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费祎应承下来,亲自前往魏延的营帐。“丞相遗令撤军,希望你能为大军殿后。”他尽量避免提及让杨仪统领全军的事。
  “你把话说清楚,谁统领全军?”魏延揪住不放问道。
  “这……丞相让杨仪暂时代理统帅之职。”
  “什么!难道让我帮杨仪殿后?”魏延的怒火一下子被撩了起来。他官拜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杨仪则只是丞相府的幕僚,官位上差好几个档次。何况,他仍然想继续跟魏军作战。“丞相虽死,但我还在,你们带着丞相灵柩回去安葬,我要继续率诸军北伐!”
  “你别胡闹!丞相有遗令!”
  “遗令我是没见过!费祎,你别走,你就在这里替丞相再写一封军令,说让我统领全军。”
  费祎听罢,汗毛倒竖,他知道魏延已经失去理智,眼看就要闯出大祸了。他急于脱身,佯装镇定道:“其实……杨仪只是个文吏,根本就不懂军事。我也觉得应该让你统领全军。不如这样吧,我回去劝劝他们。”言讫,他不等魏延反应过来,飞身上马逃回杨仪的营寨。
  费祎打心眼里反感北伐,而魏延对北伐的狂热让他极度不满,再加上魏延意图挟持他伪造军令,迫使他选择站到了杨仪一边。
  “传令全军,即刻拔营返回成都,别管魏延了。”当日,蜀军便在杨仪的率领下从五丈原退入斜谷。
  魏延得知,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决定。“拔营!抢在杨仪前头赶回成都!”他的思维简单且直接。只要先到成都,就能先发制人弹劾杨仪。于是,他也向成都撤军,并在斜谷这条路上超过了杨仪。
  杨仪不甘落后,两拨蜀军仿佛赛跑一般向成都狂奔。魏延军稍稍领先,他在跑过蜀山栈道后将栈道一把火烧成了灰。杨仪则死咬住不放,一边修缮栈道,一边步步紧追。同时,二人相继往成都发出奏疏状告对方谋反。
  同一天里,刘禅接到了魏延和杨仪的两封奏疏。
  “臣魏延上疏状告杨仪谋反,他烧毁蜀山栈道,企图叛逃魏国!”
  “臣杨仪上疏状告魏延谋反,他烧毁蜀山栈道,阻止臣返回成都!”
  显然,这两个人谁都没有谋反。
  刘禅向蒋琬和董允询问道:“到底该信谁的?”说实话,魏延和杨仪的人缘都不怎么样,但相比起来,魏延更具破坏力。蒋琬、董允均倾向于相信杨仪。
  刘禅仍心存疑窦:“没这么简单吧?魏延骁勇善战,以他的能力足以打败杨仪,他既谋反,不去投靠魏军,反掉头往南跑,又焚烧栈道,图的什么?”他当然不知道,魏延做出这么出格的举动完全是赌气。
  魏延走出斜谷后,停住了脚步,他决定和杨仪做个了断。
  “全军列阵!准备突击杨仪!”
  杨仪派王平迎战魏延,两军对垒之际,王平带着部下高声呐喊:“魏延叛国!魏延叛国!”
  魏延军自知理亏,这一喊,顷刻间士气崩溃,四下逃散。魏延被马岱临阵斩首,他的全族也随同被夷灭了。
  一生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魏延最终被冠以谋反的罪名。尽管谁都清楚魏延并没有谋反,但是,像费祎、王平、马岱这些人,既然一开始选择站到杨仪一边,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十几年前,刘备授命魏延任汉中都督的时候,魏延曾说出这样的话:“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臣为大王拒之;若只是偏将率十万之众,臣为大王吞之。”如今,这气贯山河的话仍久久回荡在汉中。魏延死后,汉中得益于他创建的防守策略和防御工事,一直坚挺地守卫了蜀国数十年之久,而继任的汉中都督也从未对这套完善的防御体系做出任何改变。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姜维掌权。姜维试图更改汉中防御体系,可随之而来的,是他很快就尝到了自己酿成的恶果,这些都是后面的故事了。
  此时,成都城里的蒋琬放心不下,遂亲率中央军出城北进几十里以防不测。两天后,他接到魏延的死讯。蒋琬脑子里是和刘禅同样的疑问。
  “不对啊……魏延是走出斜谷后被杀的?他若叛国,理应北投魏国,为什么要越过杨仪往南跑?”
  没多久,蒋琬便将魏延“谋反”案调查得水落石出,但他没法给魏延平反。这事缘于杨仪和魏延之间的私怨,最后却在杨仪的导演下变成魏延谋反的冤案,而蜀汉众多将领也都被牵扯进去,他们因为各自的理由不约而同地站到杨仪一边,甚至因剿灭魏延获得了功劳和利益。倘若将真相告白于天下,那么王平、马岱这些杀死魏延的“功臣”该怎么处理?他自己当初力保杨仪又怎么解释?费祎怎么办?蜀汉政坛很可能会因此引发轩然大波。
  蒋琬心有戚戚地回到了成都,只能昧着良心奏道:“魏延谋反确凿,已被斩首,全族俱被杨仪夷灭。”
  “全族都被灭啦……”刘禅也听说了背后的隐情,心里颇觉得过意不去,可他明白这事没法翻案。“事已至此,再说什么都没用了。魏延毕竟立过大功,赐棺椁将他厚葬了吧!”
  “陛下,至于杨仪……要不要封赏?”
  “等他把大军带回成都再说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