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6)(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悦然咬着汉堡,口齿不清:你妈妈也不准你吃这个吗?
  她才懒得管。沈砚冰母亲很忙,很少会限制她什么。
  记得她小时候,正是这些洋快餐风靡年代,但她的母亲郑曼女士从不吃这些没营养的东西,也就没带她来过。
  这些回忆平日里极少想起,现在想来,沈砚冰也没有多深的感慨。
  她以前也像沈悦然这样悄悄违逆母亲的话吗?大抵是没有的,她从来是直接同郑曼女士说,无需掩瞒。
  从滨城到沙城飞机不到两个小时,沈悦然大概是先前太兴奋了,气流平稳后就睡得正香起来。
  出机场来接两人的是沈砚冰的表姐夫,几人都不太熟,只客气的聊着近况。
  沈砚冰在车内还戴着遮阳帽,阳光无差地刺入眼睛,比在滨城还要热许多。
  沙城名字虽然带了个沙字,却是实打实的南方城市,暴雨来时简直要把整个城市都淹了,太阳一出来由要把人都晒化,火炉城市名不虚传。
  车内的空调冷气已经开得最大,沈悦然一直在冒汗,一点撒泼打滚的力气都给晒没了。
  沈砚冰被这天气扰得也没什么说话的耐心,奈何开车的亲戚还在试图打破僵局。
  姑姑说你还是去了滨城大学?怎么不考虑沙城这边,和家里人也有个照应。
  沈砚冰把帽檐往下拉,遮住半张脸挡住阳光,有气无力:沙城这气候。
  表姐夫哈哈笑起来,滨城没这么热吗?
  对啊。沈砚冰应和,这是实话,但当然不是理由的全部。
  沙城大学比滨城大学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以她的履历,留在名校沙城大学并不是难事更别说她的母亲本就是这的知名学者。
  但她并不想钻进这所谓的学术圈,在沙大严苛的聘任竞争制度下焦虑。
  已经受够了这种无止境的比较,沈砚冰在朋友们的不理解下选择了更为宽松的滨城大学。
  滨城的经济在国内前几,环境也颇为宜居,高校引进人才的补贴待遇也很好,她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
  表姐夫是沙城某家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年纪轻轻事业有成,在和人打交道方面更是如鱼得水,原本不欲多言的沈砚冰也多说了几句。
  你表姐最近又在捣鼓什么书法展览,说是和书协一起办个比赛。
  沈砚冰略显惊讶:她之前不是在说要办画廊吗?
  你还不知道她,想一出是一出的。表姐夫笑起来,自从去年她当上了书法杂志的主编,就开始成天为这事操心。
  沈砚冰笑起来:她也有看得上工作的时候?
  生活啊,偶尔还是要收一收心。
  沈砚冰的表姐郑珂比她大三岁,两人从小关系不错,后来各自分别在不同城市,就慢慢疏离起来。
  和学业出类拔萃的沈砚冰不同,郑珂的天赋基本都点在了艺术上,国画书法更是深得大师外公的亲传。
  但郑珂还是没能按长辈们期望的那样走下去青春期的郑珂很快迷上了西方绘画,最后几乎没有悬念的进入了无数人憧憬的京城美院油画专业,毕业后去国外深造了几年,到处游玩采风,前两年才回来成了名自由职业者。
  比起沈砚冰的履历,表姐郑珂的生活不可谓不多姿多彩。
  沈悦然扒在后座,一直眼巴巴等着下车,沈家和郑家长辈是世交,两家住得近,到公寓楼时沈原的母亲就早早出来接到了小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