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阙 第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相府的马车在宫门外等候,颜懋行至车前,一只脚刚踏上车凳,身形忽然一顿。
  他侧首朝东方望去,出神似的自言自语道:“两个月前,帝春台的那场夜雨,至今还未有定论。放眼九州就那五个人,却个个都难查,有一个还尤其难查。”
  身后的武者正伸手扶他上车,闻言抬头觑了一眼颜懋的脸色,开口说:“暗中查探的是韩国公世子韩澄邈,裕阳韩氏为表忠君,竟也舍得,直接让他们世子去了武英殿。”
  颜懋不知在想什么,目光凝在远处乌沉沉的云层上,半晌,忽然没来由地问了一句:“颜沧,这是哪儿啊?”
  名叫颜沧的武者迟疑了一瞬,沉吟片刻恭谨答道:“回相爷,这里是帝都。”
  “是啊,这是帝都,人人都该知道。”颜懋的脸上无端露出一丝悲悯来,“可你说咱们陛下的御前侍墨怎么就不知道呢?”
  乌云愈卷愈浓,是要落雨了。
  ————
  首先,攻是皇帝!封建皇朝绝对统治者的那种皇帝!所以别指望他对山花心动或者说刚刚喜欢上山花,就可以毫无保留地交付信任了。同理,山花的背景决定了他也不会轻易卸下全部心防。试探与隐瞒,在起初的时候他俩都会有,当然,全心全意的爱与信任不会迟到和缺席。
  然后,他们是真谈恋爱,尊重和珍视彼此,感情里从始至终谁都不卑微、不委屈求全,自己不这样,也不会让对方这样,走到一起就是相互倾心,没有权力压迫的影子。尊重和珍视越往后越深,但在互表心迹之前陛下不好特别直接地表现这一点,否则以他的身份会很贸然和突兀。
  【重点】本文1v1,明确是从他们相遇开始,一直到生命尽头,都是彼此唯一,陛下现在、以后都没有后宫。但本文并不“溯及未相识前的既往”,也不符合身体上的“双洁”。
  【主要雷点】皇帝少时登基,起初受制于太后,没有话语权。钟太后在临朝称制期间,为了多重有利于她自己和亲儿子齐王的政治利益,曾给皇帝纳过一妃。妃子出身嘉诏徐氏,是向太后自荐,然后被选入宫的。和皇帝没有感情可言,各有筹谋疏离至极,但有一个孩子(小太子),徐妃在两年前协助齐王宫变,失败后自戕去世了。
  无法接受相关设定,现在即可退出啦,但若有对人物设定合理性、逻辑性等质疑,还请先看完下文再作论断~
  设定缘由下面将展开讲一下,主要因为曾经收过一些不同角度的质问,我发现我还是直接都写清楚比较好。
  ————
  关于纳过一妃。这里要说明一下,按照古代传统,天子大婚后开始亲政。于少时登基的皇帝而言,立后大婚并不是单纯的成家,更主要的是寓意着皇帝已经长大,太后该要还政于帝了。
  钟太后是皇帝继母,还有自己的亲儿子要扶持,当然不愿意皇帝立后大婚,一拖再拖。但随着皇帝年岁见长,登基好几年了,后宫还一直空置,也没有任何子嗣,肯定不像话。不要说皇帝母族了,维护正统的臣民也不会愿意。
  所以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太后以皇帝年轻,防止他沉迷声色等理由,暂不立后,先只给他选了一妃,此外还有别的政治原因,暂不赘述。
  至于陛下对纳妃的意见,不用问他,天子权柄都不在他手里,受制于人那就没有发言权。
  关于小太子,实际上这个设定我考虑了很久,也有想过其他方案,比如坐稳江山后从旁过嗣,但最终还是否决了。一方面是部分剧情需要,更主要的是因为陛下的处境比较特殊。
  凌烨虽然是先帝元后所出的正统嫡子,但是继后钟氏的长子齐王、次子敬王也都算是先帝嫡出,而且齐王还比他还要年长,一直以来对皇位虎视眈眈。
  就算宣熙六年,皇帝斩杀齐王,夺回了权柄,但那不意味着他已经彻底坐稳了皇位,从此高枕无忧了。前六年钟太后执政又不是白干的,况且齐王没了,还有敬王。
  陛下十四岁登基,现在的时间线是宣熙八年。一个在位八年的皇帝,如果在零子嗣的情况下还一直神奇地保持着零后宫,朝堂众臣没意见,他的母族居然也坐得住,那我真的就只能想到一种可能了——他天生不举。
  如果说他是先帝独苗还好,但是前有嫡子都会走路的齐王,后有各方面健全的敬王,皇帝真的可以直接换人了。都用不到八年,宣熙四年太后给他纳妃之后,离他下岗之日就不远了。
  凌烨是先帝元后嫡子,钦定的太子,做不了皇帝,就只有死,没有第二个选择。皇权斗争是残酷且无退路的。
  小太子清晏出生于宣熙五年,对当时处境的凌烨,算是一件好事,给朝堂上为数不多的保皇党吃了一颗定心丸。
  小太子的生母就是徐妃,这个孩子对皇帝、太后、徐氏都有政治意义或利用价值。对必须韬光养晦没有话语权的皇帝而言,不是徐氏也会是太后安排的其他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正是因为清晏的生母是徐氏,是太后的人,所以他才会顺利地出生,太后才容他活。
  当时的钟太后促成清晏的出生,一则是有个孩子可以搪塞住那些保皇党,如果皇帝纳妃后迟迟一直还没有任何子嗣,没有国本,那么立后选秀势在必行。虽然选秀的去留太后说了算,但万一有其他世家贵女、尤其是皇帝母族安排的秀女入宫,可能就有脱离太后掌控的风险,太后自然不愿因小失大。
  二则,皇帝都受制于太后,不要说一个孩子了。太后是先帝继后,曾执掌六宫多年,能让孩子暂时存在,自然也有办法让他适时夭折。更何况,孩子的生母徐妃和她的家族向太后投诚,以换取未来的利益,很愿意为太后驱策。
  此外,就算以上都不考虑,我认为,一个登基多年的皇帝,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还一直没有后宫是绝对不可能的。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天下臣民,包括他的母族以及九州所有的世家著族都会联合起来要求他立后纳妃,因为皇嗣是国本,是江山社稷稳定传承的象征,是皇帝的义务与责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