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大事不好了 第7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怪我吗?”微生玦继续无辜,看向另一边,“柳暗你说,她们女人心眼怎么这么小?”
  老实人柳暗艰难地挠了挠头,无法在主子和女人之间作出抉择,只好将祸水东引,“主子,我看这事都怪大昭,谁叫他们大年三十发檄文?”
  “你说的对,我也想过个好年,可大昭不让啊。”他颇有些不甘地咂咂嘴,“好不容易清闲了几月,给西厥王,哦不,是给大顺皇帝陛下整顿了一下家务事,又得上战场了。”
  一旁专心致志刻着木雕的微生琼闻言抬起头来,“哥哥预备何日出兵?”
  “待大昭大军打入岭北,就在边境演出戏,安排成昭军有意来犯的模样,然后咱们也发个檄文,好好声讨一番,接着就顺理成章打过去。”
  柳暗闻言大退一步,似有所预感,“主子,谁来写这檄文?”
  微生玦伸了个懒腰,宽慰似的拍拍他的肩,“这种咬文嚼字的事自然得汉人来做,难不成要你主子我亲自写?你和阿瓷商量商量,看你们笔头功夫也不太好,笨鸟先飞,慢慢琢磨起来吧。记得,拒绝模仿,千万写出咱们自己的风格!”
  老实人加“妻”管严的柳暗悲痛地哀嚎了一声。
  —————(第二卷完)—————
  ☆、江山乱
  西厥独立,天下三分。
  当后世的史官翻开这一卷华美而沉重的书简,他们清晰地看见,自大顺王朝成立起,天下大势便如东去流水一往无前,人杰辈出,群英荟萃,神来之手操纵其间,智慧者将整个矞洲大陆的版图一次又一次打碎、分裂、重组,最终缔造出一个新的时代。
  这片土地,正在向死而生。
  皇甫延熹二十二年,岭北战事起。
  正月,大昭以讨伐为名出师岭北,陈兵十万于省边境,将整个岭北围困成了死地。
  皇甫年前方才平息内乱,国内政局动荡,人心不齐,大显疲态。岭北常年生乱,早便成为朝廷的一块心病,大昭又来势汹汹,神武帝自觉无力收束,一时两难。
  二月初,新生政权大顺横插一脚,以大昭犯其边境为由,发布讨伐檄文,将铁蹄踩向了岭北的昭军。
  岭北督抚之位因宁王遇刺案空悬已久,岭北至今群龙无首,全省百姓在两军夹击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二月中旬,朝廷作出决断,提拔岭北河下知府为新任督抚,掌管地方军政。
  素来爱民如子的吕正立即征调四万地方军,全力抵御外敌。
  甫京宁王府里有人飞快地翻阅着一封封奏报,眉头紧蹙,她手中的笔蘸了墨却迟迟不落,直到墨收干仍毫无所觉。
  这一月多来,她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岭北的局势在照着草案的计划慢慢去往有利于朝廷的方向。去年四月,金銮殿上拿“民”字作借口阻止她入仕的群臣如今正高枕无忧坐等收网,可当日以一人之力舌战群儒令草案通过的她却日日灼心如遭凌迟。
  她曾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太平盛世,崇尚和平,痛恶杀戮,一朝穿越乱世,一步步艰难生存,一步步拥有权力,可当她在朝堂之上翻云覆雨,却有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战争比她想象的更残酷,眼看着奏报上一行行血红的数字,她生平第一次对自己所做的决定产生怀疑。
  从上位者与当权者的角度来看,这个决定无疑是明智的。岭北就好比乱臣贼子,多年来不服从朝廷统治,意图独立,甚至当起了墙头草,南国、北国两边倒。在这样一个尚且不能说高度文明的时代,不使用武力是绝对无法根治和解决这个问题的,然而武力却又殃及了太多无辜。
  皇甫弋南永远不会忘记,战事刚起不久,一天深夜,江凭阑接到岭北来的密报,忽然跑到他房里叫醒他,跟他说:“我们是不是错了……我们是不是做错了?”
  她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这句话,他点了烛才发现,她赤着脚,双眼通红,泪流满面。
  他震惊之余只能将她紧紧抱在怀里,告诉她:“错的是这个乱世,错的是这个乱世里的当权者,不是你。有些东西已经腐朽了,你在用你的方式将它彻底捣碎,过程虽不免有血火、有牺牲,为的却是终有一日的和平盛世。”
  起初为了安慰江凭阑说出这番话时,连他自己都觉得冠冕堂皇。她或许是超脱于这个时代的女子,可他呢?他夺嫡、争权,从来只为了复仇,天下苍生如何,黎民百姓如何,他没有在乎过,这样的他与如今的当权者又有何二致?
  可就是那一天,素来冷血冷情的他生平第一次为了自己眼里不相干的人彻夜不眠,第一次走出上位者的视野,将先前翻过的厚厚一叠奏报又重新看了一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