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男配[穿书] 第42节(3 / 4)
1978年2月7日, 大年初一。
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出来拜年的人们,他们穿着平时不会穿的、自认自己最体面的衣裳、挂着喜气洋洋的笑容, 逢人就说句‘过年好’, 给人送祝福, 自己也收获祝福。
小孩子们则要么跟着大人、要么三三两个组团去亲戚家拜年, 有的遇到大方的亲戚,收获一两个红包,喜笑颜开。
有的遇到吝啬的,好歹也装一小口袋的花生瓜子,运气好的弄点糖果什么的。
当然, 这些东西也是金贵的, 拿的多了也是要被大人赶的。
杜向东带着媳妇孩子到杜家老屋时,就正好看到杜家几个本家的孩子过来拜年, 杜老太不但没给红包, 看到几个孩子不住的抓桌子上的瓜子,就把他们赶走了,边骂他们手爪子太长边又从柜里拿出瓜子补了一点。
几个小孩被骂也不介意,捂着口袋嘻嘻哈哈的跑走了。
“奶奶过年好。”大宝和小宝来时已经被妈妈教着要跟奶奶拜年,看到凶巴巴的奶奶, 他们躲在爸妈身后说道。
杜老太本来正骂骂咧咧的,闻言抬头就看到大儿子一家, 她脸上立即阴转晴, 笑眯眯的拉过两个小孙子, “哎呀, 是臭蛋和狗蛋来了, 快过来奶奶给你们一人一人大红包。”
说着她就大口袋里掏出两个用红纸做的红包, 递给大宝小宝。
杜老太平时跟杜家没啥联络,这些日子去找杜向东也没怎么见过两个孙子,所以并不知道两个小孙子已经改了名字。
大宝和小宝闻言都皱了皱鼻子,再看忽然慈眉善目的奶奶,就更怕了,躲到杜向东后面去了。
杜向东就把他们两个叫出来,让他们拿了红包,同时提醒杜老太,“他们小名我给改了,叫大宝和小宝。”
看两个孙子接了红包,杜老太挺高兴,不过听说改了名字,她便有些不赞同。
只是还没有来的及说什么,杜老头儿就从里屋出来了。
杜老头儿本来在里屋,听到大儿子过来的声音还是挺高兴的,只是好一会儿也不见大儿子进来,就忍不住出来,结果就听到他给两个小孙子改名的事。
他当即就开口,“臭蛋和狗蛋这名不是挺好,正好跟驴蛋排着叫,好好的改什么名字,没听说过贱名好养活,你这什么宝啊宝啊的,出去怎么叫的出口?”
两个孩子被他说的更不敢冒头,只是仰头看着自己爸,他们觉得自己现在的名字挺好的。
“怎么就叫不出口了,我儿子当然是我家宝贝了。”杜向东被杜老头儿说的脸都黑了张嘴就道。
接着他又是说,“张不开口可以不叫,反正跟你也不是很熟,我们回家了。”
说他把手里拎的东西往桌上一扔,领着媳妇和孩子转头就要走。
杜老头儿气坏了,涨红着脸不出声。
杜老太慌忙去拦,这时正好一堆亲戚过来拜年。
“二婶儿,过年好。”
“二奶奶过年好。”
“二叔过年好,哎呀,老大也来了呀。”
他们小坡村一直是杂姓而居的村子,后来虽跟旁边的大坡村合成一个生产大队,但也没有哪个姓氏人数比较多的,杜姓人口也是如此。
说起来也全生产队也只有两户姓杜,杜老头儿这边算一户。
他在家排行第二,在外头,不熟的人家叫他杜老头,知道的会叫他杜老二。他前后两个兄弟,以前又是打仗又是饥荒都相继没了,大哥孩子也早没了,只有小弟留下个闺女跟着她妈改嫁走了。
另一户就是他堂哥那一脉,他们人丁兴旺一些,生了四个儿子,今天来的就是其中两个和他们的媳妇,以及几个孙子孙女来了好几个。 ↑返回顶部↑
