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来自西方帝国的国书(6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终,
  当看见大行皇帝的灵柩被抬入了地宫,看见地宫的大门,被缓缓地闭合上去后。
  陵寝内,
  所有人都跪伏下来,包括皇帝。
  随后,
  礼部老尚书替皇帝宣旨,
  先歌颂了大行皇帝一生功绩,
  最后,
  定下了谥号。
  郑凡清楚,其实大行皇帝早就为自己准备好了谥号,就在遗诏里。
  大行皇帝打算将这些年南征北战的疲敝全都算在自己头上,燕地的旱灾晋地的水灾,也都算在自己身上,揽下一切罪责;
  所以,他为自己的谥号里,定了一个“厉”字。
  然后,皇帝驾崩,姬成玦初登基那天,因为没有让宰辅念那罪己诏,相当于摆明了一种政治姿态,所以,拟定谥号的大臣们没人真敢往那上头去凑。
  但取了几个平谥后,新君都不满意,最后,新君亲自拍板,定下了“武”。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也因此,
  后世再称呼大行皇帝时,将称其为……燕武帝。
  郑凡不由得有些替这对父子感到唏嘘,
  生前,
  父子反目成仇,
  父不慈,子不孝;
  薨后,
  亲手弑父才得以上位的姬成玦,却坚定地为自己的父皇正名。
  父子亲情,家国伦理,这些东西交织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般扭曲的关系。
  也就在这一天,两封自西边来的加急奏折,进了御书房。
  一则:镇北王李梁亭病危,请朝廷派钦差去王府正式册立世子。
  是的,
  虽然李飞早就回到了镇北王府,但朝廷,并未正式地对其册立世子。
  以前,镇北王府没人会在意朝廷的册封,甚至,连朝廷自己,都刻意地忽略了这一茬。
  前两任镇北王,都是自家确认继位侯爷位置,接受了来自镇北军的宣誓效忠后,再象征性地给朝廷发个折子,面子上走个过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