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21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就是为了教育好孩子!”刘三妮儿不想指责儿媳妇啥,转头对儿子说,“我闺女和儿子教养得好,外孙女外孙子也全都有出息,反倒是你们的孩子,越大越不像样儿,我不能眼瞅着孩子养坏,你不信别人,还不信你妈吗?”
  林清哭着摇头,“秀民,小岳会改的,我也会改的……”
  余秀民看着报纸,下定决心,“妈辛苦些,带着孩子们回去,就我们夫妻两个,你不是想过二人世界吗?”
  林清哭声稍缓。
  刘三妮儿道:“乡下花销小,省下钱,放假我再带他们回来,就当是寄宿。”
  林清依然低声哭。
  余秀民给了母亲一个眼神,拉起妻子的手,半搂着她,回屋慢慢劝说。
  刘三妮儿喜欢的是勤快能干的儿媳妇,但他们夫妻俩感情好,看不惯她也忍着了,摇摇头,进厨房去做饭。
  而小儿子余岳回家听说亲爹决定让奶奶带他回乡下了,如遭雷劈,满地打滚,哇哇大哭:“我不回乡下那个破地方,不回!呜呜呜呜……”
  第116章
  有一个说玄又有些根据的说法:人的心态影响精气神儿, 精气神儿会影响气场,气场会影响运道。
  一个人,如果总是怨天尤人,就会变得倒霉, 不好的事情接踵而至, 甚至身边人也都不顺;但如果心态好, 遇到不好的事儿, 能化险为夷,甚至喜事不断。
  赵村儿大队现在就处于整体向上的状态。
  几份报纸, 实际没改变赵村儿大队的生活条件, 但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都好像没啥烦恼, 每天喜气洋洋的干活儿上课过日子, 然后就感觉,总有值得高兴的事儿。
  四月中旬,万物开始复苏,四处都化得稀溜溜, 一踩一脚泥。
  按照赵村儿大队和公社签的初步合同, 一个土窑,没日没夜的烧砖,任务量已经达成,马上开春儿,要为春耕做准备了。
  其他大队来学习的青年,年后又过来待了一个月, 进四月后就都走了。
  公社安排修路, 去年上冻前, 别的大队的路段已经修出不少, 只有赵村儿大队负责的一段路还没动。
  这个时节, 没那么冷了,趁着春耕还没开始,赵新山组织村里的社员们一起修路。
  依旧是全村儿男女老少一起上。
  赵村儿打算连村口那段儿小路一起修宽修平,省得以后走车不方便,而且修都修了,修得好一些,一步到位,直接修成石子路,省得还得再为了路的事儿花时间精力。
  河边有石头,不要钱,不过得人力挖出来,拉回来凿碎,再铺到地面上,没钱买水泥,就灌泥。
  大队安排活儿的时候,方方面面都要考虑。
  凿石头搬石头的活儿相当重,男人们说啥都不让女人去干,所以女人们负责平土路,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就用工具平石子。
  赵村儿一冬天,添了不少人,女婿们倒是没什么,刚结婚的年轻媳妇儿们有的已经怀上,有的随时可能怀孕,也得小心点儿。
  当下,人是第一生产力,不能使劲儿使唤。
  其次,大队最重要的财产——两头牛,每天来回拉那么重的石头,地泥泞不堪,路不好走,牛身上都磨出了血不说,没两天就瘦了不少,吃食都不香了。
  板儿叔是牛倌,心疼地找赵新山问:“大队长,这么干,牛要累坏了,啥时候买拖拉机啊?”
  赵新山看见牛背上外翻的皮肉,也心疼,一愁就想开始抽烟,“要去了。”
  村里去年到手那笔钱,压在大队一直没动,除了买拖拉机,大队还要买种子,买各种工具,买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