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洒扫丫鬟后 第6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不能说不好,但是太综合化,对成本有很高的要求。地段,人力,原材料,点心师傅等等。
  王氏和方白他们弄的点心铺子,点心其实也卖得有些杂。
  精致如荷花酥,天鹅酥,寻常又有豆糕,枣糕。铺面里还卖了百合糕等。
  王氏他们是赚到钱了的,所以谁也没觉得不对。
  顾澈瞧出一点问题,但不够明确,他毕竟不是专究于此。
  眼下 随着叶音的讲解,顾澈终于明了。
  1+n,就是一种面皮,然后n种馅,配合各种模具,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有很多种类点心。这在原材料上极大的避免了浪费,也轻松了人力,不用这样做一点,那样做一点。
  然后要有明确定位,不能既要又要。
  叶音:“我们成本有限,又处在富庶城市,就秉持大城小店的原则:不设堂食,小铺面,客人买完就走,最大幅度拉动客人流动量。”
  “我想着到时候都卖油酥类点心。小店都取统一的点心名字,统一的点心种类,着统一服装。”
  “成规模的物什,会让人们下意识高看。也更舍得掏钱。”叶音在纸上落下最后一笔。
  随后,她又道: “豆糕,枣糕可以让慈恩堂的妇孺做,然后由邵和他们支摊子卖。酸梅汤配淡口点心,岂不美事。”
  叶音一口气说完,有些口干,便取了茶饮用,结果发现顾澈和沈寅意外的沉默。
  叶音:“怎么了?”
  沈寅看了一眼顾澈,忍了忍还是没忍住:“音姑娘,您没来接管茶楼,真是茶楼的损失。”
  叶音:“……”
  叶音哭笑不得:“我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且我只会纸上谈兵,其他还得靠你们。”
  “阿音谦虚了。”顾澈由衷道。
  对于铺面“规模化”,顾澈和沈寅并不陌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钱庄。
  但是叶音将其运用到小小的点心铺子上,有种杀鸡用牛刀的滑稽感,但仔细思量,好像又有些道理。
  三人将大方向敲定,随后开始行动。
  沈寅去寻新的铺面,叶音和顾澈也没闲着。
  叶音通过邵和他们,打听到西街那边有一家杂货铺子经营不下去,她二话没说先赶了过去,沈寅收到消息后立刻赶来。
  叶音先过去,为的就是防止意外,担心横生枝节,等沈寅来了,她再假装银钱不够而退败,沈寅顺利跟人达成合作,定立契约。
  一切都很顺利。
  城外的慈恩堂在废墟上重建,官差来问过几次话,最后又走了。
  天上的太阳高悬,晒得人头晕,但在草棚里,众人拿着蒲叶扇扇着风。老人们也不再死气沉沉,反而念着小子们的生意,对未来充满希望。
  一场大火烧了他们的家,但慈恩堂的众人足够幸运,能够再次重建家园。
  而在千里之外的边疆,敌人的铁蹄冲进村子,践踏村民们的生命,抢夺村民的口粮,焚烧村民们的屋子。
  女人和孩子的哭嚎盘旋在村子上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