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9)(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拖累的话就不用再说了,我不兴听这个,反而会让我越发愧疚。
  好,不说。
  守门的婢女将房门推开,王瑾晨将人扶进内,李锦开口道:白日阿娘来信说已经平安抵达了越州,让你放心。
  王瑾晨握住李锦伸向她腰间的手,扶着人坐下道:我自己来,你歇会儿吧。
  李锦安坐下望着更衣的王瑾晨,三月寒食节与上巳日要回越州么?
  王瑾晨将绯色的外袍脱下换上便服,瞧了一眼李锦,李锦意识到后连忙添道:你若担心妾的身子,可以自己回去的...
  我随你去泰山家吧,上巳日,不回越州了,父亲大抵也不希望我回去。
  父亲两个字在王瑾晨嘴里显得极为生冷,李锦没有过多问话,只是静静聆听着,妾都听夫君的。
  第90章 收复安西
  天授二年四月,天象出现日食,群臣上表,前唐崇道,女皇遂升佛教于道教之上,使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又亲迎禅师入京上殿,大兴土木修建寺庙,使佛教风靡于世。
  修文坊
  李锦将一碗消暑的汤端到书房,轻轻放在王瑾晨的桌案上,盯着全神贯注的人问道:今日不朝,也不当值,休务也要进宫去吗?
  王瑾晨将笔搁下,抬头瞧了瞧静站在桌前的妇人,自张文仲来瞧过换了方子后,李锦看上去气色好了不少,闲下来我才想起去年在陇右答应唐都督的事。
  唐都督?
  王瑾晨点头,唐休璟,他一生都在为国家征战,本是一介儒生,却拼死守护安西,想要的不过也只是安西能够重回中原。
  文臣干预边疆事宜是否不太好?李锦提醒道。
  是不太好,但总要有人去提吧,疆域之事只大不小,战争带来的是灾难,但强敌环伺,若一味退缩那才是毁灭,这个世间非一国存于,所以战争是避免不了的,战是为了不战。王瑾晨将写好的奏疏卷起塞入袖子内。
  先把这个喝了吧,日食过后又是大雨,又热又潮的。李锦将汤递到她的手中。
  王瑾晨伸手接过,温柔的笑道:好。
  太初宫
  负责铸造的有司官员与数十吏员抬着一口巨大的铜钟走在殿院之中,旁侧还有往来的朱紫官员。
  皇帝每日于殿内接见台省及六部的大臣,望着奏疏上慷慨激昂的陈述,女皇镇定的脸色上表现出了些许质疑,唐休璟如何能够保证朕出兵就一定能够收回安西四镇?
  民心所向,安西经过多年汉化,其百姓大多都为汉人,殿下登基已有二载,国泰民安,安西四镇众望所归,与番争夺数年,不进则退,诸国环伺,大国岂有退却之理,请圣人思虑臣的所谏。
  战争非儿戏,军队乃国家的元气,不可轻易动之,不过卿所言,朕会考量的,皇帝侧在龙椅上,朕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国家的任何一片疆土,比外患更难的是内忧,君王一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那能够兼顾呢。
  启禀圣人。高延福走入殿内叉手道:将作监奉旨铸造的铜钟已经做好了。
  呈上来。
  数十人抬着一口比人还要高许多的大钟进入大殿,王瑾晨端着笏板回过头,望着铜钟上的雕刻,钟作为礼乐,是皇权及身份的象征,遂转身朝皇帝拱手道:愿陛下江山永固,国泰民安。
  女皇瞧了一眼刻着凤凰与铭文的铜钟,吩咐道:置于北阙吧,将原来用于报时的铜钟换下。
  喏。将作监官员领命后将大钟从殿内抬走。
  适才卿说什么来着?女皇回过神,心情似乎不错,是关于安西四镇收复的事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