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07)(2 / 6)
惺惺相惜的同时,又有些心有凄焉。
也有特别多的共同的话题,这或许就是同期的一种感觉吧。
在古时科举,同期考生,感情的确要深厚一些,有多少传奇的友情,都是在这样的同期考试中结下的。
也不知道今次的考题如何?
怕是依旧
但哪怕如此,还是有这么多人通过了县试。
人才之多,何尝没有井底之蛙长了一番见识的感觉。
这一次郡试的考题的确难,因为出题人都是硬着头皮出的,再怎么也不能比县试简单。
考生已经开始入贡院,和上次的规矩一样。等他们拿到考卷的时候,
不过比起上次如同无头苍蝇一样,这次还是好了不少。
至少他们知道考卷会分成六个部分,除了他们平时经常学习的,还会考常识和律法。
他们这三个月,可没少补这两方面的课,可以说,人手一本《北凉地志括》和《北凉律》。
不得不说,将读书无用完全归咎与读书人,是十分不适当的。
因为读书人读什么书,是朝廷引导的。
与其说读书无用,还不如想想,改变一下考试的结构,很多人都忽略了本质上的东西,而怪罪到受害人头上。
但,他们虽然知道要考的大致方向,但一拿到考卷,还是心中一震。
明经,诗词,八股制艺也就罢了,考得深了不少,必是熟读诗书之人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但往论策题上一看。
用语是古句式,有些拗口。
朝之政,义务而教,为何?
大概意思就是,朝廷有一政策,名义务教育,请阐述朝廷为何要实施此策。
竟然是时政。
若是不知道义务教育的人,怕是连题目都看不懂。
莫少珩出此题的时候,也说明了原由,义务教育的法令已经贴到了各县,甚至也让传递了,朝廷会在通过郡试的学子中,挑选出来一批教书先生为朝廷效力。
普通百姓也就罢了,但科举选仕,若是连北凉发生了什么大事都不关心,如何期待他以后时刻关注朝廷动向,配合朝廷施政。
大概就是,现代学生刚好遇到了考题是新闻联播里面的内容吧。
若是不关心的,也就看一个题的表面。
若是关心的,自然更加心有成竹一些。
甚至仔细看过公告的,哪怕只是阐述公告的内容,都能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当然,你要是有真本事,能引经据殿讲出个一二三四五来,自然也是高分伺候。 ↑返回顶部↑
也有特别多的共同的话题,这或许就是同期的一种感觉吧。
在古时科举,同期考生,感情的确要深厚一些,有多少传奇的友情,都是在这样的同期考试中结下的。
也不知道今次的考题如何?
怕是依旧
但哪怕如此,还是有这么多人通过了县试。
人才之多,何尝没有井底之蛙长了一番见识的感觉。
这一次郡试的考题的确难,因为出题人都是硬着头皮出的,再怎么也不能比县试简单。
考生已经开始入贡院,和上次的规矩一样。等他们拿到考卷的时候,
不过比起上次如同无头苍蝇一样,这次还是好了不少。
至少他们知道考卷会分成六个部分,除了他们平时经常学习的,还会考常识和律法。
他们这三个月,可没少补这两方面的课,可以说,人手一本《北凉地志括》和《北凉律》。
不得不说,将读书无用完全归咎与读书人,是十分不适当的。
因为读书人读什么书,是朝廷引导的。
与其说读书无用,还不如想想,改变一下考试的结构,很多人都忽略了本质上的东西,而怪罪到受害人头上。
但,他们虽然知道要考的大致方向,但一拿到考卷,还是心中一震。
明经,诗词,八股制艺也就罢了,考得深了不少,必是熟读诗书之人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但往论策题上一看。
用语是古句式,有些拗口。
朝之政,义务而教,为何?
大概意思就是,朝廷有一政策,名义务教育,请阐述朝廷为何要实施此策。
竟然是时政。
若是不知道义务教育的人,怕是连题目都看不懂。
莫少珩出此题的时候,也说明了原由,义务教育的法令已经贴到了各县,甚至也让传递了,朝廷会在通过郡试的学子中,挑选出来一批教书先生为朝廷效力。
普通百姓也就罢了,但科举选仕,若是连北凉发生了什么大事都不关心,如何期待他以后时刻关注朝廷动向,配合朝廷施政。
大概就是,现代学生刚好遇到了考题是新闻联播里面的内容吧。
若是不关心的,也就看一个题的表面。
若是关心的,自然更加心有成竹一些。
甚至仔细看过公告的,哪怕只是阐述公告的内容,都能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当然,你要是有真本事,能引经据殿讲出个一二三四五来,自然也是高分伺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