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57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温润多少知道了点儿,外面的事情。
  王珺肯定是带人追上来了,而且为了防止消息泄露,他带了个太子仪仗,肯定有人假扮太子,这也能应付过去,太子殿下不能长时间不露面。
  京中见过太子殿下的人可不少,可外面只听过太子殿下的名声,没见过太子殿下的人,可多了去了。
  随便找个人来冒充一番太子殿下,那些人也没见过,而且太子殿下高高在上,他们来觐见,也不敢抬头使劲儿看太子殿下啊。
  在京中不好办,在外面就好糊弄了。
  哪怕是顺天府下辖的州县,执掌衙门的那些官老爷,也未必能见到京官三品以上的大员们,更何况是养在深宫里的太子殿下啦。
  到时候,找到他们,顺便南下……还能回一趟老家。
  带着太子殿下,多威风!
  更可以去海外瞧瞧,好算计啊。
  看来自家男人,还挺有计谋的嘛。
  “行了行了,去洗漱吃饭了。”独眼老狼打了个哆嗦,他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他们绑了个什么人。
  温润不说那些学生们,就是太子殿下一个学生,就够他一辈子吃喝不愁。
  将来太子殿下登基称帝,温润就是妥妥的帝师啊!
  按照那帮读书人的传统,这授业恩师,跟半个亲爹一般,如果这个爹,被人给劫掠走了,从此失踪,下落不明……还不得发动天下官兵,大肆搜捕啊?
  换言之,当皇帝的也不能任由黑道,随随便便的绑架自己儿子的老师啊!
  温润不当一回事儿,去好好地泡了个澡,洗漱了一番之后,头发暂时挽起,然后去了饭厅那边,一看菜色乐了:“这贵也有贵的好处,看看这都是什么?哎呦喂!这不是一锅熟么?”
  说“一锅熟”,恐怕没几个人听说过,但是叫贴饽饽熬小鱼,就知道了。
  贴饽饽熬小鱼,是温润前世,满清时期的叫法。
  正宗的贴饽饽熬小鱼不是分开做,而叫“一锅熟”,就是贴饽饽和熬小鱼同时在一锅里做熟上桌其味道与山珍海味媲美。制做贴饽饽熬小鱼,鱼要选择个头小的,最好是活的白鳞小鲫鱼,肉嫩刺软。
  黑面的贴饼子,用的是当年的新鲜粮食所做。
  农家用的大锅烧热后,锅底熬鱼,锅帮四周转着贴满饽饽。柴禾不能烧得太猛太久,要注意掌握火候,温火把作料靠净。
  到时一揭锅盖,香味四溢。
  饽饽出锅的时候,黑灰色的结着一层焦嘎,咬一口,又脆又香,再就着熬小鱼,连鱼刺都不用吐出。
  那味道,那鲜劲,吃起来保准没个够。
  没想到这个时期,没有玉米,却有一锅熟,虽然是黑面的饽饽,可也很好吃,又很具有地方特色。
  “你还认识这个啊?”贼老鼠没想到,温润还真是见多识广。
  “这有什么?”温润指着一道菜道:“水晶肘子,好菜啊,还有这道小鱼花生,也是一道有名的小菜呢。”
  温润他们人多,一个“一锅熟”不够吃,还有其他的菜,大概是他们表现得很富商的样子,店小二也给他们上了酒,而且还是好酒。
  温润看他们眼馋的样子,自己取了酒就喝了一口:“哦哦,白玉小烧啊,好酒。”
  一听说是白玉小烧,贼老鼠就咽了咽口水,道上混的哪个不爱酒啊?尤其是白玉小烧这种好酒,据说白玉酒坊,因为酒的配方,独辟蹊径,一年也就产一千来斤,多了就没有了,因为产量不能固定,连内务府想要将此酒定为贡品,都没能成形,因为产量不固定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