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只能选择的道路(一)(2 / 3)
“当然不会。小农的生产方式本就不抗天灾。之所以土改,先是要小农不被地主士绅盘剥。让他们从生死线上跳到虽然辛苦,却不至于饿死的地步。这就需要先给小农提供足够的铁质农具,还得能修建水利设施。挖铁矿,冶炼农具,若是按照以前的手段,定然不行。这行当,非得更大投入,承担更大风险,把工业搞起来。工业,就是每日同样的劳作,同样劳作的人数,产出是以往的百倍千倍。若做不到这个地步,只是均田地,用处十分有限。”
龚宇听完稍一思索,立刻答道:“将军若不是诳我,那就得有独特之术。还请将军不吝赐教。”
“科学!当下匠人拥有的乃是技术,这技术不过是个人对冶铁的看法。每个人都不一样。而且是经验所出,就是偶然所得。对于本质却不了解。所谓科学,判断标准就是能否证伪。譬如,我说,地球是大圆球。月亮是个球体。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与月亮一起组成的地月小星系又绕着太阳转。这是个结论。然后我就提出我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反对者也可以提出他们做出这样判断的理由和依据。最终只要证明我的依据是错的,就证明我所说的错的。但是证明我是错的,不等于反对我的人就是对的。对方的观点也要接受考验。或许是我对,或许是反对者对。或者我们都错。但是不可能出现我们都对就是了。”
曾静听得面露不耐烦。孔不更与韦伯却听进去了。霍崇也不赶鸭子上架,先告诉众人,想听就听。不想听可以自行离开。
正如霍崇所料,这恃才傲物的龚宇可是来了劲头。当霍崇命人给他纸笔之时,龚宇非常顺畅的拿起笔,记下了他认为的要点。可见这家伙还真是个做学问的。
这一番讨论,从基础天体学到物质构造。虽然龚宇之时听,却看得出他的理解力与悟性着实不一般。连猜带想,也能勉强构架出一个体系出来。
等霍崇大概把建立煤铁复合工业体,以金属工具以及机械设备替代手工劳动,以促进生产力之后。龚宇点点头,“我对这些一无所知。只是明白将军所说的发展生产力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若是真能做到,土改倒是真的有利可图,而不是一厢情愿。”
中间出去好几次的曾静此时又回来勉强听着,龚宇说完,曾静立刻喝道:“你此时才知道均田地是对的么?”
龚宇翻了翻眼,却没搭理曾静,“将军定然明白土改会遭到何种反扑,此时急不得。非得一村一村的干。有时候逼得士绅造反,乃是必须。将军若是想在此期间守住江宁,的确不易。放弃也没什么不好。若是不想放弃,大概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韦伯赶紧问道。
被韦伯抢了先机,孔不更目光灼灼的盯着霍崇与龚宇,支棱着耳朵听。
龚宇在霍崇中间拿出来的简易地图上指了指,“将黄河挖开,使得黄河北归。黄河不适合船渡,乃是天险。只要黄河北归,朝廷难以南下。黄河以南尽由将军驰骋。黄河北归乃是几百年来的大事,将军杀雍正在前,使得黄河北归在后。天下士绅便是有了反意,也会畏于天威。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轻重。些许迟疑间,当可给将军三年时间。那时候将军先夺下河南,两淮在手,与江宁呼应。江宁当可安然无恙。”
便是一直反对龚宇的曾静,听到这里也差点把眼珠子从眼眶里瞪出来。韦伯与孔不更难得的瞪圆了眼睛,嘴都吓到合不拢。
霍崇到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心中更是高兴。龚宇这家伙的思路虽然跳脱,却是极为有效的手段。要是想解决问题,他的办法还真是最好的。
不过霍崇也已经明白了为何曾静对龚宇的评价如此之低。以曾静的心胸,的确没办法与龚宇相提并论。虽然霍崇很欣赏龚宇,却一点都不讨厌曾静。因为曾静对于均田地的意愿是出于‘道德’。
不管是因为见识过世态炎凉,或者是自己亲人被这世道折磨到死,又或者是对人民群众的痛苦充满了同情。总之,曾静是以一种道德层面的坚定态度认同均田地。
龚宇就没有这样的态度。曾静的均田地在龚宇这样的层面看,并无可取之处。因为付出太多,收获几乎是负面的。而且还存在一个无法持久的问题。
然而龚宇这样的家伙也不是完美的。如果龚宇是完美的,孔不更与韦伯早就拉着他一起来见霍崇。
虽然龚宇提出的建议很好,却必须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姑且不说有多少人能真的认识到龚宇的谋略有多么正确。就算是能理解到这些谋略的好处,对于任何掌握实际权力的人来说,龚宇这种人存在于体系内,都有反客为主的意思。
毕竟,这个时代就是一个不经营的时代。在文化特点上已经是要吃下面人血肉。而不是掌权者自己一路向前,披荆斩棘筚路褴褛为跟随他的人开辟出一条道路的时代文化。
见霍崇不吭声,而是平静的打量几人。孔不更试探着问道:“将军可是觉得哪里不对?”
