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一)(3 / 4)
坤隆二年十月初四,霍崇率领四万人马抵达运河。此时运河上都是大大小小的船。大船已经完成了改造,热球机驱动的明轮让船只让霍崇有种完全复古的感觉。眼前所见的好像是十九世纪欧洲运河上明轮船往来的景象。
围在明轮船旁边的人却都是好奇。就见大船后面是用铁板加固的尾部,铁板上有几个大铁环,铁环上扣着大铁链子,铁链牵引着后面的小船。小船的中轴部分也用铁板加固。后面连接着另外一艘小船。
一艘大船拖曳四艘小船,在运河上是从未见过的局面。正常情况下,是几艘小船拖曳一艘大船才对。
既然做了决定,霍崇就不迟疑。这边大船上都是从海运部门调来的人员,发动了大船上的引擎,没多久,明轮就开始缓缓转动起来。水花在明轮拍打下四处飞溅,被明轮上的泥瓦挡住一部分。水在巨大的泥瓦上汇集,卷帘瀑布般沿着泥瓦边缘哗哗落回水中。
大船动了起来。铁链哗哗作响,很快就拉的笔直。后面的小船是乌篷船改造过来的。原本的乌篷变成了结构轻巧的平顶。平顶上乘坐人员,也堆积一些物资。
下面一层经过铁板加固,重心稳了不小,刚好能平衡了上面多加出来的那部分,而不至于因为晃动而倾覆。
至少经过在大清河的实验中倾覆了好多次之后,总算是计算出一个不会倾覆的设计高度。
下面那层也没空着,中间堆放物资,两边都是桨位。军人们在尖锐的哨子与起鼓的声音中,以相同的频率下用船桨划水。有牵引力与自身的动力,运河上从未见过的大船拖曳小船的船队运动起来,沿着运河向南开进。
霍崇这边产能有限,只搞出来了三十个船用热球机。除了产能不足,还有个问题,就是使用的燃油问题。这船上没空间搞比较大型的煤气发生器。只能用蓖麻油之类的植物油提供动力。为了降低油料粘稠度,还得往里面添加粘稠度更低流动性更好的葵花籽油。
虽然热气机这玩意不怎么挑油,可这样的烧法也把霍崇心疼的不行。
三十个小船队,一共运输了六千多人。这六千多基本都是精锐,承担突击力量。
船队就这么一路进发,日夜不停。济宁南边就是枣庄,也就是兰陵。这里早就被攻下,完全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水陆两边齐头并进,人马很快抵达宿迁。到了城下,就见城门紧闭,却没人防御。汉军轻易占领了这座城市。
人马继续南下,很快就抵达了淮安。
这里可是极为富裕的所在。虽然21世纪的淮安并不是什么特别出名的城市,至少霍崇是听说过淮安厨子在明清时代的光辉历史。
本以为在淮安会遇到清军的顽强抵抗。然而并没有。与宿迁一样,满清官员竟然完全没有展现出守土有责的骨气,从上到下一哄而散。跑的不知踪影。
进展如此迅猛,弄得霍崇都有点不安了。从淮安南下,就是江北扬州。进入扬州就进入了长江。
扬州对面乃是镇江。抵达镇江之后,要么南下进攻杭州,要么一路向西进攻南京。
不管是哪一条路线,都取决于能否轻松夺取扬州和镇江。
霍崇心中不安,却没有表现出分毫。胡悦请命当先锋,霍崇答应下来之时,还和胡悦开了个玩笑,“或许扬州也是一座空城。”
两天后,胡悦就在扬州城外等候着霍崇。见到霍崇,立刻兴奋的上前给霍崇敬礼。霍崇见胡悦有种说不出的变化,出发前的胡悦虽然也是尽量看着豪迈。眼角眉梢间还是有些不安。此时胡悦脸色有些疲惫,但是那种不安却转化成了自信。甚至都没有之前那么咋胡。
霍崇见胡悦有些变化,心中也欢喜。回礼之后,就见胡悦上前一步,“报告都督,果然如此都督所料,扬州清军见到咱们来了,就逃过江去。”
并没有吹嘘自己的功劳,胡悦只是讲述了发生的一切,
霍崇赞了一句辛苦。对同行的***主簿高庞说道:“你在这里居住过许久,觉得清军是要做什么?”
高庞想了想,不自信的答道:“莫非清军把船只都弄到南岸去了?”
胡悦一听,有些急了,“俺说呢,俺看着清军没有多少人,怎么就划走了那么多船!竟然是为了这个。”说完,就后悔的不禁长吁短叹。
霍崇不想看到胡悦又为了此事影响心情,索性双手按在胡悦肩头,“胡悦,你做的很好了!不用着急,这等事就让我来处置。你已经做得不错了!”
