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大事不好了 第70节(4 / 4)
宁王乃是奉圣命以皇甫使臣身份出使大昭,却在归途遇刺,此事传开,朝中霎时一片哗然,众臣联名上书恳请陛下务必查明真相,称大昭欺人太甚云云。三法司因太子谋逆案忙得焦头烂额,六皇子见势主动请缨,愿协同三法司共审此案,却有朝臣提出异议,称论法务与外交,还是四皇子更适合担此大任。两边争来吵去,最后素来行事中庸的东阁大学士提议,莫不如令四、六皇子共同协助三司。
据说,圣命下来后,宁王府书房里传来女子豪放的笑声,“这也太好笑了吧?皇甫弋南,你这场戏可真是演得太值了!这下好了,两位凶手一起查案,你说究竟是老四踩了老六的玉冠,还是老六把老四给摁死呢?”
三法司主审,当朝皇子协查,这桩谋刺案很快闹得沸沸扬扬,惊动了南面大昭和西面西厥。大昭新帝表示很无辜:人是在皇甫境内遇刺的,关我什么事?西厥某位军师表示很看好:皇甫那几位皇子斗蟋蟀似的斗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斗死了一个,又蹭蹭蹭冒出好几个,这王朝迟早要玩完。
四皇子与六皇子不愧为朝中英杰,在三法司忙于太子谋逆案无暇他顾之时以雷霆手段出击,不出一月便查出了眉目,只是这“眉目”有些奇怪,四皇子查出的是“眉”,六皇子查出的却是“目”。
六皇子一口咬定凶手是大昭,理由无非是遇刺的时机恰逢仪仗归京,至于证据倒也是有搜罗来那么几条的,却不大够看。不过不够看没关系啊,大部分朝臣都认为大昭政权新立很好欺负,巴不得起些冲突,好趁机端平南国,这也是他们愿意为宁王“出头”,联名上奏的原因。
可四皇子却称宁王仪仗内出了奸细,凶手在皇甫内部。此言一出,还没指名道姓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很显然,即便四皇子说的是实话,朝臣们,包括陛下也都不愿将案情导向这个方向,刚出了一个起兵造反的太子,难道还要再来个谋杀当朝亲王的皇子?皇室后裔腐败至此,可不丢了皇甫的颜面,让世人笑话? ↑返回顶部↑
据说,圣命下来后,宁王府书房里传来女子豪放的笑声,“这也太好笑了吧?皇甫弋南,你这场戏可真是演得太值了!这下好了,两位凶手一起查案,你说究竟是老四踩了老六的玉冠,还是老六把老四给摁死呢?”
三法司主审,当朝皇子协查,这桩谋刺案很快闹得沸沸扬扬,惊动了南面大昭和西面西厥。大昭新帝表示很无辜:人是在皇甫境内遇刺的,关我什么事?西厥某位军师表示很看好:皇甫那几位皇子斗蟋蟀似的斗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斗死了一个,又蹭蹭蹭冒出好几个,这王朝迟早要玩完。
四皇子与六皇子不愧为朝中英杰,在三法司忙于太子谋逆案无暇他顾之时以雷霆手段出击,不出一月便查出了眉目,只是这“眉目”有些奇怪,四皇子查出的是“眉”,六皇子查出的却是“目”。
六皇子一口咬定凶手是大昭,理由无非是遇刺的时机恰逢仪仗归京,至于证据倒也是有搜罗来那么几条的,却不大够看。不过不够看没关系啊,大部分朝臣都认为大昭政权新立很好欺负,巴不得起些冲突,好趁机端平南国,这也是他们愿意为宁王“出头”,联名上奏的原因。
可四皇子却称宁王仪仗内出了奸细,凶手在皇甫内部。此言一出,还没指名道姓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很显然,即便四皇子说的是实话,朝臣们,包括陛下也都不愿将案情导向这个方向,刚出了一个起兵造反的太子,难道还要再来个谋杀当朝亲王的皇子?皇室后裔腐败至此,可不丢了皇甫的颜面,让世人笑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