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3 / 4)
公孙渊和他儿子已经上了曹魏的必死名单,公孙晃要是也死了,剩下一个不能拥有后代的公孙恭给曹魏当树立良好名声的招牌,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
并不是说曹叡小题大做,而是公孙家族在辽东经营了三代人,死忠于他们的人不少,那么曹魏要是想后方稳定,就不能给那边的人留下希望。
但是后来经过一群人的劝说,曹叡改变了对公孙晃的处置,好歹他之前提醒了大魏那么多次,也算是心向大魏的忠臣,曹魏不能让臣子离心啊!
司马师:把人迁到一个偏远之地再慢慢地“幽死”还不如干脆利落地弄死他呢!
景初二年正月,曹叡召太尉司马懿由长安归洛阳,令其征辽东,同时,下达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旨意:令司马师抚养皇子绍。
前朝汉灵帝刘宏就因为自己的儿子养不活,所以在何皇后生子后将皇子刘辩养于一个史姓道人家中,少帝刘辩登基之前也因此被称为史侯。
但是人家那好歹还是道士,有宗教依据的,把皇子养在一个因为浮华案而被贬谪、然后自动辞职的白身家中又算是怎么回事儿?
如果是对太尉司马懿表达信任的话,那为什么偏偏是司马师啊?
更何况,曹叡千里迢迢地将太尉从长安召回,令其征辽东,不少人认为这是他不信任的一种表现。
将司马懿调离原本的势力范围,令其远征,下一步就是分权了。
这个时候,一群公卿又将之前曹叡召司马师入宫的事情拿出来一起联想了。
难不成,是天子想起了幼年时的情谊,想要起复司马师了?
那么司马师起复了,其他的浮华诸士呢?
被迫接收了一个皇子的司马师:喵喵喵?
而之后,不出众人所料,司马师很快就起复了,担任的还是老职位,属于高位大臣的嫡出子或独子的起步阶官职之一的散骑常侍,不过比起他的起步官职还是高了那么一丁点儿的。
曹叡下旨,令度支尚书司马孚与散骑常侍司马师为太尉司马懿出征送行。
司马孚字叔达,在司马八达之中排行老三,为人谨慎,度支尚书之职是曹丕时期设立的掌管天下财政的要职,可见司马孚深受曹魏皇帝的信任。
在司马师的记忆中,这位有古儒之风的叔父可是忠实的曹魏支持者,曾多次对曹魏皇室表忠心,把司马皇室的脸抽得肿肿的。
当年祖父司马防去世之后,叔父的一应言行都切实地贴合着古儒崇尚的礼仪。
能在黄初年间让儿子纳妾的司马防老大人活得时间比司马师记忆里的历史上的时间长,这也是当初司马师认为这世界可能是一个平行世界的原因之一。
司马防没了的时候,司马懿作为曹丕的心腹,已经是曹魏的重臣了,司马孚也不遑多让,都是曹丕的心腹。
当时司马孚因父丧而形销骨立的样子可是吓坏了不少人呢!
司马师和司马孚的关系并不算很深厚,除了司马师作为小辈有自己的交游范围之外,还因为司马孚这个曹魏死忠为人恭谨严肃过头,让知道未来发展的司马师对这个叔父难以亲近得起来。
而浮华案倒霉了这么多人,司马师也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倒霉蛋,然而一直受的是经学传统教育的司马孚还在那里拍手称是,这让司马师有些接受不能。
但是不是过分亲近,只是作为普通的亲戚平常地相处的话,司马孚为人还算是不错的。
司马孚和司马师都奉诏给司马懿送行,中间司马孚还耳提面命,让司马师一定要重视小皇子,司马师一一称是。
不管怎么说,司马孚现在还是有在为司马家族的发展考虑的——历史上司马氏的势力越发庞大之后司马孚的态度得另说,好的建议,司马师也会听。
小皇子曹绍确实是个很重要的人物,有他的存在,司马氏代魏或许不会那么令人诟病。
司马师和司马孚给司马懿送行,中间还经过了故乡河内温县,天子“敕郡守典农以下皆往会焉”,司马懿在那里见了从前相识的父老故旧,并作了一首诗,听到最后的“告成归老,待罪舞阳”,司马师勃然色变之下,还藏着一丝冷笑。
他爹司马懿之前数年都驻守雍凉,虽然累加封邑和官职,却一直兢兢业业,甚至没有的亲党相助,一点把柄都没有,就是这样,曹叡还多番试探。 ↑返回顶部↑
并不是说曹叡小题大做,而是公孙家族在辽东经营了三代人,死忠于他们的人不少,那么曹魏要是想后方稳定,就不能给那边的人留下希望。
但是后来经过一群人的劝说,曹叡改变了对公孙晃的处置,好歹他之前提醒了大魏那么多次,也算是心向大魏的忠臣,曹魏不能让臣子离心啊!