见霍崇并没有责怪,胡悦虽然还是后悔,却安静下来。
霍崇这边开始准备渡江的船只。而且这边也开始商议,到底是在镇江渡江,还是直接沿江西进,逆流而上。两种选择各有各的好处,这帮从未有过水战经验的山东豪杰议论纷纷,却没人能拿出一个能真正说服自己的方案。
在长江对面的京杭大运河尽头杭州,满城中的旗人们已经知道了局面。 ↑返回顶部↑
围在明轮船旁边的人却都是好奇。就见大船后面是用铁板加固的尾部,铁板上有几个大铁环,铁环上扣着大铁链子,铁链牵引着后面的小船。小船的中轴部分也用铁板加固。后面连接着另外一艘小船。
一艘大船拖曳四艘小船,在运河上是从未见过的局面。正常情况下,是几艘小船拖曳一艘大船才对。
既然做了决定,霍崇就不迟疑。这边大船上都是从海运部门调来的人员,发动了大船上的引擎,没多久,明轮就开始缓缓转动起来。水花在明轮拍打下四处飞溅,被明轮上的泥瓦挡住一部分。水在巨大的泥瓦上汇集,卷帘瀑布般沿着泥瓦边缘哗哗落回水中。
大船动了起来。铁链哗哗作响,很快就拉的笔直。后面的小船是乌篷船改造过来的。原本的乌篷变成了结构轻巧的平顶。平顶上乘坐人员,也堆积一些物资。
下面一层经过铁板加固,重心稳了不小,刚好能平衡了上面多加出来的那部分,而不至于因为晃动而倾覆。
至少经过在大清河的实验中倾覆了好多次之后,总算是计算出一个不会倾覆的设计高度。
下面那层也没空着,中间堆放物资,两边都是桨位。军人们在尖锐的哨子与起鼓的声音中,以相同的频率下用船桨划水。有牵引力与自身的动力,运河上从未见过的大船拖曳小船的船队运动起来,沿着运河向南开进。
霍崇这边产能有限,只搞出来了三十个船用热球机。除了产能不足,还有个问题,就是使用的燃油问题。这船上没空间搞比较大型的煤气发生器。只能用蓖麻油之类的植物油提供动力。为了降低油料粘稠度,还得往里面添加粘稠度更低流动性更好的葵花籽油。
虽然热气机这玩意不怎么挑油,可这样的烧法也把霍崇心疼的不行。
三十个小船队,一共运输了六千多人。这六千多基本都是精锐,承担突击力量。
船队就这么一路进发,日夜不停。济宁南边就是枣庄,也就是兰陵。这里早就被攻下,完全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水陆两边齐头并进,人马很快抵达宿迁。到了城下,就见城门紧闭,却没人防御。汉军轻易占领了这座城市。
人马继续南下,很快就抵达了淮安。
这里可是极为富裕的所在。虽然21世纪的淮安并不是什么特别出名的城市,至少霍崇是听说过淮安厨子在明清时代的光辉历史。
本以为在淮安会遇到清军的顽强抵抗。然而并没有。与宿迁一样,满清官员竟然完全没有展现出守土有责的骨气,从上到下一哄而散。跑的不知踪影。
进展如此迅猛,弄得霍崇都有点不安了。从淮安南下,就是江北扬州。进入扬州就进入了长江。
扬州对面乃是镇江。抵达镇江之后,要么南下进攻杭州,要么一路向西进攻南京。
不管是哪一条路线,都取决于能否轻松夺取扬州和镇江。
霍崇心中不安,却没有表现出分毫。胡悦请命当先锋,霍崇答应下来之时,还和胡悦开了个玩笑,“或许扬州也是一座空城。”
两天后,胡悦就在扬州城外等候着霍崇。见到霍崇,立刻兴奋的上前给霍崇敬礼。霍崇见胡悦有种说不出的变化,出发前的胡悦虽然也是尽量看着豪迈。眼角眉梢间还是有些不安。此时胡悦脸色有些疲惫,但是那种不安却转化成了自信。甚至都没有之前那么咋胡。
霍崇见胡悦有些变化,心中也欢喜。回礼之后,就见胡悦上前一步,“报告都督,果然如此都督所料,扬州清军见到咱们来了,就逃过江去。”
并没有吹嘘自己的功劳,胡悦只是讲述了发生的一切,
霍崇赞了一句辛苦。对同行的***主簿高庞说道:“你在这里居住过许久,觉得清军是要做什么?”
高庞想了想,不自信的答道:“莫非清军把船只都弄到南岸去了?”
胡悦一听,有些急了,“俺说呢,俺看着清军没有多少人,怎么就划走了那么多船!竟然是为了这个。”说完,就后悔的不禁长吁短叹。
霍崇不想看到胡悦又为了此事影响心情,索性双手按在胡悦肩头,“胡悦,你做的很好了!不用着急,这等事就让我来处置。你已经做得不错了!”
见霍崇并没有责怪,胡悦虽然还是后悔,却安静下来。
霍崇这边开始准备渡江的船只。而且这边也开始商议,到底是在镇江渡江,还是直接沿江西进,逆流而上。两种选择各有各的好处,这帮从未有过水战经验的山东豪杰议论纷纷,却没人能拿出一个能真正说服自己的方案。
在长江对面的京杭大运河尽头杭州,满城中的旗人们已经知道了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