是流着武将的血——
勿论身份名头?!
他又让她一句话陡然震荡了心神,胸腔中顿时升起万丈豪情来,那是他这十几年来嫌少得到的尊重!
“来,”谢昭宁倏然笑得满怀壮志,镇静自若得与霍长歌一抬手,一双冷冽凤眼清亮有神,朗声便道,“请!”
谢昭宁如此罕见明朗一笑,倒是笑得霍长歌骤然有种眼花缭乱的错觉。
她下意识“嗯”出一个长音,微一阖眼缓了一缓,这才又“啧”一声,斥他:“请甚么请,我话还未说完,若论强敌,咱们如今明面儿上摆着的也只俩敌人:一个北狄,一个西戎。北狄我熟,若是开一个对阵北狄的战局,跟我欺负你似的,不如就——”
霍长歌原想引着谢昭宁布个对战西戎的局,看能否通首至尾地还原他前世那场战局,瞧瞧他可是锋芒在此时便已被杨泽与张远图教得藏而未知了,熟料她话说一半,谢昭宁却打断了她:“就北狄吧,郡主既熟悉,便再好不过了。”
他贸然截了她的话,自个儿也怔了一怔,自知行为无状,还又后退一步,与霍长歌一拱手:“郡主原宥。”
霍长歌:“……”
不是,多大点儿事儿,怎么就需原宥了呢?
霍长歌前世总不把谢昭宁放眼里,他一言一行自然也从不会在她心上,可如今她才后知后觉,不晓得到底是谢昭宁被先皇后教得太得体,还是她被霍玄惯得太无礼,谢昭宁这份谦逊守礼规矩到让人心酸又心疼。
“无,无妨。”霍长歌顿了一顿,故作若无其事,又含了三分玩味睨着他,“瞧三哥哥这意思,是要我充一把北狄人,给你套个局?”
谢昭宁耳朵尖尖上又红了一红,赧然又坦诚地笑着微微颔了颌首。
“成,就卖三哥哥个面子呗。”霍长歌嘴上不住讨便宜,揶揄完他,一撸袖,一段白皙小臂就那样明晃晃地露出来,“我这就给你详解详解——”
谢昭宁赶紧“诶”她一声,侧眸一避,清咳道:“……袖子,也不怕冷的。”
霍长歌五指一张,正一把抹平了盘中原本以沙堆起的地貌,闻他语焉不详一句话,莫名抬眸,一时竟不明所以,罕见得不聪慧起来,茫然道:“袖子为甚会怕冷?”
“……”谢昭宁无奈觑她,只能将话往明白了说,“姑娘家怎可衣衫不整?袖子放下。”
“这就衣衫不整了?”霍长歌嘴角一抽,稀奇又嫌弃得上上下下打量他,将衣袖复又撸下来,“我想我爷爷要是还活着,恐怕都不如你古板。”
谢昭宁:“……”
霍长歌嘴上调侃着,手上却不停,利落地拢沙在盘内重塑北疆城外地形,谢昭宁也不与她做口舌之争,眸光亦往盘中落下去,仔细听她解释道:“北疆贫瘠酷寒,地广人稀,却又战事频发,是以勿论男女老幼皆尚武,兵制亦与他处不同,集屯田兵制与府兵制于一体。但凡男子年满十六岁,无伤残者,皆需充为两年屯田兵,除必要农田生产外,平日仅做步兵城防训练;府兵则不同,另立军籍,不担赋税,做骑兵训练,无战事时,亦需参与农田生产。”
“兵力各为几何?”谢昭宁见那盘中地貌已具雏形,问道,“既有骑兵,战马供应可充足?”
“你若是想于并州狙匈奴……骑兵两万,一人一骑,一万轻骑精锐,一人三骑,马是好马,西北边陲牧马苑里重金买的。”霍长歌先与他利落直言,又话音一转,竟莫名轻笑,似格外自豪又续道,“步兵嘛,约莫六万到八万余。”
“嗯?约莫?”谢昭宁一怔抬眸,“竟相差两万,这是为何?”
“因北疆人人一身血性傲骨,便是连女子亦不愿落于人后,无人是贪生怕死之辈。”霍长歌偏头看他,沉着一身骄矜气度,淡淡浅笑,“我五岁那年,幽州辽阳有半城女子联名上书,称年满十五未许嫁出阁者,如若自愿,也可充两年屯田兵,与男子做同等训练,日后好作为抵御外敌的后备军。”
“故,”谢昭宁震惊道,“你前日才与四公主说出那样的话?”
霍长歌闻言轻笑,越发骄傲起来:“谢昭宁,若有朝一日,你到得北疆,便晓得这世间原有女子,太平时,可为人-妻人母;战乱世,可以巾帼不让须眉。”
“这才是我不待见连珍的理由。”她理所当然补一句,轻“嗤”一声摇了摇头,沾了沙的手一抬,指着自己胸口说,“她啊,太弱了,不是身子弱,而是——心气儿弱。”
谢昭宁又让她一言震撼了心神,只觉眼前似乎便能见到那样一群着甲的碧玉年华女子,英姿飒爽地守在城门之前,悍然无惧得跟在骑兵之后,无畏黄沙下敌军的刀锋剑刃——是记忆中,那人与他儿时说过的,曾经见过的北疆女子独有的风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