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节(3 / 4)
美娘听了梁玉的发问,想了一下,问道:“我能否先做女道士,慢慢看着来?”她对现在的生活还算满意,要不要成婚,嫁与什么样的人心里还没有底,让梁玉给她挑选,从外面看条件、人品肯定都是合的,但是万一心意不合呢?
梁玉道:“好!办度牒我……呃,找你给你办。”突然想起来,度牒她也不熟,是托人买的。做女道士的事情,也仿佛是上辈子了。
~~~~~~~~~~~~~~
将挂心的事情都办了,剩下的就是等,无论哪一样,都再没有人力干预的余地了。在别业,梁玉每日与两位夫人闲坐,管些家务,又或杨夫人烹茶,刘夫人吹笛,梁玉抚琴,美娘伴舞。没有袁樵父子,女人们居然过得有滋有味。
整个汤泉宫的别业,再没有哪一家比袁家的别业更安逸。安逸的味道飘散出去,却又招来一群乱神。
第一个是丰邑公主,她二婚生活像白开水,不能说不好,也谈不上够味儿。被桓嶷拉去“劝”妹妹之后,桓琚对她的态度又亲近了一点,她就开始四处跑,拖着安邑公主到了袁府。安邑公主出降萧家,丈夫与萧司空的血缘颇近,也乐得到袁府亲近。
第二个是刘湘湘,她本性活泼爱玩,带着刘洛洛也来拜访。刘洛洛寄住在娘家并无不便,又想总不能还与未出嫁时一样,也需要为丈夫拓宽人脉、联络感情。崔颖是个万事不关心的人,刘洛洛就得为他操心,先把崔颖的旧识们的关系都拣起来。袁家又是亲戚,又是旧识,也跟着来了。
第三个是严中和,他还没忘了要再输一输(他自己是要赢的)。然而梁玉回来之后只输给过桓琚一次,严中和输了个精光。
最后来的是晋国大长公主,她是被小辈们引过来的,梁玉行事原就对她的脾性,闲居无聊之时,她也来了。在梁玉这里,又见到了梁芬。梁家别业住这许多人有些局促,梁玉索性将梁芬接了来陪住。
晋国大长公主问了梁芬是谁,又关心她的婚姻,最后拍板:“我来做媒!”
如此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便到了回京过年的时候。
第148章 突生变故
京城顿时热闹了起来!
回归的人员比起京城的常驻人来说比例不算高, 却是消费最强的一批人。也因此,各方商贾不顾时节地往京城进发。几年了,自从皇帝开始兴起到汤泉宫过冬, 皆是如此。又有各方使节凑个正旦朝贺的热闹,各地官员能晚点回去的也要拖一拖,在京城活动一二。
今年,京城又添了另外一种人——贡士。
桓琚下令再开科考, 各地一般的做法是新年之后选了人送来。一些手脚快的也有提前来的,还有一等士子虽然不在贡士之列,但是素有文名, 又或者自负才学,只要有余力,也都视财力的多寡与情况的好坏, 来到了京城。即便不参与科考,混个名声出来被慧眼识英之士荐上去,也是一个出身。
京城本就是文物汇萃,再添这些饱学之士,大冬天里居然热情不减, 处处笙歌。人们呼朋唤友,认亲戚、新交朋友, 打听京城的情势。哪家新贵崛起有荐才的意思, 哪位重臣有爱才惜才的心思, 诸如此类。
整个京城都活了。
在一片活络里, 梁玉却又稳坐钓鱼台了。她的身材已经能看出来了, 所有人都不建议她再上蹿下跳,她也就从善如流。现在她也不是当年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了,当年吕娘子、史志远二人都是赶上了她进京两眼一抹黑、缺人用的时候,如果是现在,这二位恐怕是不能被她收罗的。
吕娘子犹有遗憾,问梁玉:“当年是什么都不齐备,不得不拣剩下的。如今三娘也算是有名有号的人物了,为何不收行卷呢?荐不上去,自己留着用也是好的。他们父子日后做官,然而袁氏宗族……”
吕娘子摇了摇头,这宗族帮扶也不大指望得上,就得自己搜罗点势力。梁玉道:“这才到哪里呢?才刚开始,十成里还没来一成,头一等有门路的,此时正该往执政家里去。”
“就不能是独具慧眼吗?”
“我要那么多的慧眼做什么?凡事情,还是要自己拿主意的。拾遗补缺,你也做得,何必再急着上前呢?”
