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4 / 4)
孙鲁班见孙亮踌躇,紧跟着又补了一句:“陛下,您可别忘了,朱熊、朱损是孙亲信,而且,朱损更是孙的妹夫……”
“对呀……”孙亮怦然心动。从这一刻开始,他不再关心追究这桩事的初衷,是不是孙鲁育的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兄弟二人是孙亲信。“传令左将军丁奉,率军处死朱熊和朱损。”处死两个将领为何要率军前往?这里,我们要简单介绍一下吴国的军制——世袭领兵制。
如果看《三国志》吴国众多功臣名将的传记,就会发现他们的后代大多默默无闻,其中更不乏被流放甚至处死,或是畏罪叛逃的,相比起魏国和蜀国善待功臣后代,这实在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孙权刻薄寡恩的本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吴国独特的军制。在魏、蜀二国,朝廷掌握军队绝对所有权,虽然将领也有军权,但朝廷随时可以通过改变职务的方式剥夺将领军权。吴国就不一样了,历史原因,江东豪族多拥有数量不等的私家军队,更为严重的是,私兵世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被称作世袭领兵制。孙权允许世袭领兵制的目的与曹丕接受九品中正制完全一样,都是君主为赢得豪族支持迫不得已做出的妥协。最初,将领拥有的私兵基本在两三千人以下,到后期,随着将领不断立功,私兵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收押或处死手握私兵的将领很有可能会爆发武力冲突,这绝不是带几个狱卒就能搞定的。这也是当初朱绩收押诸葛融、丁奉,处死朱熊、朱损时,除了携带皇帝诏书,还需要带军队的原因。
孙闻讯连番上疏恳求孙亮饶了朱熊、朱损兄弟。从这事可以看出,朱熊、朱损的确是孙一党。
孙亮断然拒绝。实际上,他正是因为孙的关系才将朱熊、朱损处死,为孙鲁育报仇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几天后,朱熊、朱损被丁奉剿灭。如果说之前,孙亮是出于对孙鲁育的感情而追查此事,那么经过几个月的发展,他的心思也发生了峰回路转的变化,姐姐的死因不再重要,这件事成了他打击权臣孙的手段,其结果居然是断了孙鲁育的骨血。
朱熊、朱损被处决只是个前奏,随后,孙亮开始了一个更危险的计划。
“我要杀了孙!”孙亮对姐姐孙鲁班、国丈全尚(全皇后的爸爸)、将军刘丞言道。
三人听了心里咯噔一下:“陛下可别轻举妄动。孙兄弟个个手握禁军兵权,不是那么容易杀的。”何止不容易,实话实说,单凭这几个人根本不可能。 ↑返回顶部↑
“对呀……”孙亮怦然心动。从这一刻开始,他不再关心追究这桩事的初衷,是不是孙鲁育的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兄弟二人是孙亲信。“传令左将军丁奉,率军处死朱熊和朱损。”处死两个将领为何要率军前往?这里,我们要简单介绍一下吴国的军制——世袭领兵制。
如果看《三国志》吴国众多功臣名将的传记,就会发现他们的后代大多默默无闻,其中更不乏被流放甚至处死,或是畏罪叛逃的,相比起魏国和蜀国善待功臣后代,这实在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孙权刻薄寡恩的本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吴国独特的军制。在魏、蜀二国,朝廷掌握军队绝对所有权,虽然将领也有军权,但朝廷随时可以通过改变职务的方式剥夺将领军权。吴国就不一样了,历史原因,江东豪族多拥有数量不等的私家军队,更为严重的是,私兵世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被称作世袭领兵制。孙权允许世袭领兵制的目的与曹丕接受九品中正制完全一样,都是君主为赢得豪族支持迫不得已做出的妥协。最初,将领拥有的私兵基本在两三千人以下,到后期,随着将领不断立功,私兵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收押或处死手握私兵的将领很有可能会爆发武力冲突,这绝不是带几个狱卒就能搞定的。这也是当初朱绩收押诸葛融、丁奉,处死朱熊、朱损时,除了携带皇帝诏书,还需要带军队的原因。
孙闻讯连番上疏恳求孙亮饶了朱熊、朱损兄弟。从这事可以看出,朱熊、朱损的确是孙一党。
孙亮断然拒绝。实际上,他正是因为孙的关系才将朱熊、朱损处死,为孙鲁育报仇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几天后,朱熊、朱损被丁奉剿灭。如果说之前,孙亮是出于对孙鲁育的感情而追查此事,那么经过几个月的发展,他的心思也发生了峰回路转的变化,姐姐的死因不再重要,这件事成了他打击权臣孙的手段,其结果居然是断了孙鲁育的骨血。
朱熊、朱损被处决只是个前奏,随后,孙亮开始了一个更危险的计划。
“我要杀了孙!”孙亮对姐姐孙鲁班、国丈全尚(全皇后的爸爸)、将军刘丞言道。
三人听了心里咯噔一下:“陛下可别轻举妄动。孙兄弟个个手握禁军兵权,不是那么容易杀的。”何止不容易,实话实说,单凭这几个人根本不可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