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节(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收拾敌烈部要依靠老萧,高方平是管不了辽国事的。
  敌烈部在高方平印象中是非常不安分的,杀人和叛乱成为了他们骨子里的一种血液。
  没记错历史的话作为辽国的一员,他们在在辽太祖时期,零次上贡,零次叛乱。
  辽太宗时期,三次上贡,零次叛乱。
  到了穆宗时期两次上贡,一次叛乱。
  景宗时期,上贡和叛乱各一次。
  胜宗时期,两次上贡,四次叛乱。
  道宗时期,一次上贡,两次叛乱。
  天祚时期,零次上贡,两次叛乱。
  百年以上的岁月其实能看出一个部族基因。作为属部,敌烈部在这些时间里一共上贡九次,也叛乱九次。说白了辽国对他们的政策是无效的,敌烈部只是等候着他们的成吉思汗,在漠北的蒙古部崛起进而跟随而已。
  已经汉化的辽国政权他们是不喜欢的。从大数据曲线是可以看出问题来的,九次叛乱中的八次,集中在后几十年的二辽政权期间。这个时期其实是辽国政策调整期。相反对部族政策是缓和的,从吸血变为补贴模式。
  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契丹人已经不是战士了,以往用武力统治的时期上贡多叛乱少。然而后来的维稳加送钱模式,玩汉娃的一套功底又不够,就变为了上贡少,却有八次叛乱。
  可惜的在于辽国没有统计概率学科,也没有大数据分析能力。
  一边把玩龙凤金钱,高方平偶然听到有辽国酱油众议论:“现在的事透着古怪啊,宋辽和平的救命稻草、那封宋国相爷高方平的亲笔信,竟是从一个西夏商号中流传出来的?”
  “你别乱说,难道有真内幕消息?”
  “不知道谁传的消息,却有道理的,当时的宵禁其实就是对此进行的,算是两大势力的角逐。最终抓到了一个叫文章的贼,那极其重要的信,乃是从混元商号头出来的。”
  “不错,当时几个军系的人相互监督,乃是珊军亲自突袭酒馆,抓到了携带信函的毛贼文章。”
  “那么文章呢?”
  “这个就不知道了,后来消失了,兴许他知道的太多了吧。”
  紧跟着,这些酱油党又把话题转移到了别处。
  听到这些后高方平色变。
  我高方平的亲笔信函,竟是从西夏商号传出去的?而不是郭秀儿和牛皋带来的?那么郭秀儿和牛皋难道出事了?
  这样一想,真让高方平有些心神不宁,单纯的郭秀儿,那是实实在在被高方平派遣出去的。她还只是个孩子。
  至于那个叫文章,高方平不知道那是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作为绝不是一般的毛贼,倒很想电影里的情报特工的伪装呢。
  信函发挥了作用,代表萧的里底最终拿到了信函。但萧的里底没公布内幕,这些消息仍旧被八卦众们当做神秘消息。这真的让高方平感觉很不好,不用问,萧的里底不公布这样的政绩,是因为其中一定涉及了什么重大内幕。
  既然涉及了重大内幕,萧的里底的维稳下居然有人故意放出了这些消息来,那么高方平觉得只有两种解释:一,放内幕消息的人是文章的朋友,他在故意用神秘传言增加文章的“曝光度”,让文章成为阻止战争的英雄,以减少他“被消失”的可能。
  第二个可能,是萧的里底的政敌放的消息。不过这个选项的可能很小。
  “这个文章是个重要人物。且他有个暗下的朋友在有意帮他。咱们得把这个‘朋友’找出来。”高方平喃喃低声道。
  菊京好奇的道:“怎么找人呢?”
  高方平做了个闭嘴的手势,又指指耳朵,表示注意倾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