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足迹(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客氏虽然不是房里人,但到底曾给王爷喂过奶,也算半个家里人了。
  这时,还没走远的那个丫鬟胆儿挺大的,回头笑道:
  “嬷嬷,喊两声王爷更喜欢哩。”
  客氏当即羞红了脸,骂道:
  “嗨,看我不撕烂了你的嘴!”
  ……
  平日里,王爷出王府公差,都是有行驾陪同,倒是不讲究什么锣鼓喧天旗帜招展,但那一排排一列列身着锦衣挎着飞鱼刀步伐整齐的亲卫,已经足够宣示王权的神圣不可侵犯。
  但这一次,
  王爷是坐马车出去的。
  柳如卿换了身朴素的正装,陪同着一起坐在马车里。
  马车进入了学舍;
  王府的学舍最早在盛乐城时就开办了,之后不断迁移进雪海关再到如今的奉新城,学舍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
  基本上,标户家的适龄孩子都会在里面就读。
  而对非标户家庭的孩子,就很难。
  诸夏文化的传统就在于父母只要条件允许,对孩子就很舍得,若是在偏僻之地也就罢了,大家大哥不笑二哥,可偏偏就在你跟前,你能看得真切,别人家的孩子在学舍里上学,你家还在家里玩泥巴,这怎么受得了?
  故而每次王爷点兵,那么多人踊跃地想要进民夫营进辅兵营就不难理解了。
  与之相比,“免费”学舍的成本,可谓不值一提。
  得亏晋东人口现在不够多,真让奉新城变得和颖都一样,瞎子可能会鼓捣出“学区房”来去进一步地开展刺激。
  今日,
  是学舍第一批学生正式毕业的日子,所以郑凡这个“山长”,得来。
  学舍分为两部分,经过选拔出来后,适合从军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就分了出来。
  将来要从军的孩子会多培养两年,当王爷的轮值亲兵亦或者在军营里待过,其余的孩子,早早地去了各个铺子作坊里开始当最初级的技术工。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那么的现实,刀枪不够锋锐,你将自家建设得再好,也只是给别人做嫁衣。
  燕人向来就有重军功的传统,奉新城里的百姓,更是将送孩子从军视为最为可靠也最为值得期待的上升渠道。
  毕竟,自家王爷战无不胜不是!
  郑凡到学舍后的校场时,已是黄昏。
  校场上,整齐地排站着八百多个孩子,哦不,是少年郎。
  当锦衣亲卫列阵而来马车驶入时,
  这一批毕业的孩子,在校官的一声令下,全部单膝跪伏,右拳撑地,
  齐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