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第448节(2 / 4)
到了周末,大牛和二牛都会过来帮忙,大牛现在个子也蹿起来了,帮着端盘子洗碗拖地,样样都干得有模有样的。
也就是周末,店里的其它人能感觉到轻松一些。
苏小软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虽然赚钱了,但是万一把人累病了就不好了。
苏小软这里刚透露出要继续招人的想法,陈大姐就连忙介绍自己的熟人了。
都是一个大院儿里住着的,而且做家常菜也都挺拿手的。
苏小软叫人过来试了试,发现的确是不错。
加上新来的员工,这总共就是七个人了。
苏小软想了一下,除了苏小朋之外,其它人分成了两班。
早班是从早上五点一直到下午两点,晚班则是从中午十二点一直到晚上十点。
苏小朋主要还是负责收钱的工作,并不辛苦,但是也需要在这里熬上一整天,这就比较累人了。
苏小软其实想着可以再招个人,可是苏小朋坚持自己可以,还说他的工作轻松,就是再多几个小时都没事。
苏小软知道苏小朋的意思,这孩子也太懂事了,这是生怕自己再嫌弃他干活不好呢。
“这样吧,你早上七点再来,没必要跟陈大姐他们一样来太早,就算是这样,等到了下午活少的时候,还是要去楼上休息一下的。”
“我知道了,小姑姑,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楼上的宿舍还是再次被利用上了,只不过现在是临时休息间,大家都商量着做好了分配,每个班的人都会在店里不忙的时候,到楼上去休息一小时。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店里就成了全天都要营业了。
苏小软通过霍云霆向顾家那边打听到了消息,说是目前已经有了自动和面机,这可是能帮忙解决大问题的。
苏小软在电话里就拜托顾明渊舅舅帮着给弄一台,另外,又提到了暑假的时候会带着孩子一起过去。
苏小软没想着把苏家小饭店做成多大的规模,她就是想着开个普通的家常菜的小馆子就挺好,既赚钱,而且还不需要非得去雇个大厨,这样她平时也能省心一点。
这边的小饭店也算是走上了正轨,现在小饭店一天的利润大概在两三百块左右,抵得上普通工人将近一年的工资了。
苏小软想着把服装生意也弄起来,也就是借着这几年的功夫能多赚些钱。
她原本是只想躺平的,手里有铺子有房子,完全可以当个闲闲的包租婆,可是想到了远在老家的亲娘,还是想着不能太咸鱼了,还得给底下的孩子们做个榜样呢。
现在虽然国家批准了可以个人做生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胆识的。
总有一些人还会害怕着之前的一些遭遇,所以就算是手里有钱,也只是想着牢牢地攥在手里。
苏小软从霍二叔那里了解到,大批的知青返城,这工作问题就成了一个大麻烦。
找不到接收单位,回来吃什么?
就算是找到了接收单位,可是单位的效益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闲人越来越多,这厂子的效益能好得了?
所以这个时候苏小软紧跟着政策走,开起小饭店来,就算是在帮着国家解决一些小难题了。
类似于苏小软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短短几个月,京都已经有了几十家的个体户。
苏小软现在还要上课,没办法离开京都,所以干脆就画了几张图纸,然后想着请几个裁缝到店里做。 ↑返回顶部↑
也就是周末,店里的其它人能感觉到轻松一些。
苏小软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虽然赚钱了,但是万一把人累病了就不好了。
苏小软这里刚透露出要继续招人的想法,陈大姐就连忙介绍自己的熟人了。
都是一个大院儿里住着的,而且做家常菜也都挺拿手的。
苏小软叫人过来试了试,发现的确是不错。
加上新来的员工,这总共就是七个人了。
苏小软想了一下,除了苏小朋之外,其它人分成了两班。
早班是从早上五点一直到下午两点,晚班则是从中午十二点一直到晚上十点。
苏小朋主要还是负责收钱的工作,并不辛苦,但是也需要在这里熬上一整天,这就比较累人了。
苏小软其实想着可以再招个人,可是苏小朋坚持自己可以,还说他的工作轻松,就是再多几个小时都没事。
苏小软知道苏小朋的意思,这孩子也太懂事了,这是生怕自己再嫌弃他干活不好呢。
“这样吧,你早上七点再来,没必要跟陈大姐他们一样来太早,就算是这样,等到了下午活少的时候,还是要去楼上休息一下的。”
“我知道了,小姑姑,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楼上的宿舍还是再次被利用上了,只不过现在是临时休息间,大家都商量着做好了分配,每个班的人都会在店里不忙的时候,到楼上去休息一小时。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店里就成了全天都要营业了。
苏小软通过霍云霆向顾家那边打听到了消息,说是目前已经有了自动和面机,这可是能帮忙解决大问题的。
苏小软在电话里就拜托顾明渊舅舅帮着给弄一台,另外,又提到了暑假的时候会带着孩子一起过去。
苏小软没想着把苏家小饭店做成多大的规模,她就是想着开个普通的家常菜的小馆子就挺好,既赚钱,而且还不需要非得去雇个大厨,这样她平时也能省心一点。
这边的小饭店也算是走上了正轨,现在小饭店一天的利润大概在两三百块左右,抵得上普通工人将近一年的工资了。
苏小软想着把服装生意也弄起来,也就是借着这几年的功夫能多赚些钱。
她原本是只想躺平的,手里有铺子有房子,完全可以当个闲闲的包租婆,可是想到了远在老家的亲娘,还是想着不能太咸鱼了,还得给底下的孩子们做个榜样呢。
现在虽然国家批准了可以个人做生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胆识的。
总有一些人还会害怕着之前的一些遭遇,所以就算是手里有钱,也只是想着牢牢地攥在手里。
苏小软从霍二叔那里了解到,大批的知青返城,这工作问题就成了一个大麻烦。
找不到接收单位,回来吃什么?
就算是找到了接收单位,可是单位的效益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闲人越来越多,这厂子的效益能好得了?
所以这个时候苏小软紧跟着政策走,开起小饭店来,就算是在帮着国家解决一些小难题了。
类似于苏小软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短短几个月,京都已经有了几十家的个体户。
苏小软现在还要上课,没办法离开京都,所以干脆就画了几张图纸,然后想着请几个裁缝到店里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