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3 / 4)
大家好歹还顾忌着明日的鹿鸣宴,即便是叫了酒水,也不敢敞开了量喝,只能小酌。
不过哪怕是小酌,对于没怎么喝过酒的魏时来说,也实在是不适应的很。
前世今生他都没怎么喝过酒,对于酒的度数也没什么太大的概念,就只知道——不好喝。
带着一股子无法言说的辛辣感,还不比白开水呢,大概在他把这白酒喝习惯之前,是感受不到酒水的美妙了。
每喝一口酒,都得吃好几口菜压一压嘴里的味道。
“习惯就好了,不过你现在年纪小,酒水还是少喝为好。”刘子成忍不住开口道。
倘若不是为了友人间的应酬,他也不会饮酒的,不过酒喝多了,确实能够咂摸出其中的味道来。
只是很难理解那些嗜酒如命的瘾君子们到底是怎么想的,酒再好难道还比得过性命。
郑家逸没比魏时的情况好多少,少年得志,纵然天赋好,但也少不了自己的努力。
所以过往那些年,他没多少闲情逸致与人饮酒,心思都放在读书上,如今还是不甚习惯这酒水的味道。
不过今日中举,虽只是第二名,甜酸苦辣百般滋味儿都在心里头,倒正好配上了这酒水的味道。
第28章 二更
参与鹿鸣宴的官员除了考官之外,还包括有本地的父母官——知府。
江佑府年产粮食二十万石以上,是本朝的粮仓之一,也是税款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知府刘言按照官阶是正四品,但却简在帝心,幼年曾做过当今的伴读,可以说是一位满朝皆知的人物。
本届乡试的主考官白石景,虽然是京官,又是在翰林院那么清贵的地方任职,但不管是帝心、官阶,还是家世,都比不得当地的父母官刘言。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本次鹿鸣宴的主角都是知府大人,当然了,在考生里头备受瞩目的是前三名,尤其是头名解元魏时。
魏时这个解元,年龄是永远都绕不开的,同样的功名,年龄越小的往往越受重视。
因为那就意味着走上官场的年纪也小,不说才能,便是慢慢往上熬资历,那都是有优势的。
新科举人总共有一百一十人,能跟这些官员们坐在同一桌的就只有前三名,剩下的按照名次依次往后排。
看起来似乎是有些功利,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安排却足够公平,不看家世,不看品貌,单纯的按照成绩来排位次,应当是最让人服气的了。
不过,不管位次前后,新鲜出炉的举人们都是高兴的,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正儿八经的跟朝廷的官员们一起用膳,同时有了举人的功名之后,他们自己也有了做官的资格。
每个人都穿着纤尘不染的衣服,虽然有些紧张和拘谨,但言谈举止都是得体的。
第一次见到比大伯还要官高两级的知府,尤其还是一位简在帝心、身世不凡的知府,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但也没那么紧。
上辈子在电视机上什么样的官员,他没见过呀,越大的官儿,在电视上出现的频率才越多。
跟上辈子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用膳,而且还极有可能会被问话。
魏时的心思一点儿都不在面前的饭菜和酒水上,哪怕厨房的人已经用了心思,桌上的饭菜色香味俱全,盛酒的杯子也细腻柔滑。
但魏时整颗心都是提着的,两只耳朵竖着,随时准备被提问。
“诸位都是此次乡试考出来才子,本官已经看过你们的文章了,不过只看了策问这一项,今日不妨做几首诗,大家一起品鉴。” ↑返回顶部↑
不过哪怕是小酌,对于没怎么喝过酒的魏时来说,也实在是不适应的很。
前世今生他都没怎么喝过酒,对于酒的度数也没什么太大的概念,就只知道——不好喝。
带着一股子无法言说的辛辣感,还不比白开水呢,大概在他把这白酒喝习惯之前,是感受不到酒水的美妙了。
每喝一口酒,都得吃好几口菜压一压嘴里的味道。
“习惯就好了,不过你现在年纪小,酒水还是少喝为好。”刘子成忍不住开口道。
倘若不是为了友人间的应酬,他也不会饮酒的,不过酒喝多了,确实能够咂摸出其中的味道来。
只是很难理解那些嗜酒如命的瘾君子们到底是怎么想的,酒再好难道还比得过性命。
郑家逸没比魏时的情况好多少,少年得志,纵然天赋好,但也少不了自己的努力。
所以过往那些年,他没多少闲情逸致与人饮酒,心思都放在读书上,如今还是不甚习惯这酒水的味道。
不过今日中举,虽只是第二名,甜酸苦辣百般滋味儿都在心里头,倒正好配上了这酒水的味道。
第28章 二更
参与鹿鸣宴的官员除了考官之外,还包括有本地的父母官——知府。
江佑府年产粮食二十万石以上,是本朝的粮仓之一,也是税款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知府刘言按照官阶是正四品,但却简在帝心,幼年曾做过当今的伴读,可以说是一位满朝皆知的人物。
本届乡试的主考官白石景,虽然是京官,又是在翰林院那么清贵的地方任职,但不管是帝心、官阶,还是家世,都比不得当地的父母官刘言。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本次鹿鸣宴的主角都是知府大人,当然了,在考生里头备受瞩目的是前三名,尤其是头名解元魏时。
魏时这个解元,年龄是永远都绕不开的,同样的功名,年龄越小的往往越受重视。
因为那就意味着走上官场的年纪也小,不说才能,便是慢慢往上熬资历,那都是有优势的。
新科举人总共有一百一十人,能跟这些官员们坐在同一桌的就只有前三名,剩下的按照名次依次往后排。
看起来似乎是有些功利,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安排却足够公平,不看家世,不看品貌,单纯的按照成绩来排位次,应当是最让人服气的了。
不过,不管位次前后,新鲜出炉的举人们都是高兴的,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正儿八经的跟朝廷的官员们一起用膳,同时有了举人的功名之后,他们自己也有了做官的资格。
每个人都穿着纤尘不染的衣服,虽然有些紧张和拘谨,但言谈举止都是得体的。
第一次见到比大伯还要官高两级的知府,尤其还是一位简在帝心、身世不凡的知府,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但也没那么紧。
上辈子在电视机上什么样的官员,他没见过呀,越大的官儿,在电视上出现的频率才越多。
跟上辈子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用膳,而且还极有可能会被问话。
魏时的心思一点儿都不在面前的饭菜和酒水上,哪怕厨房的人已经用了心思,桌上的饭菜色香味俱全,盛酒的杯子也细腻柔滑。
但魏时整颗心都是提着的,两只耳朵竖着,随时准备被提问。
“诸位都是此次乡试考出来才子,本官已经看过你们的文章了,不过只看了策问这一项,今日不妨做几首诗,大家一起品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