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第58节(3 / 4)
因着种子的不稳定性,这一分地里的秧床还又被划分成了两半。一半育种的是早熟稻种,一半育种的是高产稻种。
“大人这次可是又要弄那个什么稻稻套作了?”有了之前大着胆子询问,且林立文非但没训斥他们,还很是耐心的与大家讲解一番后,众人如今对林立文倒也没先前那般畏惧了。
像之前遇上一些种植上的问题,如林立文教大家用草木灰加清水浸泡喷洒稻苗,便有人来问林立文为何要如此。
“我记得一书中有写,此法可杀蚜虫,卷叶虫。”林立文还仔细讲解了一番水稻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各阶段虫害,病害等问题。
有一汉子更是激动到拍腿喊道:“哎呦,有一年我家水田里就是生了这些虫害,害得那一年我们谷子比往年少收了五成!”
于是,林立文又有针对性的将另外几种比较好找的灭虫办法,一并传授给了大家……那一番话最后直把众人听得睁圆了双眼。
那日晚上,众人躺在屯田司府衙宿舍中时,便有人忍不住感叹道:“难怪大郎年纪轻轻,便能靠着种地得蒙圣上赐官……”
随即,另一道声音便响起:“那可是大郎!”
在他们牧州,如今家中但凡有地要种者,谁家里还没几样林大郎制作出来的好使农具啊!
此刻面对大家的询问,林立文却摇了摇头:“这次不是套作。”
“不是套作为何还要育秧?”众人更好奇了。
“我这谷子早熟,不出意外的话,六月中旬左右便可成熟。既如此,我便想试着再种植一季……”林立文便又把两季稻种植的事情与众人说了一遍。
林立文还尽可能的说得详细一些,因为今年若是试种成功的话,这十名农家好手到时候便可如之前在吉州一般,于他后面做推广时能起大作用。所以众人在种植上的一些询问,林立文其实都是以鼓励的方式来对答大家的。
他的这种态度众人其实也是有感觉的,若不然他们私底下也不敢直接称呼林立文为“大郎”。
而多种植一季水稻意味着什么,也不需要林立文解释的太多。如今的他们只要一想到粮食能多收一次,一个个的眼睛都发亮了……
“大郎,那你这育种的秧床留少了!最多只够种植十亩水田吧?”相处的越久,大家对林立文的性格也摸得越清楚。于是一个没注意,有人当着林立文的面便将大郎喊出来了。
喊完后,对方心中委实紧张了一下。
毕竟私下的一些称呼,放在林立文本人面前喊出来,终究是有些不妥的。要怪也只怪他心算比较好,算出来一分地所育秧苗即便是按照林立文教给大家的育种法子,也只能种植十亩左右的水田。
然林立文试种五十亩地,其中十亩为高产粮便不算进来了。但里边还有四十亩的早熟稻谷,之前分别套作了十亩水稻与十亩大豆,但也还剩下二十亩呢!
所以只育种一分地的秧苗,再怎么提高谷子的出苗率,那也不可能种植得了二十亩的水田!
好在的是,林立文对称呼上的事显然并不计较。
他还笑着说道:“对,一分地秧床所育的秧苗是只能播种十亩。”
“那剩下的十亩地呢?不种了吗?”见着林立文真的没有怪罪下来,那人便又大着胆子继续问道。
其他人也巴巴的朝着林立文看了过来。
对他们这些以种地为生的老百姓来讲,地里的收成是跟他们的命直接挂钩的,所以也就别怪大家忍不住这份好奇心了。
“剩下的那十亩早熟稻田肯定是要种的,但是它得再换一种种植方式去试种。”说起种植上的事情,林立文整个人也精神了。
于是,林立文便又跟大家说起了另外一种可收获二茬的种植方法——“再生稻”。
才刚六月中旬,那四十亩试种田里的早熟稻谷果真成熟了。
瞧着金黄色的一片,被林立文特意请来一并验收成果的崔刺史很是惊了一把:“竟真能早熟至此!”
