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节(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再一看,行文颇似李洵,但字迹不似。猜想就是云深的学子。
  字迹偏于行书,有种豪放之气。文章颇有灵气。
  也提到了先前天下藏书的事情,但是未将功绩归到宋问身上,可以说只字未提,而是一通赞美朝廷与天子。并于未来推行做了一个展望,提了些许建议。
  “功在千秋,利在万代。”
  写得好看,又写得和心意。
  这一通看下来,那真是心情舒畅。
  唐贽扭了扭脖子,虽然是宋问的学生,但的确是可用之才,便直接写了个“通”。
  这样一沓批完,暂时放到一侧。
  其余考官也阅得差不多了,将写了“通”的放在上面,先呈给陛下。
  唐贽也有了经验。能一眼看出,哪些是云深的学子。
  不得不承认,考生的水准,确实是有差异的。宋问没有辱没宋祈的名声,她适合做一位先生。
  她的学生,有思想,又不偏激。识时务,又不谄媚。
  考官判“通”,不是没有理由。只是,云深的人数太多了一些。
  唐贽微微皱眉,敲着桌子,重新删选一遍。
  从文采,立意上,将比较出挑的几位再细分出来。
  贡院内安静非常,唯有页册翻动的声音。
  时间飞逝而过,陛下与众考官在批卷子,沉浸其中,可能并无感觉。
  众人等在一旁,很是煎熬。
  考生是因为,此考近乎定终生。要想再考中一次进士,真是难于青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