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出来拜年的人们,他们穿着平时不会穿的、自认自己最体面的衣裳、挂着喜气洋洋的笑容, 逢人就说句‘过年好’, 给人送祝福, 自己也收获祝福。
小孩子们则要么跟着大人、要么三三两个组团去亲戚家拜年, 有的遇到大方的亲戚,收获一两个红包,喜笑颜开。
有的遇到吝啬的,好歹也装一小口袋的花生瓜子,运气好的弄点糖果什么的。
当然, 这些东西也是金贵的, 拿的多了也是要被大人赶的。
杜向东带着媳妇孩子到杜家老屋时,就正好看到杜家几个本家的孩子过来拜年, 杜老太不但没给红包, 看到几个孩子不住的抓桌子上的瓜子,就把他们赶走了,边骂他们手爪子太长边又从柜里拿出瓜子补了一点。
几个小孩被骂也不介意,捂着口袋嘻嘻哈哈的跑走了。
“奶奶过年好。”大宝和小宝来时已经被妈妈教着要跟奶奶拜年,看到凶巴巴的奶奶, 他们躲在爸妈身后说道。
杜老太本来正骂骂咧咧的,闻言抬头就看到大儿子一家, 她脸上立即阴转晴, 笑眯眯的拉过两个小孙子, “哎呀, 是臭蛋和狗蛋来了, 快过来奶奶给你们一人一人大红包。”
说着她就大口袋里掏出两个用红纸做的红包, 递给大宝小宝。
杜老太平时跟杜家没啥联络,这些日子去找杜向东也没怎么见过两个孙子,所以并不知道两个小孙子已经改了名字。
大宝和小宝闻言都皱了皱鼻子,再看忽然慈眉善目的奶奶,就更怕了,躲到杜向东后面去了。
杜向东就把他们两个叫出来,让他们拿了红包,同时提醒杜老太,“他们小名我给改了,叫大宝和小宝。”
看两个孙子接了红包,杜老太挺高兴,不过听说改了名字,她便有些不赞同。
只是还没有来的及说什么,杜老头儿就从里屋出来了。
杜老头儿本来在里屋,听到大儿子过来的声音还是挺高兴的,只是好一会儿也不见大儿子进来,就忍不住出来,结果就听到他给两个小孙子改名的事。
他当即就开口,“臭蛋和狗蛋这名不是挺好,正好跟驴蛋排着叫,好好的改什么名字,没听说过贱名好养活,你这什么宝啊宝啊的,出去怎么叫的出口?”
两个孩子被他说的更不敢冒头,只是仰头看着自己爸,他们觉得自己现在的名字挺好的。
“怎么就叫不出口了,我儿子当然是我家宝贝了。”杜向东被杜老头儿说的脸都黑了张嘴就道。
接着他又是说,“张不开口可以不叫,反正跟你也不是很熟,我们回家了。”
说他把手里拎的东西往桌上一扔,领着媳妇和孩子转头就要走。
杜老头儿气坏了,涨红着脸不出声。
杜老太慌忙去拦,这时正好一堆亲戚过来拜年。
“二婶儿,过年好。”
“二奶奶过年好。”
“二叔过年好,哎呀,老大也来了呀。”
他们小坡村一直是杂姓而居的村子,后来虽跟旁边的大坡村合成一个生产大队,但也没有哪个姓氏人数比较多的,杜姓人口也是如此。
说起来也全生产队也只有两户姓杜,杜老头儿这边算一户。
他在家排行第二,在外头,不熟的人家叫他杜老头,知道的会叫他杜老二。他前后两个兄弟,以前又是打仗又是饥荒都相继没了,大哥孩子也早没了,只有小弟留下个闺女跟着她妈改嫁走了。
另一户就是他堂哥那一脉,他们人丁兴旺一些,生了四个儿子,今天来的就是其中两个和他们的媳妇,以及几个孙子孙女来了好几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