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林易东(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易东朝着他人,画着自己的大饼,
  “一切终将归于深渊中,就此消亡,但娱乐不会。”
  有时,会有人质问林易东:
  “像你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超脱于做买卖的种种束缚吗?”
  他的言下之意,大概就是:
  “你不这么做的话,该如何另辟蹊径,挖掘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并最终于他人分享?”
  当然,还有一种意思可能就是:
  “你怎么能将高贵的艺术和肮脏的吸金术连在一起?!”
  “诗人需要一支笔,画家需要一把刷子,而电影制作者需要一支军队。”
  军队需要钱的支撑。
  当然,对于这种人,林易东不想理睬他们。
  他拿钱擦手的时候,也会嫌太硬。
  只是,有的时候会有人抨击他的电影为“偷窥狂”。
  对此,林易东非常不解:
  “如果电影不偷窥,还能称其为电影吗?”
  观众们坐在电影院的黑暗里,可不是为了看些阳春白雪,他们就是为了透过银幕去偷窥陌生人的生活和隐私。
  他们翻找片中角色的东西,审视他们的行动,偷听他们的对话。
  这可比真的躲在小巷子里,偷窥别人家窗户里发生的事情,要好。
  正相反,如果一部影片表现的像卑鄙无耻下流的偷窥狂,那只能说明制作者的手艺活儿太差劲了。
  这一点放在小说中,似乎也是这样的。
  读者们为的,不就是透过屏幕去偷窥陌生人的生活和隐私?
  翻找书中角色的东西,审视他们的想法和行动,偷听他们的对话。
  评头论足的,就好像自己是个书评家,比作者更懂这本小说。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不过是个作者编造出来的“梦境”。
  还有什么能比小说操纵、编排、策划、安置得更多呢?
  作为读者,你们看到的场景由连续或者不连续的场景、逼真的同期对话组成。
  尽管你们会感觉自然真实,可那些不同章节其实都是在不同时期,甚至可能是不同地点写出来的。
  编造,林易东对此深以为然,如同所有工艺,都不应该被看出编造的痕迹。
  就像技巧高超的剧本全是虚假编造,但它们天衣无缝。
  但如果你不能忍受夸张杜撰的外观,不屑于幻想和设计技巧,那你就绝对别涉足写作行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