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致礼道,“那你也要自己注意自己的行止,不要让人猜度。”
  衡哥儿心情本来就不好,在许七郎没有反驳赵致礼之前,就说,“用不着你来管。”
  皱着眉,对许七郎说,“别理他,我们走吧。”
  赵致礼没想到一向谨守规矩十分懂礼的衡哥儿突然之间对他这样无礼,他有些惊讶,但是来不及拦住衡哥儿,许七郎已经跟着衡哥儿从凉亭里出去了,转过一丛芭蕉,衡哥儿就看到了芭蕉丛后面还站着两个人。
  衡哥儿一下子脸色更不好了,这两个人都穿着书生的儒衫,一看就知道是刚才跟着赵致礼的,也许他们听到了自己刚才和许七郎的话,也听到了他和赵致礼的话。
  衡哥儿多看了两人两眼,快速离开之后,心里才一动,又回了一下头,对上也同样回头来看他的一个男子的眼睛。
  衡哥儿马上确定了,其中一人,是他之前在扬州时遇到的扬州梅花书院的书生,还记得名字叫苏睿,是江南一带很出名的年轻才子。
  他没想到的是这么有才的人,难道依附于赵家了吗。
  要说书生可不该是不屑于后戚的,他居然和赵家世子在一起,而且还在外面酒楼里,不怕大家都看在眼里?
  衡哥儿这么想着,又在心里叹了口气,想,还不是因为小皇帝年幼又没有亲政,赵家强势,苏睿已经中了举人,等着之后的春闱,先进京来和赵家这样的一等一的权贵结交,又有什么不能理解。
  衡哥儿这么想着,又问许七郎,“七郎,舅舅说过你什么时候回去参加府试没?”
  许七郎已经十二岁,回家乡去参加府试,也是时候了,毕竟有人是在十一二岁就考上了秀才的,而以许七郎现在的学识状态,考童生,衡哥儿觉得应该是可以的了。
  许七郎听他这么问,就说,“父亲说了给钱捐一个监生,我继续在这里读书,等之后直接回去考举人。”
  衡哥儿愣了一下,看向许七郎,“我觉得还是要自己考秀才才好吧。”
  许七郎道,“那你到时候要回祖籍去考吗?”
  衡哥儿想了想才说,“我是想回去考的,再看情况如何?”
  许七郎就道,“你回去,我就回去。”
  衡哥儿没好气地说,“你这话真有意思,什么我回去,你就回去。”
  许七郎笑,没有应他。
  刚才赵致礼讥讽衡哥儿的话他听在耳里,已经十二岁的少年,自然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了。
  许七郎对赵致礼那话觉得怪怪的,但是居然并没有太生气,这让他之后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而衡哥儿,心里则是气得冒火,本来因为季大人自从有了小儿子就对他不如从前的事情够心烦的,现在听了赵致礼的话,他才彻底意识到,因为季大人让他进宫做了伴读,别人因为他是以貌进取,就从此用这种目光来看待他了,这才是更让他生气的原因。
  所以他现在脑子里已经在想用必须回原籍参加科考的理由来回原籍去考试,从此甩掉伴读这个包袱,等他显示了自己的才华之后,也许别人就不会用那种目光看他了吧。
  38、第二十二章
  衡哥儿想回祖籍去考试,这件事,他自己是不能做主的,就先和许氏商量了。
  许氏一听他想回扬州去,就很惊讶,但是一想,大约就知道衡哥儿的心思了。
  房中只有她和衡哥儿两个人,所以也不用避讳什么话题,她让衡哥儿在她身边坐下,才拉着他的手目光殷切地问道,“怎么就想回扬州去备考了呢?”
  衡哥儿尽量让自己表现得平静,他自然不好对母亲说,是因为他做了皇帝伴读,所以京里的人几乎都认为他是个以貌进取的人,他想要摆脱这种境况。所以只好用了别的理由,“我也知道我的年岁还小,但是我觉得现在考府试,我也是可以的。以前也有好些人十一二岁就考上了秀才,我又怎么不可以呢。”
  许氏听后,就笑了笑,说,“母亲怎么会不知道你的优秀,你要回去考,母亲信你考得上。但是,又何必这么回去折腾一趟,皇上都点你做了伴读,给你一个监生名额,又算什么。到时候直接回去考举人,不就成了。再说,前朝也有给皇上做伴读,不用参加科举而直接授官的。”
  衡哥儿没想到许氏居然也和许大舅是一个想法,大约是那种能用别的轻松办法办到的事情,又何必再去费大力气做的心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