司马师:把人迁到一个偏远之地再慢慢地“幽死”还不如干脆利落地弄死他呢!
景初二年正月,曹叡召太尉司马懿由长安归洛阳,令其征辽东,同时,下达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旨意:令司马师抚养皇子绍。
前朝汉灵帝刘宏就因为自己的儿子养不活,所以在何皇后生子后将皇子刘辩养于一个史姓道人家中,少帝刘辩登基之前也因此被称为史侯。
但是人家那好歹还是道士,有宗教依据的,把皇子养在一个因为浮华案而被贬谪、然后自动辞职的白身家中又算是怎么回事儿?
如果是对太尉司马懿表达信任的话,那为什么偏偏是司马师啊?
更何况,曹叡千里迢迢地将太尉从长安召回,令其征辽东,不少人认为这是他不信任的一种表现。
将司马懿调离原本的势力范围,令其远征,下一步就是分权了。
这个时候,一群公卿又将之前曹叡召司马师入宫的事情拿出来一起联想了。
难不成,是天子想起了幼年时的情谊,想要起复司马师了?
那么司马师起复了,其他的浮华诸士呢?
被迫接收了一个皇子的司马师:喵喵喵?
而之后,不出众人所料,司马师很快就起复了,担任的还是老职位,属于高位大臣的嫡出子或独子的起步阶官职之一的散骑常侍,不过比起他的起步官职还是高了那么一丁点儿的。
曹叡下旨,令度支尚书司马孚与散骑常侍司马师为太尉司马懿出征送行。
司马孚字叔达,在司马八达之中排行老三,为人谨慎,度支尚书之职是曹丕时期设立的掌管天下财政的要职,可见司马孚深受曹魏皇帝的信任。
在司马师的记忆中,这位有古儒之风的叔父可是忠实的曹魏支持者,曾多次对曹魏皇室表忠心,把司马皇室的脸抽得肿肿的。
当年祖父司马防去世之后,叔父的一应言行都切实地贴合着古儒崇尚的礼仪。
能在黄初年间让儿子纳妾的司马防老大人活得时间比司马师记忆里的历史上的时间长,这也是当初司马师认为这世界可能是一个平行世界的原因之一。
司马防没了的时候,司马懿作为曹丕的心腹,已经是曹魏的重臣了,司马孚也不遑多让,都是曹丕的心腹。
当时司马孚因父丧而形销骨立的样子可是吓坏了不少人呢!
司马师和司马孚的关系并不算很深厚,除了司马师作为小辈有自己的交游范围之外,还因为司马孚这个曹魏死忠为人恭谨严肃过头,让知道未来发展的司马师对这个叔父难以亲近得起来。
而浮华案倒霉了这么多人,司马师也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倒霉蛋,然而一直受的是经学传统教育的司马孚还在那里拍手称是,这让司马师有些接受不能。
但是不是过分亲近,只是作为普通的亲戚平常地相处的话,司马孚为人还算是不错的。
司马孚和司马师都奉诏给司马懿送行,中间司马孚还耳提面命,让司马师一定要重视小皇子,司马师一一称是。
不管怎么说,司马孚现在还是有在为司马家族的发展考虑的——历史上司马氏的势力越发庞大之后司马孚的态度得另说,好的建议,司马师也会听。
小皇子曹绍确实是个很重要的人物,有他的存在,司马氏代魏或许不会那么令人诟病。
司马师和司马孚给司马懿送行,中间还经过了故乡河内温县,天子“敕郡守典农以下皆往会焉”,司马懿在那里见了从前相识的父老故旧,并作了一首诗,听到最后的“告成归老,待罪舞阳”,司马师勃然色变之下,还藏着一丝冷笑。
他爹司马懿之前数年都驻守雍凉,虽然累加封邑和官职,却一直兢兢业业,甚至没有的亲党相助,一点把柄都没有,就是这样,曹叡还多番试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