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7)(2 / 4)
除了没有开国元勋的父亲,丁绍德与故去大将军薛惟正年少时的纨绔简直一摸一样,薛居正的妻子善妒,因此没有子嗣,只有一个养子薛惟正,爱之甚笃。薛惟正因此恃宠而骄,纵酒不谨,喜好音乐,也常与伶人同游,出入于各大青楼,与娼妓鬼混。
但是后来因父去世,薛惟正被皇帝训斥,遂改邪归正,勤奋读书,礼贤下士,深受皇帝器重。
前事,可念他年少无知,往后多加管束,努力读书,考个功名。赵恒笑眯着眼睛。
丁谓呆愣住,抬头凝着皇帝,圣上?
第46章 三娘有太宗风范
赵静姝不在殿中, 使得诺大的钦明殿内显得空旷冷清, 杜氏见,问及宫人,三娘呢?
三姑娘去了校场。
校场?杜氏惊呼,她去校场作甚?
前几日,右仆射曹利用的长子曹渊在金明池操练军士时欺负低级的士卒,三姑娘看不过去, 便出手教训了曹渊,那曹渊长得高大, 竟然被姑娘给制服了。
荒唐,她一个女子...怎能?杜氏攒着自己的手绢, 怒斥, 这事怎无人告知本位?
此事,恰巧被路过的官家瞧见了, 官家还赞赏姑娘有太宗风范。宫女压低了头,刚才官家还派周典使赏赐了姑娘一把官家曾经用过的弓, 姑娘是试弓去了。
试弓?杜氏再次挑起眉头, 后又长长叹了一口气,元容这孩子,这红墙宫闱到底还是闷着她了。
皇宫的金明池附近设有皇家校场,旁边还有一座专门的大殿, 里面种植着稻谷,宋初之时,皇帝为让后世体验百姓劳作辛苦, 而在宫内专设田地,每逢春耕时亲自下地劳作。
杨亿与王钦若争辩了一番后从天章阁出来,过后苑出宫时途经赵静姝。
冬日寒冷,这金明池附近都没什么人了,杨亿站在池子边上摸着胡须。
嗖
弦上之箭应声而发,正中五十步开外的靶心。
杨亿观之,不由惊叹的拍着手掌走近,三公主箭法精妙,果真与官家所言,有太宗风范。
赵静姝将束起的袖子放下,擦了擦手,见着朱色公服的杨亿走近时侧身行了个礼,杨内翰这是要出宫回去了吗?
官家命我与王制诰和其他几位学士修撰《册府元龟》
杜贵妃曾和她说过这个杨亿是太宗年间的进士,进士及第,年岁虽然不大,但是于翰林院威望极高,又博闻强识,朝中有不少世家子弟拜他为师求学于他。
如今国子监的教授里,杨亿也担任着一份,有时会去讲课。
回来数月,后宫内宠妃众多,不是争风吃醋就是暗地里耍些阴谋诡计,皇帝子嗣少,惠宁公主又是个傲人,便有不少妃嫔打起了讨好三公主赵静姝的主意,渐渐的她开始厌烦这后宫内的生活了。
年岁渐长,长辈也开始操心她的婚事了,耳畔念叨的总是何家翩翩公子,出身如何,相貌如何,人品如何。她听着也烦了,宁愿回到道观中继续做女冠,一个人守着尊者清净的过一辈子。
如今想要逃避,又往哪里逃呢,看着杨亿时,赵静姝心生一计,我听爹爹常说,翰林院中杨内翰最年轻,而文采与能力却是最为出众的,世家弟子以做您的学生为荣。
是官家与公主抬举微臣了,臣愧不敢当。
我在道观里学道时,也读一些书,拜读过内翰的文章,很是敬佩,奈何一直没有机会,如今得以回来,遂也想向内翰求学。赵静姝瞪着透澈的眸子望着杨亿。
东京城冬日的暖阳打在碧瓦朱檐上,午后是最令人困倦的时候,让人变得慵懒。
阳光与雨露一样,均沾各处,但天子的恩泽与降惩是不均的也是未知的,事出惊动了大内,惊动了皇帝,被弹劾的的人里不仅有丁谓,也有钱怀演,但皇帝只罚了丁家,只独自训斥了丁家。
罚,大不了降级,最严重也不过是外放,能心安。不罚,甚至连声都没有,让心不安,这比罚更加难受。 ↑返回顶部↑
但是后来因父去世,薛惟正被皇帝训斥,遂改邪归正,勤奋读书,礼贤下士,深受皇帝器重。
前事,可念他年少无知,往后多加管束,努力读书,考个功名。赵恒笑眯着眼睛。
丁谓呆愣住,抬头凝着皇帝,圣上?