林立文领着崔刺史察看一遍后,紧跟着便安排人开始收割。 ↑返回顶部↑
“大人这次可是又要弄那个什么稻稻套作了?”有了之前大着胆子询问,且林立文非但没训斥他们,还很是耐心的与大家讲解一番后,众人如今对林立文倒也没先前那般畏惧了。
像之前遇上一些种植上的问题,如林立文教大家用草木灰加清水浸泡喷洒稻苗,便有人来问林立文为何要如此。
“我记得一书中有写,此法可杀蚜虫,卷叶虫。”林立文还仔细讲解了一番水稻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各阶段虫害,病害等问题。
有一汉子更是激动到拍腿喊道:“哎呦,有一年我家水田里就是生了这些虫害,害得那一年我们谷子比往年少收了五成!”
于是,林立文又有针对性的将另外几种比较好找的灭虫办法,一并传授给了大家……那一番话最后直把众人听得睁圆了双眼。
那日晚上,众人躺在屯田司府衙宿舍中时,便有人忍不住感叹道:“难怪大郎年纪轻轻,便能靠着种地得蒙圣上赐官……”
随即,另一道声音便响起:“那可是大郎!”
在他们牧州,如今家中但凡有地要种者,谁家里还没几样林大郎制作出来的好使农具啊!
此刻面对大家的询问,林立文却摇了摇头:“这次不是套作。”
“不是套作为何还要育秧?”众人更好奇了。
“我这谷子早熟,不出意外的话,六月中旬左右便可成熟。既如此,我便想试着再种植一季……”林立文便又把两季稻种植的事情与众人说了一遍。
林立文还尽可能的说得详细一些,因为今年若是试种成功的话,这十名农家好手到时候便可如之前在吉州一般,于他后面做推广时能起大作用。所以众人在种植上的一些询问,林立文其实都是以鼓励的方式来对答大家的。
他的这种态度众人其实也是有感觉的,若不然他们私底下也不敢直接称呼林立文为“大郎”。
而多种植一季水稻意味着什么,也不需要林立文解释的太多。如今的他们只要一想到粮食能多收一次,一个个的眼睛都发亮了……
“大郎,那你这育种的秧床留少了!最多只够种植十亩水田吧?”相处的越久,大家对林立文的性格也摸得越清楚。于是一个没注意,有人当着林立文的面便将大郎喊出来了。
喊完后,对方心中委实紧张了一下。
毕竟私下的一些称呼,放在林立文本人面前喊出来,终究是有些不妥的。要怪也只怪他心算比较好,算出来一分地所育秧苗即便是按照林立文教给大家的育种法子,也只能种植十亩左右的水田。
然林立文试种五十亩地,其中十亩为高产粮便不算进来了。但里边还有四十亩的早熟稻谷,之前分别套作了十亩水稻与十亩大豆,但也还剩下二十亩呢!
所以只育种一分地的秧苗,再怎么提高谷子的出苗率,那也不可能种植得了二十亩的水田!
好在的是,林立文对称呼上的事显然并不计较。
他还笑着说道:“对,一分地秧床所育的秧苗是只能播种十亩。”
“那剩下的十亩地呢?不种了吗?”见着林立文真的没有怪罪下来,那人便又大着胆子继续问道。
其他人也巴巴的朝着林立文看了过来。
对他们这些以种地为生的老百姓来讲,地里的收成是跟他们的命直接挂钩的,所以也就别怪大家忍不住这份好奇心了。
“剩下的那十亩早熟稻田肯定是要种的,但是它得再换一种种植方式去试种。”说起种植上的事情,林立文整个人也精神了。
于是,林立文便又跟大家说起了另外一种可收获二茬的种植方法——“再生稻”。
才刚六月中旬,那四十亩试种田里的早熟稻谷果真成熟了。
瞧着金黄色的一片,被林立文特意请来一并验收成果的崔刺史很是惊了一把:“竟真能早熟至此!”
林立文领着崔刺史察看一遍后,紧跟着便安排人开始收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