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章 君士坦丁之围(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抬起头来吧,小伙子们,我想你们是很愿意看看传说中的大汉皇帝的,将来与漂亮姑娘花前月下的时候,关于‘暴君、征服者、黄祸头子、恶魔君王’的话题,可是很能吸引贵族小姐的谈资呢!”
  楚风一番话说完,船舱中紧张的空气顿时变得轻松,海军学员们的嘴角翘了起来——他们知道,当年“基督之圣矛”和“凯撒、奥古斯都、万王之王”,在和教廷闹翻之后,民间传说中楚风就变成了“暴君、征服者、黄祸头子、恶魔君王”。
  大汉皇帝的自嘲令海军学员们大生好感,抬眼看去,高高在上的皇帝竟然是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青年,他的笑容仿佛兄长一般亲切,全然没有传说中一怒兴兵、杀人百万的样子。
  不少学员曾经看过教廷贴出的宣传画,前任罗马教皇仆立法司在宗教宣传画中把这位陛下描绘成青面獠牙、头顶生出扭曲的双角、手持燃烧的三叉戟,表情狰狞可怖之极;亲眼看到的大汉皇帝,却与描绘截然不同,这实在令人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发现觐见者的异样,楚风又笑了起来:“怎么,我和那些宣传画上的人长得完全不一样?嗯,你们看到的,的确是如假包换的大汉皇帝,我本人和画像长得不大相同,为此我得向梵蒂冈的御用画师们道歉。”
  没想到陛下如此幽默风趣,海军学员们都快憋不住笑了,但他们想到陛下的赫赫威严,终究还是忍住了。
  不过,陛下身边那位淡黄色头发的小姑娘,却哧的一声笑了起来,稚嫩的容颜焕发出的灿烂,此时尚属青涩,可那稚嫩的笑容,已有了几分颠倒众生的力量。
  百褶裙、小披肩、淡黄色的卷发,小姑娘就像个迷人的安琪儿,罗马式的装束令热那亚人非常熟悉,格瑞斯瓦德忍不住问道:“这位是?”
  小姑娘行了个完美的曲膝礼,风度甚至超过哈布斯堡家族的贵妇:“安妮.海瑟薇.科隆纳,向大人致意。”
  科隆纳?!
  这个姓氏代表什么,热那亚人完全明白,共和国在亚平宁地区的贸易,至少五分之一和这个家族有关呢!
  虽然科隆纳家族遭遇了灭族之祸,但仍有不少人幸运的逃过了劫难,在奥尔西尼家族夺得教皇宝座之后,仆立法司对科隆纳家族的指责自动取消,被强占的庄园、城堡和土地得以发还,科隆纳们又回到罗马重振声威。
  并且,科隆纳家族得到不少希望遏制奥尔西尼成为独裁者的罗马参议员和老贵族的支持,声势虽不可与当初相比,仍是罗马城最烜赫的家族之一,具有问鼎继任教皇宝座的实力。
  不仅如此,科隆纳家族还是亚平宁半岛最大的粮食贸易商,那些封建地主收获的领主税都是农民直接缴纳的粮食,得靠科隆纳家族才能换成托斯卡纳里弗或者金诺米斯马呢!
  现在科隆纳家族的女性直系继承人站在大汉皇帝的身边,这意味着什么?
  格瑞斯瓦德大喜过望,心头暗道:“国内教皇派那些愚蠢的旧贵族和地主,如果知道连科隆纳家族的继承人都站在大汉皇帝一边,他们脸上会有多么尴尬的表情?”
  楚风很快就取得了年轻的海军学员们的敬佩与好感,毫无疑问,这些未来的热那亚军界政坛中坚,在亲汉与反汉的选择上将会有更明显的倾向。
  最后,格瑞斯瓦德才期期艾艾的提出了栈桥的问题,这位老军人提出问题的时候脸都红了,当面询问一种足可以称得上军事秘密的先进技术,可不是符合绅士规范的行为,对方完全可以直斥其非,那样的话,他也只能赶紧道歉。
  海军学员们眼巴巴的看着大汉皇帝,关于大汉海船的动力为何如此强劲,大炮有何种技术参数,那个能吹得希腊火倒转的东西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他们根本连提都不敢提,惟有最后这种不直接用于海战的工程技术,还稍微有点儿希望从大汉皇帝这里得到答案。
  “哦,原来是这个问题呀……”楚风皱起了眉头。
  就像询问拜占庭将军关于希腊火的配方一样,这样做既愚蠢又不礼貌,格瑞斯瓦德老脸通红,结结巴巴的道:“如果涉及军事秘密,在下随时可以向陛下道歉……”
  楚风忽的大笑起来:“没关系,主要就是榫接技术,中国人用它的历史在一千年以上,可算不得什么秘密呢!”
  原来相对于陆军,大汉海军与它作战对象的技术优势更大,毕竟苏联红军时代配备胸甲马刀的骑兵还能在某些特定战况中与机关枪对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就是个典型的胸甲骑兵),但用弓箭和弩炮击败满载火炮的直通式炮甲板战舰的例子,实在极少极少。
  所以在海军掩护下进行两栖作战,是大汉陆军的典型作战方式。
  于是,发展先进的登陆技术就成为必然选择。
  那些连接成栈桥的木构件,都使用了能够方便快速安装的榫接结构。
  榫接是中国传统建筑常用的技巧,先民智慧的结晶。在古老的建筑或寺庙中常可发现。运用得当整个结构体可以结合得相当牢固,不需一针一钉。在一般木制的条凳中亦可发现这种技巧。
  这种方法也很简单,两块材料一个做出榫头,一个做出榫眼,两个穿到一起,靠材料的摩擦力将两块材料固定在一起,这样的话,譬如一张大床、一只大柜子就能轻易拆成大大小小的木条木板,搬运很容易,到了需要的地方又极容易组装,是世界上最早的组合家具。
  它的技术难度就在于榫头和榫眼的加工必须相当精确,略有不匹配,要么榫头大了塞不进榫眼,要么榫头小了打滑。而这一点,对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而言完全不是问题。
  大汉海军使用的组合式登陆栈桥,采用了标准化的构件,支撑柱、桥面、斜撑、紧固件,每一种都是固定的几个大小形状,组成十八座浮桥的成千上万部件,只有用途不同的二十二种标准造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