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3)(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现在,他们看到这些小学生,才真正明白,义务教育的意义何在。
  就像是一只庞大到无法想象的巨轮,将凉京推向了和任何城池都不相同的高度。
  凉京的百姓,都对他们天天都见到的小孩的改变,看在眼里,感到惊讶。
  更别说,这些突然入京的读书人,恍然间见到这些彬彬有礼,行为准则如同先贤书籍中刻画的一般的小学生,此时的震惊了。
  义务教育,在凉京试行的效果可见一斑。
  赵景澄等,也拿着纸笔,去采访那些读书人中的名人了。
  莫少珩都为被采访的人担心,读书人多少心里都是有些骄傲的,要是傲慢了一些答了什么不该答的问题上了报,在洲试中又没有达到同样的效果,怕是无脸见江东父老。
  凉京城的热闹,被科举洲试推向了高峰。
  等张榜那天,不仅考生和他们的家人父母去看榜了,凉京的好多百姓也去看了。
  在他们心中,能上榜者,能被称为天上的文曲星都不为过了。
  莫少珩听后也是觉得好笑,若这都是文曲星了,那等京试的结果一出来,在京试中脱颖而出的读书人又该被称为什么?
  当日场面之热闹,竟有史官去现场做了笔录。
  莫少珩:
  等以后,诸国商人前来,估计凉京又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时的凉京,在凉京百姓看来,已经是他们前所未见的景象了。
  莫少珩也在为诸国的商人入凉京做准备,大力生产着纸笔书籍,糖。
  赵景澄他们府邸,也派人去了其他洲,开拓他们的工厂,莫少珩从自家的厂子里面派了老人前去协助,技术支持得到位。
  不出意外的话,来年,就要尝试在其他地方推行义务教育了。
  赵棣最近也特别忙碌,因为不知不觉,运河已经修了两年了。
  莫少珩还专门去问过赵棣运河修建的进度。
  赵棣说了一句,今年冬,应该就能修到凉京城外了。
  莫少珩都惊讶了好久,但仔细一想。
  修到凉京城外,也不过是计划中运河的一半工程,还会继续修下去。
  修一条运河,四年的时间,也差不多。
  不要忘了,是举一洲之力在修建,参与的工人不是任何朝代抓壮丁的人数能够比拟的。
  惊讶肯定还是要惊讶的,也就是说,来年的时候,他们城外就要有一条运河了。
  运河的好处实在太多了,除了灌溉周围的田地,它还是最好的运输途径。
  古时候山路崎岖,除了官道,其他地方都不太好走。
  可以说,河运在古时候,比陆运要方便得多。
  莫少珩想了想,不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