“不,我觉得哪里都很对。”霍崇应道。
孔不更明显没想到霍崇竟然这么讲,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龚宇淡定的说道:“若是如此,便请留下三五千人马,率军先前往杭州。留下几千人马。之后再收一次漕运。若是将军不缺银两,可沿途买粮。毕竟从地方上收到的漕运,在当地购买,价钱并不高。”
听到这话,霍崇苦笑道:“呵呵。龚先生倒是很会花钱。”
“江南看不起穷人。将军又不肯在江南大动刀兵,用钱买得大半年安宁也不是坏事。再说占据扬州与镇江,光是两地盐务就是几百万两银子。凡是开国,都有开国风气。难道将军以为自己手下的兄弟都如满清这般贪财不成。若是将军担心,韦伯兄弟与孔不更兄弟都是识大体的。将盐务给他们,定然没错。”
孔不更与韦伯听到这里,脸色都要绿了。然而片刻后又转为红润。虽然他们在霍崇面前的确一直努力表现出镇定自若,从容淡定。然而哪怕是有一丝的机会成为两淮盐务,就令两人有些失了分寸。
霍崇对龚宇的评价又高了一些。至少能提出这样看法的家伙,就算是贪官,起码也是个厉害的贪官。搞不好,龚宇还有和珅之能。
不等霍崇做决定,龚宇继续说道:“将军,你杀了雍正之后,其实就该立刻南下。不过此时南下也不算太晚。不过若是今年秋汛之时扒开黄河,那时候满清与将军隔绝黄河两岸,京城朝廷与盛京朝廷定然要大打出手。非得分出个死活。这就下子起码要等到明年春天,有些迟了。”
霍崇发现龚宇对世界的看法又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赶紧请教起来。
此时在江宁的众人还真不知道龚宇的判断是真的,盛京朝廷已经与京城朝廷为了争夺正统展开了血战。 ↑返回顶部↑
龚宇听完稍一思索,立刻答道:“将军若不是诳我,那就得有独特之术。还请将军不吝赐教。”
“科学!当下匠人拥有的乃是技术,这技术不过是个人对冶铁的看法。每个人都不一样。而且是经验所出,就是偶然所得。对于本质却不了解。所谓科学,判断标准就是能否证伪。譬如,我说,地球是大圆球。月亮是个球体。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与月亮一起组成的地月小星系又绕着太阳转。这是个结论。然后我就提出我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反对者也可以提出他们做出这样判断的理由和依据。最终只要证明我的依据是错的,就证明我所说的错的。但是证明我是错的,不等于反对我的人就是对的。对方的观点也要接受考验。或许是我对,或许是反对者对。或者我们都错。但是不可能出现我们都对就是了。”
曾静听得面露不耐烦。孔不更与韦伯却听进去了。霍崇也不赶鸭子上架,先告诉众人,想听就听。不想听可以自行离开。
正如霍崇所料,这恃才傲物的龚宇可是来了劲头。当霍崇命人给他纸笔之时,龚宇非常顺畅的拿起笔,记下了他认为的要点。可见这家伙还真是个做学问的。
这一番讨论,从基础天体学到物质构造。虽然龚宇之时听,却看得出他的理解力与悟性着实不一般。连猜带想,也能勉强构架出一个体系出来。
等霍崇大概把建立煤铁复合工业体,以金属工具以及机械设备替代手工劳动,以促进生产力之后。龚宇点点头,“我对这些一无所知。只是明白将军所说的发展生产力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若是真能做到,土改倒是真的有利可图,而不是一厢情愿。”
中间出去好几次的曾静此时又回来勉强听着,龚宇说完,曾静立刻喝道:“你此时才知道均田地是对的么?”
