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3 / 4)
公元269年,司马炎将雍州西部、凉州西部以及益州西北部(阴平郡)拆分出来,重新合并为一个新的行政区域——秦州。随后任命胡烈担任秦州刺史,牵弘担任凉州刺史。秦州和凉州都是羌、氐、鲜卑等游牧部落的聚集地,此举是为方便管理少数民族。
陈骞劝道:“胡烈、牵弘勇而无谋,并不是懂得治理边境的人才,他俩迟早会坏事。”
胡烈和牵弘都是伐蜀战役中的功臣,司马炎不以为意。果不其然,胡烈上任后采取高压政策,很快激起各部族的反抗。叛军总帅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鲜卑族秃发部(拓跋部的异译)首领树机能。这人很不简单,他迅速掀起巨大的风浪,这场叛乱将困扰晋室长达十年之久。
但在刚开始,谁都没把秃发树机能当回事,直到第二年,一封战报传到洛阳。
“启奏陛下,秦州刺史胡烈在万斛堆(今宁夏与甘肃交界地)与叛贼激战,不幸身亡!”
战火愈烧愈烈,到公元271年已蔓延至凉州。5月,洛阳再次收到战报:“凉州刺史牵弘被叛军斩杀!”
司马炎意识到西部叛乱的规模远超预料之外,便决定选拔一重臣担任雍凉都督,以免战火继续向东蔓延到关中。
任恺和庾纯抓住机会,奏道:“雍凉都督的人选必须谋略出众、资望深厚。列数朝中重臣,能堪此大任者首推贾公!况且,当年钟会谋反时,贾公曾担任过关中都督,对西部局势也相当熟悉。”二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明着是推崇贾充,实则想把贾充驱逐出朝廷。
司马炎仍在犹豫。
任恺紧跟着又说了句:“陛下,雍州囊括了最重要的地区——关中,雍凉都督务必选择亲信重臣,贾公乃齐王(司马攸)岳丈,身为皇亲国戚,朝廷里没别人比他更合适的了……”这句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司马炎会意,终于让贾充做了雍凉都督。
因为牵扯太子司马衷和弟弟司马攸的问题,司马炎再次和任恺站到同一阵营。虽然任恺不一定是支持司马衷的太子党,但贾充是司马攸的岳父确凿无疑。
太子妃
离贾充远赴雍州的日期越来越近了。这天,群臣在洛阳近郊的夕阳亭为贾充举办践行酒会。贾充坐在首座,愁眉不展,连连叹息。他千算万算,绝没有料到把女儿嫁给司马攸这个看似前景无限的政治联姻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可能很多人感到困惑,先前曾屡次提到魏国重臣为争夺各州都督拼个你死我活,可贾充为何这么不愿意担任雍凉都督?首先,贾充的权势完全来自对尚书台的控制,他当然不想离开尚书台。其次,随着天下日趋稳定,重臣谁都想留在朝廷安享荣华富贵。所谓人各有志,贾充与钟会、邓艾这些渴望建功立业者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在践行酒会上,贾充的铁杆盟友——中书监荀勖同样情绪沮丧,他望着向贾充敬酒道别的同僚,深为自己的政治前途担忧。随即,他对身旁的冯叹道:“贾公外派,恐怕我们都会失势喽……”
“那该如何是好?”冯也有同感。
荀勖冥思苦想,一个主意渐渐在他脑海中成形。贾充被赶出朝廷,真正的原因是他和司马攸联姻……想到这里,他对冯说道:“太子(司马衷)尚未成婚,如果能让贾公的女儿当上太子妃,那么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荀勖可谓洞悉司马炎压制贾充的根源。俄顷,他等着贾充旁边的同僚逐渐散去,走上前,对贾充附耳言道:“贾公放心,我有对策,一定能让您留在朝廷!”
贾充双目瞪得浑圆:“如此,有劳荀君!”
翌日,荀勖和冯悄悄来到后宫觐见司马炎。一阵寒暄之后,荀勖转到了正题:“太子到了婚配年龄,太子妃却还没着落……”
这段时间,司马炎恰在物色太子妃的人选。他应道:“说得是,我正打算纳卫瓘的女儿做太子妃。”
“臣建议不妨考虑贾充的女儿,世人都说贾氏才貌绝世……”
“什么才貌绝世!”司马炎没好气地道,“卫瓘的女儿有贤德,长得又白又漂亮,身材高挑;贾充的女儿嫉妒心强,长得又黑又丑,身材矮矬。你们以为我不知道吗?”贾充共有四个女儿,其中有两个尚未出嫁,但这两个女儿无论外貌还是品行,绝对堪称世间极品。
冯言道:“贾氏的确才貌绝世,陛下若不信,可以征询太尉荀的意见。”
司马炎听出冯话里有话,他询问荀:“荀公,您的意思呢?”
荀回答:“贾充之女姿德淑茂,实在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荀承袭荀彧一脉,在荀氏族中辈分最高,他是荀勖的族叔,官位也比荀勖高,但他长久以来一直阿附荀勖和贾充。
回过头来说,被荀勖、荀、冯盛赞的贾充之女究竟如何呢?
