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科学院一枝花[八零] 第17节(2 / 4)
张小路的母亲像是根本没有多想,直接回答道:“娃娃一直都是个孝顺的,昨天太阳还没下来就回来了,回来就一直帮我打水,把家里的水缸都打满了,一直打到天黑了才干完。”
大嘴巴大婶听到这话,心里也有了谱。这一切都是温建军老婆的诡计!她居然想让自己做这个恶人,将大队长都得罪的死死的。
大婶现在也顾不上什么其他的了,找了个理由就和张家媳妇儿告别,然后匆匆离开了。
见人都走远了,张小路从河岸边的树后面走了出来,手里的篮子里都是采好的苦菜。
他上前将母亲扶起来:“我采的管够吃了,早上露重,咱们还是早点回家吧。”
张小路的母亲也没有多说什么,两个人互相搀扶着回去了。
张小路先将母亲安顿好,然后准备去择菜洗菜,张小路的母亲见儿子马上就要出了门,到底没忍住,说道:“你现在就好好学习,将来才有机会,好姑娘是要自己争取的,你啥都没有,没有人愿意跟着你受罪。”
张小路听到这话,身体僵直了一会儿,然后他并没有说什么话,就匆匆离开了。
安静的空间里只剩下张小路母亲的一声声叹息,饱含无耐与自责。
却说另一头的那位大嘴巴大婶,她原本准备兴冲冲找温建军的媳妇儿算账。
但是她一路上也在仔细想:“要是我现在过去了,她倒打一耙怎么办?我也没啥证据能说的清楚啊!”
“不行,不能直接去找她麻烦,不然别人到时候以为我欺负她,屎盆子全扣我头上了!”
想到这里,大婶一下子停住了急匆匆气呼呼地脚步。但是就这么算了?她也咽不下这口气啊。
就在她像是无头苍蝇乱窜一般想着各种办法的时候,她扭头一看!
诶,又来了一个熟人。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杨翠兰。
杨翠兰现在有了两个女儿,家里的事情也都不太操心了。哪怕是春种秋收,也有家里的几个孩子一起帮忙去做,没有了讨人厌动不动上门打秋风的亲戚,她的日子简直过得不要太滋润。
现在得了空,她最爱做的事就是和几个同龄人在一起干活。倒也不是她本人多么爱干活,而是其他人在这个时候,就会夸她。
要说那个年代的妇女,因为还是受到了老一辈思想的影响,嫁人都是父母相看好了觉得行那就嫁了,至于什么爱情?那是多么新鲜且陌生的名词?
因此,她们本身是几乎很少能够注意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而她们的荣誉,大多也绑定在了自己的丈夫或者是孩子身上。
出嫁之后,嫁了个好男人,是值得被夸赞的,人们会感叹这个女人命好,所以能遇到这么好的人。若是婆家尊敬,不少酸人家的人从来不会觉得是这个女人优秀才能赢得这些,而是将这些统一归咎到她命好。
有了孩子之后,孩子要是教育得好,那就是孩子听话懂事,孩子要是教育的不好,就是当娘的没用心,至于孩子的父亲?那不是忙着赚钱吗?
以前的杨翠兰也被这样的思想荼毒了很久,温静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不少人家背地里酸她们,也有人在杨翠兰面前阴阳怪气,说她不会教女儿,女孩子在家学学做饭,将来好好伺候丈夫和婆家人就行了,干嘛要学那么多东西?
学的东西多了,见识的多了,心就野了,也就根本不会再留在他们这种小县城了。
这样的女人要是多点儿,他们剩下的人不是都得打光棍吗?
