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塑料夫妻 第11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尤其是青禾的新闻专业,目前还属于保密专业。但他们被告知本专业的学生可以查看一些外刊,甚至被允许到总参三部礼堂观摩“内部影片”。
  运动时期关闭的外国小说阅览室也对他们开放了。推开沉重的木门,林青禾觉得自己仿佛是一脚踏进了厚重又多彩的新世界。
  禁书开禁,人满为患。
  林青禾原来在外面的书架上偶尔看着本《童年》或是《老人与海》或是《安徒生童话选集》都兴奋不已,更别提在这间特殊的阅览室了。
  ……
  周二晚上,林青禾特意比平时早了半小时从图书馆回到宿舍。就是为了明儿,她妈和安安要来,她提前收拾东西。
  没一会,外头传来敲门声。林青禾还以为是谁玩意带钥匙了。
  结果门一开,一个陌生的女同学站在门外,那女同学仿佛是刚运动完,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
  “同学,你找谁?”林青禾问,她确定这个女同学不是她们系的。
  那女同学扶着墙喘气,“我,我找林青禾。”
  林青禾一愣,找自己的?
  “我就是,同学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那女同学也一愣,她开学来晚了,错过了开学典礼,自然没有见过青禾。
  这会儿只见这位女同学一拍大腿,额头上还带着因为刚才跑错楼,里里外外爬了十几层楼的汗珠儿。一开口,一股东北大碴子味:
  “艾玛林记者,总算是能亲口和你道声谢谢了。我叫唐月,哈市人。
  75年看到省报上你那篇何小西同志的报道。那时候我正高中毕业面临着即将下乡插队的命运,当时觉得前途一片迷茫。因为我哥哥姐姐们都陆续去插队了,我不能接受他们变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我不是看不起农民,就是我哥我姐吧,从小就特别优秀,尤其是我姐,她是老三届,曾经还差点出国留学了。没想到赶上……所以我当时看到她包着头巾,拿着镰刀的样子我就心酸的不行。下乡那天我本来觉得天都是灰暗的,但是在火车上坐我隔壁的同志给我一份报纸看。
  我看到何小西同志的事情深受鼓励,她经历过那样的事情都能坚强起来重新活出自己。我想我也可以!
  后来插队了,我同学们在一日日的劳作中接受命运了,但是我没有。我一边下地,一边继续学习。
  一个人经历过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永远都不要对自己绝望,哪怕身处黑暗,因为也许你正处在黎明前。这句是你那篇报道的最后一段话,我背了下来,日日鼓励自己。
  谢谢你,林记者。是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林青禾请她进来,还给她倒了杯水。
  “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和我的关系也不大。不过听到你说的这些,我真的很高兴。大家都是校友,以后一起学习,未来会更好的。”
  唐月眼神亮晶晶的点了点头。
  林青禾心里也有一股肿涨感。
  何小西那篇报道是她作为记者职业生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稿子。她从来没想过会有人因为她写的东西这么受到感染。
  或许,文字和传播真的是有力量的吧。
  林青禾原本也在思考以后的就业方向,这一刻开始,一个想法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
  一早,方秀珍就背着安安去菜站买菜了。这两年以来人民食品供应越来越充足,不再像过去那样,买肉还得靠关系或者运气。方秀珍买到了一块两斤重的新鲜牛腩,她又买了两根筒骨,接着买了几块豆腐干。路过供销社时,又进去给安安称了半斤槽子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