我们先从贾充的家庭讲起。这是一个相当奇葩的家庭。
贾充的原配本是李丰之女李婉。李丰正是与夏侯玄、张缉密谋刺杀司马师,后被司马师活活打死的魏国中书令。很难想象,贾充身为司马家族亲信,他的岳父竟是司马家族的政敌。而在这场政变中,贾充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
李丰被杀,李婉也遭到流放。不过她和贾充所生的两个女儿未受到牵连。长女贾褒后来嫁给齐王司马攸为妻,成为齐王妃。 ↑返回顶部↑
陈骞劝道:“胡烈、牵弘勇而无谋,并不是懂得治理边境的人才,他俩迟早会坏事。”
胡烈和牵弘都是伐蜀战役中的功臣,司马炎不以为意。果不其然,胡烈上任后采取高压政策,很快激起各部族的反抗。叛军总帅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鲜卑族秃发部(拓跋部的异译)首领树机能。这人很不简单,他迅速掀起巨大的风浪,这场叛乱将困扰晋室长达十年之久。
但在刚开始,谁都没把秃发树机能当回事,直到第二年,一封战报传到洛阳。
“启奏陛下,秦州刺史胡烈在万斛堆(今宁夏与甘肃交界地)与叛贼激战,不幸身亡!”
战火愈烧愈烈,到公元271年已蔓延至凉州。5月,洛阳再次收到战报:“凉州刺史牵弘被叛军斩杀!”
司马炎意识到西部叛乱的规模远超预料之外,便决定选拔一重臣担任雍凉都督,以免战火继续向东蔓延到关中。
任恺和庾纯抓住机会,奏道:“雍凉都督的人选必须谋略出众、资望深厚。列数朝中重臣,能堪此大任者首推贾公!况且,当年钟会谋反时,贾公曾担任过关中都督,对西部局势也相当熟悉。”二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明着是推崇贾充,实则想把贾充驱逐出朝廷。
司马炎仍在犹豫。
任恺紧跟着又说了句:“陛下,雍州囊括了最重要的地区——关中,雍凉都督务必选择亲信重臣,贾公乃齐王(司马攸)岳丈,身为皇亲国戚,朝廷里没别人比他更合适的了……”这句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司马炎会意,终于让贾充做了雍凉都督。
因为牵扯太子司马衷和弟弟司马攸的问题,司马炎再次和任恺站到同一阵营。虽然任恺不一定是支持司马衷的太子党,但贾充是司马攸的岳父确凿无疑。
太子妃
离贾充远赴雍州的日期越来越近了。这天,群臣在洛阳近郊的夕阳亭为贾充举办践行酒会。贾充坐在首座,愁眉不展,连连叹息。他千算万算,绝没有料到把女儿嫁给司马攸这个看似前景无限的政治联姻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可能很多人感到困惑,先前曾屡次提到魏国重臣为争夺各州都督拼个你死我活,可贾充为何这么不愿意担任雍凉都督?首先,贾充的权势完全来自对尚书台的控制,他当然不想离开尚书台。其次,随着天下日趋稳定,重臣谁都想留在朝廷安享荣华富贵。所谓人各有志,贾充与钟会、邓艾这些渴望建功立业者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在践行酒会上,贾充的铁杆盟友——中书监荀勖同样情绪沮丧,他望着向贾充敬酒道别的同僚,深为自己的政治前途担忧。随即,他对身旁的冯叹道:“贾公外派,恐怕我们都会失势喽……”
“那该如何是好?”冯也有同感。
荀勖冥思苦想,一个主意渐渐在他脑海中成形。贾充被赶出朝廷,真正的原因是他和司马攸联姻……想到这里,他对冯说道:“太子(司马衷)尚未成婚,如果能让贾公的女儿当上太子妃,那么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荀勖可谓洞悉司马炎压制贾充的根源。俄顷,他等着贾充旁边的同僚逐渐散去,走上前,对贾充附耳言道:“贾公放心,我有对策,一定能让您留在朝廷!”
贾充双目瞪得浑圆:“如此,有劳荀君!”
翌日,荀勖和冯悄悄来到后宫觐见司马炎。一阵寒暄之后,荀勖转到了正题:“太子到了婚配年龄,太子妃却还没着落……”
这段时间,司马炎恰在物色太子妃的人选。他应道:“说得是,我正打算纳卫瓘的女儿做太子妃。”
“臣建议不妨考虑贾充的女儿,世人都说贾氏才貌绝世……”
“什么才貌绝世!”司马炎没好气地道,“卫瓘的女儿有贤德,长得又白又漂亮,身材高挑;贾充的女儿嫉妒心强,长得又黑又丑,身材矮矬。你们以为我不知道吗?”贾充共有四个女儿,其中有两个尚未出嫁,但这两个女儿无论外貌还是品行,绝对堪称世间极品。
冯言道:“贾氏的确才貌绝世,陛下若不信,可以征询太尉荀的意见。”
司马炎听出冯话里有话,他询问荀:“荀公,您的意思呢?”
荀回答:“贾充之女姿德淑茂,实在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荀承袭荀彧一脉,在荀氏族中辈分最高,他是荀勖的族叔,官位也比荀勖高,但他长久以来一直阿附荀勖和贾充。
回过头来说,被荀勖、荀、冯盛赞的贾充之女究竟如何呢?
我们先从贾充的家庭讲起。这是一个相当奇葩的家庭。
贾充的原配本是李丰之女李婉。李丰正是与夏侯玄、张缉密谋刺杀司马师,后被司马师活活打死的魏国中书令。很难想象,贾充身为司马家族亲信,他的岳父竟是司马家族的政敌。而在这场政变中,贾充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
李丰被杀,李婉也遭到流放。不过她和贾充所生的两个女儿未受到牵连。长女贾褒后来嫁给齐王司马攸为妻,成为齐王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