但是杨翠兰根本不在乎他们那些人的阴阳怪气,毕竟他的当家的作为这个村子的大队长,本身就很少有人敢明目张胆地使绊子。
就算是使绊子,他们也只能背地里暗搓搓的。现在全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只要他们村儿在温老爹的带领下能够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有钱,谁会在乎别人怎么说?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哪怕村子里不少长舌妇和不少游手好闲的混子都在说他们温家不会教女儿,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到杨翠兰跟前说。
至于三伯母,杨翠兰早就不在意她了。她愿意酸也好,不愿意说什么也罢,杨翠兰现在的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舒心,干烧要因为这些人来给自己添堵? ↑返回顶部↑
大嘴巴大婶听到这话,心里也有了谱。这一切都是温建军老婆的诡计!她居然想让自己做这个恶人,将大队长都得罪的死死的。
大婶现在也顾不上什么其他的了,找了个理由就和张家媳妇儿告别,然后匆匆离开了。
见人都走远了,张小路从河岸边的树后面走了出来,手里的篮子里都是采好的苦菜。
他上前将母亲扶起来:“我采的管够吃了,早上露重,咱们还是早点回家吧。”
张小路的母亲也没有多说什么,两个人互相搀扶着回去了。
张小路先将母亲安顿好,然后准备去择菜洗菜,张小路的母亲见儿子马上就要出了门,到底没忍住,说道:“你现在就好好学习,将来才有机会,好姑娘是要自己争取的,你啥都没有,没有人愿意跟着你受罪。”
张小路听到这话,身体僵直了一会儿,然后他并没有说什么话,就匆匆离开了。
安静的空间里只剩下张小路母亲的一声声叹息,饱含无耐与自责。
却说另一头的那位大嘴巴大婶,她原本准备兴冲冲找温建军的媳妇儿算账。
但是她一路上也在仔细想:“要是我现在过去了,她倒打一耙怎么办?我也没啥证据能说的清楚啊!”
“不行,不能直接去找她麻烦,不然别人到时候以为我欺负她,屎盆子全扣我头上了!”
想到这里,大婶一下子停住了急匆匆气呼呼地脚步。但是就这么算了?她也咽不下这口气啊。
就在她像是无头苍蝇乱窜一般想着各种办法的时候,她扭头一看!
诶,又来了一个熟人。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杨翠兰。
杨翠兰现在有了两个女儿,家里的事情也都不太操心了。哪怕是春种秋收,也有家里的几个孩子一起帮忙去做,没有了讨人厌动不动上门打秋风的亲戚,她的日子简直过得不要太滋润。
现在得了空,她最爱做的事就是和几个同龄人在一起干活。倒也不是她本人多么爱干活,而是其他人在这个时候,就会夸她。
要说那个年代的妇女,因为还是受到了老一辈思想的影响,嫁人都是父母相看好了觉得行那就嫁了,至于什么爱情?那是多么新鲜且陌生的名词?
因此,她们本身是几乎很少能够注意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而她们的荣誉,大多也绑定在了自己的丈夫或者是孩子身上。
出嫁之后,嫁了个好男人,是值得被夸赞的,人们会感叹这个女人命好,所以能遇到这么好的人。若是婆家尊敬,不少酸人家的人从来不会觉得是这个女人优秀才能赢得这些,而是将这些统一归咎到她命好。
有了孩子之后,孩子要是教育得好,那就是孩子听话懂事,孩子要是教育的不好,就是当娘的没用心,至于孩子的父亲?那不是忙着赚钱吗?
以前的杨翠兰也被这样的思想荼毒了很久,温静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不少人家背地里酸她们,也有人在杨翠兰面前阴阳怪气,说她不会教女儿,女孩子在家学学做饭,将来好好伺候丈夫和婆家人就行了,干嘛要学那么多东西?
学的东西多了,见识的多了,心就野了,也就根本不会再留在他们这种小县城了。
这样的女人要是多点儿,他们剩下的人不是都得打光棍吗?
但是杨翠兰根本不在乎他们那些人的阴阳怪气,毕竟他的当家的作为这个村子的大队长,本身就很少有人敢明目张胆地使绊子。
就算是使绊子,他们也只能背地里暗搓搓的。现在全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只要他们村儿在温老爹的带领下能够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有钱,谁会在乎别人怎么说?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哪怕村子里不少长舌妇和不少游手好闲的混子都在说他们温家不会教女儿,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到杨翠兰跟前说。
至于三伯母,杨翠兰早就不在意她了。她愿意酸也好,不愿意说什么也罢,杨翠兰现在的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舒心,干烧要因为这些人来给自己添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