“那也要准备好,黄侍中招婿,萧氏联姻,都是在做准备。”
梁玉笑道:“你也说了,那两个都是执政。我现在算什么呢?且看这一场热闹吧。”
吕娘子劝不动她,只得叹了一口气:“三娘坐得倒稳。”
梁玉道:“天有不测风云,还是稳些的好。”语毕,将手中一只匣子推给了吕娘子:“吕师见天就这一身打扮,咱又不是穿不起。来,这个给你。”
这是那位袁尚书家的谢礼,梁玉借着桓嶷联系上了吴王妃,桓嶷又要对弟弟宽厚一些,吴王妃除了不能出门,其余倒也还好。尚书夫人由此又谢了梁玉一批礼物。吕娘子揭开匣子一看,笑道:“看着都是好东西,只是我久不打扮,都忘了这些怎么用啦。”
“用用就都想起来了。”
“只怕用完了再要还给他就不好还了,”吕娘子话里有话,“只为打听女儿的消息,怕不用这么厚的礼。说不定另有图谋,最好的是想让女儿离婚另嫁,次一些的……新亭房比西乡房厉害得多,袁尚书也有望入政事堂的,三娘还是小心些。” ↑返回顶部↑
梁玉道:“好!办度牒我……呃,找你给你办。”突然想起来,度牒她也不熟,是托人买的。做女道士的事情,也仿佛是上辈子了。
~~~~~~~~~~~~~~
将挂心的事情都办了,剩下的就是等,无论哪一样,都再没有人力干预的余地了。在别业,梁玉每日与两位夫人闲坐,管些家务,又或杨夫人烹茶,刘夫人吹笛,梁玉抚琴,美娘伴舞。没有袁樵父子,女人们居然过得有滋有味。
整个汤泉宫的别业,再没有哪一家比袁家的别业更安逸。安逸的味道飘散出去,却又招来一群乱神。
第一个是丰邑公主,她二婚生活像白开水,不能说不好,也谈不上够味儿。被桓嶷拉去“劝”妹妹之后,桓琚对她的态度又亲近了一点,她就开始四处跑,拖着安邑公主到了袁府。安邑公主出降萧家,丈夫与萧司空的血缘颇近,也乐得到袁府亲近。
第二个是刘湘湘,她本性活泼爱玩,带着刘洛洛也来拜访。刘洛洛寄住在娘家并无不便,又想总不能还与未出嫁时一样,也需要为丈夫拓宽人脉、联络感情。崔颖是个万事不关心的人,刘洛洛就得为他操心,先把崔颖的旧识们的关系都拣起来。袁家又是亲戚,又是旧识,也跟着来了。
第三个是严中和,他还没忘了要再输一输(他自己是要赢的)。然而梁玉回来之后只输给过桓琚一次,严中和输了个精光。
最后来的是晋国大长公主,她是被小辈们引过来的,梁玉行事原就对她的脾性,闲居无聊之时,她也来了。在梁玉这里,又见到了梁芬。梁家别业住这许多人有些局促,梁玉索性将梁芬接了来陪住。
晋国大长公主问了梁芬是谁,又关心她的婚姻,最后拍板:“我来做媒!”
如此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便到了回京过年的时候。
第148章 突生变故
京城顿时热闹了起来!
回归的人员比起京城的常驻人来说比例不算高, 却是消费最强的一批人。也因此,各方商贾不顾时节地往京城进发。几年了,自从皇帝开始兴起到汤泉宫过冬, 皆是如此。又有各方使节凑个正旦朝贺的热闹,各地官员能晚点回去的也要拖一拖,在京城活动一二。
今年,京城又添了另外一种人——贡士。
桓琚下令再开科考, 各地一般的做法是新年之后选了人送来。一些手脚快的也有提前来的,还有一等士子虽然不在贡士之列,但是素有文名, 又或者自负才学,只要有余力,也都视财力的多寡与情况的好坏, 来到了京城。即便不参与科考,混个名声出来被慧眼识英之士荐上去,也是一个出身。
京城本就是文物汇萃,再添这些饱学之士,大冬天里居然热情不减, 处处笙歌。人们呼朋唤友,认亲戚、新交朋友, 打听京城的情势。哪家新贵崛起有荐才的意思, 哪位重臣有爱才惜才的心思, 诸如此类。
整个京城都活了。
在一片活络里, 梁玉却又稳坐钓鱼台了。她的身材已经能看出来了, 所有人都不建议她再上蹿下跳,她也就从善如流。现在她也不是当年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了,当年吕娘子、史志远二人都是赶上了她进京两眼一抹黑、缺人用的时候,如果是现在,这二位恐怕是不能被她收罗的。
吕娘子犹有遗憾,问梁玉:“当年是什么都不齐备,不得不拣剩下的。如今三娘也算是有名有号的人物了,为何不收行卷呢?荐不上去,自己留着用也是好的。他们父子日后做官,然而袁氏宗族……”
吕娘子摇了摇头,这宗族帮扶也不大指望得上,就得自己搜罗点势力。梁玉道:“这才到哪里呢?才刚开始,十成里还没来一成,头一等有门路的,此时正该往执政家里去。”
“就不能是独具慧眼吗?”
“我要那么多的慧眼做什么?凡事情,还是要自己拿主意的。拾遗补缺,你也做得,何必再急着上前呢?”
“那也要准备好,黄侍中招婿,萧氏联姻,都是在做准备。”
梁玉笑道:“你也说了,那两个都是执政。我现在算什么呢?且看这一场热闹吧。”
吕娘子劝不动她,只得叹了一口气:“三娘坐得倒稳。”
梁玉道:“天有不测风云,还是稳些的好。”语毕,将手中一只匣子推给了吕娘子:“吕师见天就这一身打扮,咱又不是穿不起。来,这个给你。”
这是那位袁尚书家的谢礼,梁玉借着桓嶷联系上了吴王妃,桓嶷又要对弟弟宽厚一些,吴王妃除了不能出门,其余倒也还好。尚书夫人由此又谢了梁玉一批礼物。吕娘子揭开匣子一看,笑道:“看着都是好东西,只是我久不打扮,都忘了这些怎么用啦。”
“用用就都想起来了。”
“只怕用完了再要还给他就不好还了,”吕娘子话里有话,“只为打听女儿的消息,怕不用这么厚的礼。说不定另有图谋,最好的是想让女儿离婚另嫁,次一些的……新亭房比西乡房厉害得多,袁尚书也有望入政事堂的,三娘还是小心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