第46章 三娘有太宗风范
赵静姝不在殿中, 使得诺大的钦明殿内显得空旷冷清, 杜氏见,问及宫人,三娘呢?
三姑娘去了校场。
校场?杜氏惊呼,她去校场作甚?
前几日,右仆射曹利用的长子曹渊在金明池操练军士时欺负低级的士卒,三姑娘看不过去, 便出手教训了曹渊,那曹渊长得高大, 竟然被姑娘给制服了。
荒唐,她一个女子...怎能?杜氏攒着自己的手绢, 怒斥, 这事怎无人告知本位?
此事,恰巧被路过的官家瞧见了, 官家还赞赏姑娘有太宗风范。宫女压低了头,刚才官家还派周典使赏赐了姑娘一把官家曾经用过的弓, 姑娘是试弓去了。
试弓?杜氏再次挑起眉头, 后又长长叹了一口气,元容这孩子,这红墙宫闱到底还是闷着她了。
皇宫的金明池附近设有皇家校场,旁边还有一座专门的大殿, 里面种植着稻谷,宋初之时,皇帝为让后世体验百姓劳作辛苦, 而在宫内专设田地,每逢春耕时亲自下地劳作。
杨亿与王钦若争辩了一番后从天章阁出来,过后苑出宫时途经赵静姝。
冬日寒冷,这金明池附近都没什么人了,杨亿站在池子边上摸着胡须。
嗖
弦上之箭应声而发,正中五十步开外的靶心。
杨亿观之,不由惊叹的拍着手掌走近,三公主箭法精妙,果真与官家所言,有太宗风范。
赵静姝将束起的袖子放下,擦了擦手,见着朱色公服的杨亿走近时侧身行了个礼,杨内翰这是要出宫回去了吗?
官家命我与王制诰和其他几位学士修撰《册府元龟》
杜贵妃曾和她说过这个杨亿是太宗年间的进士,进士及第,年岁虽然不大,但是于翰林院威望极高,又博闻强识,朝中有不少世家子弟拜他为师求学于他。
如今国子监的教授里,杨亿也担任着一份,有时会去讲课。
回来数月,后宫内宠妃众多,不是争风吃醋就是暗地里耍些阴谋诡计,皇帝子嗣少,惠宁公主又是个傲人,便有不少妃嫔打起了讨好三公主赵静姝的主意,渐渐的她开始厌烦这后宫内的生活了。
年岁渐长,长辈也开始操心她的婚事了,耳畔念叨的总是何家翩翩公子,出身如何,相貌如何,人品如何。她听着也烦了,宁愿回到道观中继续做女冠,一个人守着尊者清净的过一辈子。
如今想要逃避,又往哪里逃呢,看着杨亿时,赵静姝心生一计,我听爹爹常说,翰林院中杨内翰最年轻,而文采与能力却是最为出众的,世家弟子以做您的学生为荣。
是官家与公主抬举微臣了,臣愧不敢当。
我在道观里学道时,也读一些书,拜读过内翰的文章,很是敬佩,奈何一直没有机会,如今得以回来,遂也想向内翰求学。赵静姝瞪着透澈的眸子望着杨亿。
东京城冬日的暖阳打在碧瓦朱檐上,午后是最令人困倦的时候,让人变得慵懒。
阳光与雨露一样,均沾各处,但天子的恩泽与降惩是不均的也是未知的,事出惊动了大内,惊动了皇帝,被弹劾的的人里不仅有丁谓,也有钱怀演,但皇帝只罚了丁家,只独自训斥了丁家。
罚,大不了降级,最严重也不过是外放,能心安。不罚,甚至连声都没有,让心不安,这比罚更加难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