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3 / 4)
说一刻钟都是骗人的,她这一趴定然得趴到明早清晨了,董慈说完脑袋搁在案几上,就舒舒服服睡了过去。
赵政搁下手里的文书,看了眼外面的夜色,索性将董慈轻轻抱起来放平了躺好,见她闭着眼睛脑袋在被褥上拱来拱去想拱起个高点来,眼里就流出笑意来,她这么睡着也不舒服,赵政索性伸手将她的脑袋移到自己腿上放好,轻轻拍着她的手臂肩背,等人安安分分睡熟了,这才翻开案几上的文简批阅起来。
董慈这一睡就睡到了第二日清晨,醒来的时候赵小政已经练剑回来了。
董慈在赵小政床上醒来的次数已经很多了,她都麻木了,连案几都还搁在床上,旁边装着朱砂墨的墨台已经干空了,董慈随手翻了两卷,又将竹简全部翻了一遍,发现全部都已经批阅校核过了,董慈顿时高兴了,律法陛下比她精通多了,兴平可是有福气了!
宫娥们正服侍赵政更衣换上常服,董慈忙下了床跑到赵政面前,恭恭敬敬行了个大礼,笑道,“谢谢公子,哈哈……”
赵政看了眼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董慈,开口道,“别高兴得太早,我是有条件的。”
董慈忙不迭的点头,赵政吩咐道,“韩国派了个使臣过来,说是要在泾阳修一条利国利民的水渠,你即是懂水工坝事,便跟我去看看,此事事关重大,他若当真有实力,此事也当真有利可图,方可允之。”
董慈闻言浑身一震,接着整个人都激动了,心说这个使臣肯定是郑国!
蒙骜奉命帅军攻打韩国,势如破竹,连取成皋、巩等数城,董慈原本就算着郑国应该要来了,她还以为自己要下一次才能见到这位与李冰齐名的水利专家了,没想到他果真来!
韩畏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以图消耗秦国人力,削弱秦国的军队。
这就是有名的‘疲秦之计’,主人公就是韩国使臣郑国!
董慈压着心里的激动,忙点头道,“好好好,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董慈想到李冰,忽然福至心灵,忙又问,“公子,李太守不是要来面君了么?现在到哪里了。”
赵政知道她与李冰认识,听她问倒也不奇怪,便回道,“再有十日就能入咸阳城了。”
这真是天公作美,董慈整个人都激动了,她有个设想!
她认识李冰,今天再认识下郑国,然后她可以介绍两位伟大的水利工程师碰面,两人都是水利工程的巨匠泰斗,聚在一起交流研讨,一定是一场跨越国界的学术盛宴,就算不能创造出什么,但这情形光是想想就让人激动不已了。
赵政要出去,董慈忙跟上,拉了拉赵政的衣袖,压着激动问,“公子,十日后你能不能把李冰引荐给郑国。”
居然是直接就说出了这个使臣的名字。
赵政垂头看着激动之色溢于言表的董慈,问道,“介绍他们认识做什么?”
董慈语速飞快,极力推销,“公子想想,两位前辈凑在一起,一定能碰撞出许多火花,感觉一上来,指不定就能创造出什么了,水利工事都是利在千秋,万一当真有什么新发现,那可是造福全人类。”
赵政:“……………”这理由当真大公无私,他无处辩驳。
第36章 .我在秦朝修宫殿
郑国千秋业, 百世功在农。
在见到郑国之前,董慈先见到了章台宫。
自西犬丘开始,在长达六百九十多年的秦国历史中, 历任秦王随着内部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走向, 不断地主动采取措施, 把都城从一开始的西犬丘一路向东迁移, 依次迁至秦邑、汧城、汧渭之会、平阳、庸城、泾阳、栎阳, 总共历经了九都八迁,直至秦孝公时期, 定都在了咸阳。
每一次迁都秦王们都会修建王宫, 而且都修得十分雄伟壮丽,早在秦穆公时期,就有人感慨过雍城宫殿的恢宏浩大,‘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 亦苦民矣。’
古都雍城尚且如此,更勿论强秦之后修筑的宫城咸阳宫了。
自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始营建咸阳宫,之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除了内宫内政常用的宫殿外, 历届秦王还逐步扩建了兰池宫, 水景离宫,西北梁上的梁山宫, 北面甘泉宫, 上苑初宫等等, 这还是史书上有记载的,没能记载在册的还不知几繁多。
等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又相继修建了六国诸侯宫殿,宗庙、信宫、灵渠、驰道、兴乐宫等等。
加上未建成的阿旁宫,秦国乃至秦朝,前后在关中地区修建了离宫别馆三百多座,广义上来说,咸阳宫总面积可能相当于后世长安城的近百倍。 ↑返回顶部↑
赵政搁下手里的文书,看了眼外面的夜色,索性将董慈轻轻抱起来放平了躺好,见她闭着眼睛脑袋在被褥上拱来拱去想拱起个高点来,眼里就流出笑意来,她这么睡着也不舒服,赵政索性伸手将她的脑袋移到自己腿上放好,轻轻拍着她的手臂肩背,等人安安分分睡熟了,这才翻开案几上的文简批阅起来。
董慈这一睡就睡到了第二日清晨,醒来的时候赵小政已经练剑回来了。
董慈在赵小政床上醒来的次数已经很多了,她都麻木了,连案几都还搁在床上,旁边装着朱砂墨的墨台已经干空了,董慈随手翻了两卷,又将竹简全部翻了一遍,发现全部都已经批阅校核过了,董慈顿时高兴了,律法陛下比她精通多了,兴平可是有福气了!
