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5)(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锦见状趁机道:我听说萧姑娘虽然拒绝了李元符,但是李元符仍旧时常登萧家的门,萧父去世时还帮着忙前忙后把自己当萧家的女婿了。
  李锦看着王瑾晨突然冷下的表情又添道:萧家嫡出子嗣没有今年参考的,这些女子要么是贡士的母亲与姊妹,要么就是妻子,这萧姑娘手里拿的是手炉吧,还特意给李元符备了手炉,当真是贴心。
  哐!洪亮说钟声从宫中传出,王瑾晨皱着眉头转身对婢女吩咐道:这次在殿中举行贡举可能要好几日,你先回家吧,等考完我自己会回来的。
  喏。
  随后又将钱袋还回给李锦,我已欠了李尚书太多人情,这钱我不能要。
  无功不受禄。王瑾晨不等她开口连忙推辞道,我先进去了。
  李锦欲要说的话便只得咽回,朝其福身道:那便预祝阿兄扶摇直上,金榜题名。
  承七娘吉言。一辆马车横在了两波人的中间,李元符朝福身的人作揖回礼道,春风拂面,脸上洋溢着极为高兴的笑容。
  作者有话要说:  也不是纯纯粹粹的感情(有点叛逆在里面)
  殿试始于高宗,只是说武则天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资治通鉴就归为她开创的,但是唐朝尚未定制,真正成型是在宋代。
  第31章 书呆子
  禁卫将皇太后亲自出的考题押送至考场,由主考官当众启封之后再将试题抄录送往大殿。
  大内的城楼上站着一个穿淡黄色袍衫戴幞头的壮年男子,那边在干什么,这么多士人。
  候在身侧的内官弯腰回道:回大家,今日是皇太后殿下亲试贡士。
  哦皇帝望着远处殿庭里喧哗的上万贡士,心中一阵苦涩道:阿爷在位时也未曾见过一次有如此多的贡士赴京,阿爷也曾亲自在殿中试过殿试,但是只有九百余人,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先生说过入等的人里只有张九龄、郭待封几个人,母亲这样做是在效仿父亲么?
  非也,绿袍登上城楼,屈膝跪拜道:监察御史张谏之叩见陛下。
  张御史,国朝规矩,御史非奏事不得入殿庭,今日殿试内官转身,瞧了瞧四周斥责道。
  哎,皇帝抬手拦住内官,旋即上前弯腰将人扶起,去年殿下设制举召试,张御史在名列第一,殿下说您是国朝不可多得的人才,御史特意来此见朕所为何事?
  自改元,臣已有半载未见到圣人,御史奏事直达天子,皇太后殿下在圣人壮年监国,祭天衮冕初献,于禁中大殿亲试贡士,此皆为僭越之举
  花甲老臣的激烈之语让皇帝脸色大变,够了!
  皇帝甩袖转身,我本就不想当这个皇帝
  皇太后殿下会如陛下所愿的,之前的祭天与如今的扶持寒门,都是在替江山易主做准备,张谏之再次跪伏,声泪俱下道:陛下!
  陛下难道真的要眼睁睁看着祖宗基业为她人窃取吗?江山一旦易主,李唐皇室将要迎来一场灭顶之灾。
  皇帝将手重重搭在朱漆栏杆上涂金的雕花上,我能怎么办?
  李唐还有万千子民,太宗与高宗皇帝的威望还在,只要陛下
  阿兄是怎么死的?徐敬业与越王又是怎么失败的?你才归京不久,你不了解我的母亲,所以你才敢这样说,皇帝转过身,我告诉你,只要母亲不答应,这个天下就没人能够坐稳,皇帝望了望无人的周围,走近一步将人再次扶起,先生以后切莫再说这种话了。
  举行殿试的大殿前,内官与礼部官员清点着贡士名册,上万人的喧闹声充斥着整座殿庭。
  皇宫里还从来没有这般热闹过呢,今年的贡举人可真多。太平公主与女官站在大殿的石阶顶端,低头望去皆是赴殿参试的贡士。
  女官盯着一群贡士目不转睛的问道:你见过他了?
  太平公主点点头,嗯,他抵达洛阳的第一刻我就知道了,我还知道他住哪儿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