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始年:背后的阴刀
  李胜主张让夏侯玄担任雍凉都督的初衷是为弥补地方军事统帅与曹爽不配合这个先天缺陷,但这就意味着曹爽只能选择在西线讨伐蜀国。按理说,讨伐敌国的最好时机是等敌国出现破绽,可李胜、曹爽的思路却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只有西战区统帅赵俨能被夏侯玄替换,也只有夏侯玄会支持曹爽,所以只能讨伐蜀国,进而必须讨伐蜀国。
  根据这个逆向思维的神逻辑,正始五年,公元244年2月,曹爽上疏伐蜀。
  不用问,两派又开始了争吵。司马懿持反对态度。李胜等人则鼎力支持。
  最后,伐蜀计划还是敲定了。曹爽要率军出征,但他一想到把司马懿留在朝廷心里就不踏实,于是,他给司马懿次子司马昭挂了个征蜀将军的名头,命司马昭随军同行,算作提醒司马懿安守本分的人质。
  3月,曹爽率中央军进驻关中长安城,雍凉都督夏侯玄极配合地调集了七万雍州驻军,统一归曹爽指挥。
  在三个国家中,最弱小的蜀汉能矗立不倒,重要原因就在于占据地理优势。从关中连通汉中只有斜谷、子午谷、骆谷三条路。当年曹真伐蜀兵分两路,经子午谷和斜谷攻向汉中,不期遇上瓢泼大雨致使无功而返。这次,曹爽大概是想刻意避开斜谷和子午谷这两条晦气的道路,故决定从骆谷走。
  进攻路线选定后,夏侯玄亲自率领司马昭及雍州诸将开进骆谷。曹爽则以总帅的身份坐镇长安城,担任夏侯玄的后援。
  此时,驻守汉中的诸将听说魏军势大,纷纷提议把军队收缩到临近盆地中央的汉城和乐城,等蒋琬、费祎的援军赶到后再发起反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