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南枝 第7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若筠想要撒个娇,佘氏却板着脸训她,“就你这个马术还敢这般急行,若是叫你祖父知道,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还不是你们总是没空闲教我,次次都是下次,次次都食言。”沈若筠委屈道,忽又意识到这并不似梦境,“我……也死了吗?”
  佘氏笑而不语,倒是苏氏柔声问,“阿筠觉得是活着好呢?还是死了好呢?”
  沈若筠以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却有答案,“自是现在好。”
  沈钰哈哈大笑,一把将她往高举起。他力气很大,抱着女儿转了一圈,还小声和女儿说悄悄话,“人世间,活着总比死了要难。”
  苏氏嗔怪地看他一眼,又与女儿道,“可若是让娘选,娘还是想活着,娘想陪你长大的。”
  沈若筠强忍着想要流泪的冲动,扑到苏氏怀里:“我知道的……我也想活着,我不许他们这般欺负我长姐。”
  佘氏看着比上次离开时又高了不少的小孙女,欣慰道:“原我家阿筠,不止是小听澜。”
  卷三:欲见葳蕤色 第六十四章 难愈
  沈若筠下了令,周沉就被沈家人客客气气地“请”出府去,还一路“请”出了下马街。
  他气得七窍生烟,偏周妤还在车上,又不好跟沈家的人争执。
  临街如此,更为难堪。
  周妤自他上车就在看他,扯了扯他的袖子,拿眼神问他沈若筠在哪儿。
  周沉没办法回答她这个问题,满脑都是两个人刚刚那番争执,当时怎会失口说不喜欢她。
  那日她托自己为赵多络周旋,他便想,若是成了事,也算报了福金帝姬当日救命之恩。所以才会问她,往日烂账,可否一笔勾销。
  如果可以,他也不愿叫沈听澜去和亲。
  沈听澜在边境苦守数年,承继佘太君之风,身先士卒,治军甚严。她率领的冀北军不见各地府兵骄惰之习气,也从不鱼肉百姓。又因有沈家贴补军需,故冀北将士不仅合志并力,还深受冀北民众爱戴。
  周沉自论,便是他在她这个位置上,也不一定能做得比她好;便是能比她好一些,也坚持不了这般久。
  ……
  而且,她就只剩这一个姐姐了。
  可当辽臣提出这个法子时,周沉结舌瞠目,虽不敢置信,但顷刻便知,此事已成定局。
  朝臣对冀北军本就多有怨言,他已能想到朝上是何反应了。
  如他所料,在议和事上,往日最喜争辩论道的同僚,不拘党派立场,一致认为该遣沈听澜赴辽和亲。
  朝堂庙宇,治兵振旅……本就非女子事,今日如此,可谓正道矣。
  周沉寄希望于濮王,毕竟濮王在冀北事上,一向是主战的。可因着赵殊膝下无子,濮王在诸事上都避讳,眼下看着这群好似若不求和便不能活的文臣,有再多不肯也不愿与他们争。
  濮王想冀北军事,高宗后,朝廷重文轻武……若无沈家,也就夔州路的琅琊王王从骞有统帅之能了。
  争了一整日,三省大臣不见赵殊答应求和事,结伴跪在福宁殿外。福宁殿都知狄杨冷眼瞧着,叫内侍们不必打扰官家,由着诸位大人,好好表一表臣子忠心。
  周沉能理解众人想求和之心,若是国富粮丰,他也觉得该战。可如今一处接一处天灾,大昱满目疮痍沉疴,若要打仗,哪有银子粮食呢?
  辽人眼下一不索银,二不割地,众人自是觉得冀北之困局可解,甚至能结两国之好。
  周沉看着诸人,心下想着,若阿筠是个男儿郎,说不得能来一出舌战群儒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