宫娥们正服侍赵政更衣换上常服,董慈忙下了床跑到赵政面前,恭恭敬敬行了个大礼,笑道,“谢谢公子,哈哈……”
赵政看了眼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董慈,开口道,“别高兴得太早,我是有条件的。”
董慈忙不迭的点头,赵政吩咐道,“韩国派了个使臣过来,说是要在泾阳修一条利国利民的水渠,你即是懂水工坝事,便跟我去看看,此事事关重大,他若当真有实力,此事也当真有利可图,方可允之。”
董慈闻言浑身一震,接着整个人都激动了,心说这个使臣肯定是郑国!
蒙骜奉命帅军攻打韩国,势如破竹,连取成皋、巩等数城,董慈原本就算着郑国应该要来了,她还以为自己要下一次才能见到这位与李冰齐名的水利专家了,没想到他果真来!
韩畏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以图消耗秦国人力,削弱秦国的军队。
这就是有名的‘疲秦之计’,主人公就是韩国使臣郑国!
董慈压着心里的激动,忙点头道,“好好好,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董慈想到李冰,忽然福至心灵,忙又问,“公子,李太守不是要来面君了么?现在到哪里了。”
赵政知道她与李冰认识,听她问倒也不奇怪,便回道,“再有十日就能入咸阳城了。”
这真是天公作美,董慈整个人都激动了,她有个设想!
她认识李冰,今天再认识下郑国,然后她可以介绍两位伟大的水利工程师碰面,两人都是水利工程的巨匠泰斗,聚在一起交流研讨,一定是一场跨越国界的学术盛宴,就算不能创造出什么,但这情形光是想想就让人激动不已了。
赵政要出去,董慈忙跟上,拉了拉赵政的衣袖,压着激动问,“公子,十日后你能不能把李冰引荐给郑国。”
居然是直接就说出了这个使臣的名字。
赵政垂头看着激动之色溢于言表的董慈,问道,“介绍他们认识做什么?”
董慈语速飞快,极力推销,“公子想想,两位前辈凑在一起,一定能碰撞出许多火花,感觉一上来,指不定就能创造出什么了,水利工事都是利在千秋,万一当真有什么新发现,那可是造福全人类。”
赵政:“……………”这理由当真大公无私,他无处辩驳。
第36章 .我在秦朝修宫殿
郑国千秋业, 百世功在农。
在见到郑国之前,董慈先见到了章台宫。
自西犬丘开始,在长达六百九十多年的秦国历史中, 历任秦王随着内部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走向, 不断地主动采取措施, 把都城从一开始的西犬丘一路向东迁移, 依次迁至秦邑、汧城、汧渭之会、平阳、庸城、泾阳、栎阳, 总共历经了九都八迁,直至秦孝公时期, 定都在了咸阳。
每一次迁都秦王们都会修建王宫, 而且都修得十分雄伟壮丽,早在秦穆公时期,就有人感慨过雍城宫殿的恢宏浩大,‘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 亦苦民矣。’
古都雍城尚且如此,更勿论强秦之后修筑的宫城咸阳宫了。
自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始营建咸阳宫,之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除了内宫内政常用的宫殿外, 历届秦王还逐步扩建了兰池宫, 水景离宫,西北梁上的梁山宫, 北面甘泉宫, 上苑初宫等等, 这还是史书上有记载的,没能记载在册的还不知几繁多。
等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又相继修建了六国诸侯宫殿,宗庙、信宫、灵渠、驰道、兴乐宫等等。
加上未建成的阿旁宫,秦国乃至秦朝,前后在关中地区修建了离宫别馆三百多座,广义上来说,咸阳宫总面积可能相当于后世长安城的近百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