龚宇翻了翻眼,却没搭理曾静,“将军定然明白土改会遭到何种反扑,此时急不得。非得一村一村的干。有时候逼得士绅造反,乃是必须。将军若是想在此期间守住江宁,的确不易。放弃也没什么不好。若是不想放弃,大概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韦伯赶紧问道。
被韦伯抢了先机,孔不更目光灼灼的盯着霍崇与龚宇,支棱着耳朵听。
龚宇在霍崇中间拿出来的简易地图上指了指,“将黄河挖开,使得黄河北归。黄河不适合船渡,乃是天险。只要黄河北归,朝廷难以南下。黄河以南尽由将军驰骋。黄河北归乃是几百年来的大事,将军杀雍正在前,使得黄河北归在后。天下士绅便是有了反意,也会畏于天威。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轻重。些许迟疑间,当可给将军三年时间。那时候将军先夺下河南,两淮在手,与江宁呼应。江宁当可安然无恙。”
便是一直反对龚宇的曾静,听到这里也差点把眼珠子从眼眶里瞪出来。韦伯与孔不更难得的瞪圆了眼睛,嘴都吓到合不拢。
霍崇到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心中更是高兴。龚宇这家伙的思路虽然跳脱,却是极为有效的手段。要是想解决问题,他的办法还真是最好的。
不过霍崇也已经明白了为何曾静对龚宇的评价如此之低。以曾静的心胸,的确没办法与龚宇相提并论。虽然霍崇很欣赏龚宇,却一点都不讨厌曾静。因为曾静对于均田地的意愿是出于‘道德’。
不管是因为见识过世态炎凉,或者是自己亲人被这世道折磨到死,又或者是对人民群众的痛苦充满了同情。总之,曾静是以一种道德层面的坚定态度认同均田地。
龚宇就没有这样的态度。曾静的均田地在龚宇这样的层面看,并无可取之处。因为付出太多,收获几乎是负面的。而且还存在一个无法持久的问题。
然而龚宇这样的家伙也不是完美的。如果龚宇是完美的,孔不更与韦伯早就拉着他一起来见霍崇。
虽然龚宇提出的建议很好,却必须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姑且不说有多少人能真的认识到龚宇的谋略有多么正确。就算是能理解到这些谋略的好处,对于任何掌握实际权力的人来说,龚宇这种人存在于体系内,都有反客为主的意思。
毕竟,这个时代就是一个不经营的时代。在文化特点上已经是要吃下面人血肉。而不是掌权者自己一路向前,披荆斩棘筚路褴褛为跟随他的人开辟出一条道路的时代文化。
见霍崇不吭声,而是平静的打量几人。孔不更试探着问道:“将军可是觉得哪里不对?”
“不,我觉得哪里都很对。”霍崇应道。
孔不更明显没想到霍崇竟然这么讲,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龚宇淡定的说道:“若是如此,便请留下三五千人马,率军先前往杭州。留下几千人马。之后再收一次漕运。若是将军不缺银两,可沿途买粮。毕竟从地方上收到的漕运,在当地购买,价钱并不高。”
听到这话,霍崇苦笑道:“呵呵。龚先生倒是很会花钱。”
“江南看不起穷人。将军又不肯在江南大动刀兵,用钱买得大半年安宁也不是坏事。再说占据扬州与镇江,光是两地盐务就是几百万两银子。凡是开国,都有开国风气。难道将军以为自己手下的兄弟都如满清这般贪财不成。若是将军担心,韦伯兄弟与孔不更兄弟都是识大体的。将盐务给他们,定然没错。”
孔不更与韦伯听到这里,脸色都要绿了。然而片刻后又转为红润。虽然他们在霍崇面前的确一直努力表现出镇定自若,从容淡定。然而哪怕是有一丝的机会成为两淮盐务,就令两人有些失了分寸。
霍崇对龚宇的评价又高了一些。至少能提出这样看法的家伙,就算是贪官,起码也是个厉害的贪官。搞不好,龚宇还有和珅之能。
不等霍崇做决定,龚宇继续说道:“将军,你杀了雍正之后,其实就该立刻南下。不过此时南下也不算太晚。不过若是今年秋汛之时扒开黄河,那时候满清与将军隔绝黄河两岸,京城朝廷与盛京朝廷定然要大打出手。非得分出个死活。这就下子起码要等到明年春天,有些迟了。”
霍崇发现龚宇对世界的看法又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赶紧请教起来。
此时在江宁的众人还真不知道龚宇的判断是真的,盛京朝廷已经与京城朝廷为了争夺正统展开了血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