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29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 作为他们的学生,在座的各位年轻人是不是应该有所表示?
  虽然现在已经不兴执弟子礼那一套,可师徒之间也有情义在。老师身体不便, 学生理应帮忙。
  帮忙做啥?当然是帮忙将老师上课的内容整理出来,然后辑集成教材。
  你问这有什么用?我的同学, 手上没教材,你后面想要巩固知识怎么办?难道还想天天捧着电视机, 电视机不停地给你回放课程吗?不要做梦了。
  再说了, 你们身处城市, 坐在明亮的房间里, 舒舒服服地上着课, 多么幸福。
  而在同一片蓝天下, 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人, 别说电视机了,甚至连电灯都见不到。他们又要如何上电大课呢?难道就因为他们身处贫穷落后的地区,所以就要被剥夺获取先进知识的权利吗?
  那太不应该了。
  人民教育为人民。
  如果教育不能普及到普罗大众,那么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存在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做点事,来解决这种困境?
  当然要行动起来。
  电视现在还无法遍布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书本可以传入千家万户。
  如果大家能够把电大课程的讲义编辑成册,那么不仅自己受惠,还可以惠及千千万万的人。这又会是怎样一桩大功绩。
  坐在电视机前的学生们原本还懵逼,被辅导员三言两语一说,大家都忍不住热血沸腾起来。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从小受的是集体教育,加上过五关斩六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才考上大学,有种强烈的时代主人翁的使命感。
  当他们发现自己被赋予的重任时,众人立刻投入行动。学习这种事,当然是宜早不宜迟了。早点把教材弄出来,其他人也好早点看到。
  1977年才开始恢复高考,这意味着坐在大学里的学生有很多是下放知青。正因为如此,所以谁都没提出“偏远地区需要这么高深的知识吗,他们能看懂吗?”的问题。
  毕竟假如他们没能顺利考上大学,此时此刻,坐在乡下窑洞里,草房里,只能点着煤油灯看书的人就是他们自己啊。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电视机发出的声音,和大家手上的钢笔在纸上划出的沙沙声。
  辅导员暗自松了口气,从接受这个任务到现在,虽然她心中满是疑虑,但她还是坚决执行上级交代给她的任务。
  况且田蓝同学说的也没错。有先进的知识不学,去学过时的东西,不是在浪费生命吗?
  保尔·柯察金都说过: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当然得好好珍惜。
  她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一转头,瞧见老教授站在旁边,才猛然回过神来:“华,华教授,对不起,我马上关电视。”
  年轻的辅导员得意忘形了,光顾着看电视,忘记了时间,忘了这堂是华教授的《农业机械学》。
  华教授的目光却落在电视机上。这堂课讲授的是玉米联合收割机。
  10多年前,自己还是风华正茂的中年人时,曾经牵头搞过这个项目。
  但很不幸,先是他们项目组的几位骨干被划为右.派,遭受批.斗,甚至有人做不了那种折磨与羞辱,选择了投水自杀。
  然后学校搬迁,新校址所在之处连供电都无法保证,给学生上课也够呛,更别说搞研究了。
  后来他们这些剩下的人好不容易凑在一起,勉强推进了一点进程,学校又再度搬迁。搬来搬去的过程中,资料遗失简直无法避免,他们也不幸中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