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是很快,姜维发现不仅无法奔赴汉中,甚至连返回成都也不可能了,因为阴平郡的咽喉要道——阴平桥头已被诸葛绪占据。此前,廖化曾官居阴平太守多年,他不会不知道阴平桥头的重要性,那么当时,廖化又身在何处呢?史书中没有记载,料想,廖化很可能是被诸葛绪击败,丧失了对阴平桥头的控制权。
  魏军中路统帅诸葛绪达成战略目标,阻断了姜维回撤的道路。
  如何是好?姜维心急如焚,眼看就要被困死在这里,突然,他灵光闪现:“全军从孔函谷进入北道!”这条路直接通往诸葛绪大军的后方。
  诸葛绪只好往北回撤三十里,企图在北道堵截姜维。可这么一来,他也就远离了阴平桥头。
  这正中姜维下怀:“掉转军头!全速向南疾行!冲过阴平桥头!”姜维急令孔函谷中的蜀军原路返回,趁诸葛绪离开时冲过了阴平桥头。
  诸葛绪事后醒过味来,也急忙掉转方向,可当他赶回阴平桥头的时候,蜀军已经全部通过。他追悔莫及,再无法补救了。诸葛绪战术失误,将司马昭和钟会原本的计划全盘打乱,更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这直接导致后面的战局出现了一个大逆转。
  姜维冲过阴平桥头后向东行进,没过几天,他和廖化会合,然后又遇到了原本该去支援汉中的张翼和董厥。
  “汉中失守了!”张翼愤恨地瞪着姜维。
  汉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将时光回溯到一个半月前,看看魏军东路统帅——钟会的经历。
  第三路魏军
  就在邓艾进逼沓中的同时,魏军的主力,由钟会所率领的十二万关中军团兵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攻向汉中。这三条谷道曾让曹真、曹爽父子吃了大亏。另外,子午谷也是蜀国名将魏延多年的梦想之路,他生前多次向诸葛亮提议从子午谷直取关中均未能如愿。
  三条谷道连接着关中和汉中,道路无比崎岖艰险,这也是汉中防御能以少敌多守护益州多年的原因。钟会为何选择兵分三路进攻汉中呢?有两个原因:首先,钟会兵力庞大,他发动十二万大军,远远超过先前曹真和曹爽的兵力,而这三条绵延狭长的山谷,任何一条路都无法单独承载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快速通过,钟会选择三路并进无疑是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其次,曹真和曹爽的失败犹若前车之鉴,显然钟会也无十足把握赌在其中一条路上,他以兵分三路的进军策略,将风险分摊,从而降低失败概率。
  毫无疑问,如何顺利通过三条谷道成了钟会最艰巨的第一步,他煞费苦心,为此做足了准备。
  “许仪,你走在大军前头修缮道路,务必让谷道畅通无阻。”钟会对许仪下令。许仪是曹操著名侍卫许褚的儿子,当年曹操死后,许褚痛哭以致呕血,此时,许仪仅仅官居牙门将军,着实混得不怎么地,想必这也是许家对曹家的忠心所致。
  许仪领命而去。他心里暗暗嘀咕:这绝对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将就着干吧。
  庞大的魏军排成绵延长队,缓慢地进入三条谷道,这一路上,即便道路事先经过许仪的修缮仍然异常难走。
  “这路叫人怎么走?”魏军怨声载道。
  抱怨声不时传到钟会耳中,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士气快要散了,如果再这么下去,很快他将步曹真和曹爽的后尘。不过,钟会已留下一个撒手锏,他确信这办法可以重新激励士气,但这办法却只能使用一次。
  钟会骑着马,小心翼翼地走在一座临时搭建的木桥之上。木板并不太厚,且被数万人踩过,早已不堪重负,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声音显得很不结实,而木板桥下就是湍急的流水。突然,啪啦一声,马蹄竟将木板踩穿,钟会一个趔趄,慌忙勒住缰绳下了马,然后在众人的搀扶中步行走过木桥。
  钟会惊魂未定,他向周围扫视了一圈,只见魏军叽叽喳喳地议论个不停。
  是到必须鼓舞士气的时候了。他为这个机会等待了很久:“把许仪带上来!”
  俄顷,许仪诚惶诚恐地跑到钟会面前。
  钟会大怒:“路修得这么烂,你知不知罪?”
  “将军息怒。下官已竭尽全力修缮道路……”其实,许仪的后半句话忍住没敢说,几千年来,这条路能走已是万幸,还有什么好苛全责备的?
  钟会毫不同情许仪,尽管他完全能理解许仪的难处。他心中暗思:路能修成这样的确值得嘉奖,可是,我只想用你的头来激励士气……想到这里,钟会高声喊道:“许仪玩忽职守,斩首!”
  魏国初代猛将许褚的儿子许仪就这样被杀了,他的头颅价值颇高,有效激励了十二万魏军的士气。
  “原来道路颠簸是许仪失职所致……”
  “死得活该!这真是害苦了咱们。”魏军解气地说道。他们将不满全转嫁到许仪身上,仿佛是许仪把他们推向这条路的。随后,魏军的情绪稍稍稳定,他们继续迈开脚步,向着汉中走去。
  10月,正当邓艾和姜维在沓中展开激战的同时,十二万魏军终于穿过斜谷、骆谷和子午谷,全部抵达汉中盆地的外围。
  当初,曹真和曹爽伐蜀时,先头部队也曾穿过谷道,可他们刚一露头,就被汉中守军挡了回去。而如今,根据姜维的部署,谷道出口已经没有蜀军驻守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