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继后 第190节(3 / 4)
“陛下,荣阳侯府有异动!”
沈定看完暗卫呈上的信,冷哼一声将信烧掉,摆摆手让暗卫下去了,然后将郑华召进来,突然说道:“太子年纪也不小了,太子妃的事情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郑华低眉顺眼地应道:“喏。”
沈定像是又想起什么似的,对他说道:“贺延还关在牢中吗?”
郑华回答道:“是的,自从将他押回来后,就一直关在牢里,不过奴才已经按照您的吩咐,让那里的人好生招待着,贺大人并没有吃什么苦。”
沈定点了点头:“朕知道了。”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沈定便在文武百官面前宣布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经过朕这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和考查,朕决定聘镇国公孙女林怀织为太子妃。”
此话一出,百官议论纷纷,朝堂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派人支持,另一派人反对。
“陛下圣明。镇国公家世显赫,忠心朝廷,镇国公府又出了皇后那样的贤后,想必镇国公的孙女也能胜任太子妃一职,辅佐太子。”
“陛下,虽说如此,但国母和太子妃都同出一个家族,难免会引起外戚之乱,还请陛下三思!”
“是啊,还请陛下三思!”
而作为当事人的林敬则只是静静地听着,不管是面对支持的声音,还是面对反对的声音,他都不出声,好像这件事跟他并没有关系那样。不过对于皇帝要聘他孙女为太子妃这件事,他也并不惊讶就是了,毕竟皇帝好早之前就已经跟他提起过。
面对朝堂之上那些反对的声音,沈定态度坚决:“朕意已决,爱卿们都不必多言。”
见皇帝如此坚持,大臣们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好再反对,再反对下去,就有想取而代之的嫌疑了,要是被上位者看出来,问题可大可小。
沈定见他们都安静下来了,这才宣布第二件事:“前中书省起居郎贺延,因御前失仪,朕将其关押思过,今已有悔改之意,朕下令将其贬去滇地,为正六品通判。”
原先贺延在中书省担任从六品的起居郎,如此变成正六品的通判,看起来像是升迁了,但实际上相当于被外放。从此贺延远离京城权力中心,以后想被提拔也很困难了,想重新回到京城更是难上加难,也许一辈子都回不来了。
想起来之前关于贺延和皇后那些流言,再结合皇帝今日对贺延的处置,似乎坐实了贺延和皇后有染的事实,不然以皇帝爱才的性格,不会将贺延这样的人才外放的。
想到这里,大臣们不免有些唏嘘,原本看好贺延的更是为贺延惋惜不已,可惜事到如今,什么也挽回不了了,起码还算是保住了官途,还能回到家乡,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第343章 343.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太子作为这桩婚事的当事人, 却差不多是整个宫里最迟知道皇帝给他定下太子妃的这件事的人。当皇帝宣布聘镇国公府孙小姐林怀织为太子妃的消息传到东宫,沈翀几乎是立马站起来,不可置信道:“怎么可能!本宫不相信!本宫从来没听父皇说过这件事!”
回来给他传信的小公公急道:“哎哟我的主子诶!奴才刚才在宣德殿外面听得一清二楚, 陛下金口玉言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下的旨, 又怎么会错呢?”
沈翀握紧了拳头,恼怒道:“父皇为何要这样做,怀织妹妹可是、可是母后的亲侄女,本宫当做亲妹妹一样看待的人, 本宫又怎么能娶她为妻?父皇这是有意为难本宫!不行, 本宫要去见父皇一面, 求父皇收回成命。”
小公公见太子一意孤行,都不知道该怎么劝说他好。皇帝当着那么多臣子的面给镇国公家下了旨意,若是太子去皇帝面前闹, 那跟悔婚有什么区别?皇帝和镇国公家的脸面往哪放?
到时候皇帝要是被太子惹怒了, 皇帝肯定舍不得罚太子,那就肯定是作为太子奴才的他们代为受过了。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小公公急中生智, 拉过一旁袖手旁观的杨暨, 苦着脸道:“杨公子,您快帮奴才劝劝太子殿下吧!”
杨暨听到皇帝要太子娶林祯的侄女时, 还觉得挺有意思。连他都看得出来太子对皇后有意, 他不信皇帝看不出来。皇帝一定是因为想绝了太子对皇后的心思,才会想出这个办法来。
这看似诛心,但又确实像是皇帝会做出来的事情。
杨暨肯定不会站在太子这边和皇帝对着干, 不仅是因为他得不到林祯, 也不让太子得到这么简单的理由。更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只是臣子,而皇帝是君, 他没必要为了太子的婚事而得罪皇帝,连累整个家族,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于是他装模作样地劝阻太子道:“殿下且慢,请您冷静一下,陛下这样做必然有陛下的打算。”
沈翀才不管父皇有什么打算,不耐烦地打断杨暨道:“本宫不管,反正本宫是绝对不会娶林怀织的!如果父皇他真有什么打算,那就让他娶去吧!” ↑返回顶部↑
沈定看完暗卫呈上的信,冷哼一声将信烧掉,摆摆手让暗卫下去了,然后将郑华召进来,突然说道:“太子年纪也不小了,太子妃的事情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郑华低眉顺眼地应道:“喏。”
沈定像是又想起什么似的,对他说道:“贺延还关在牢中吗?”
郑华回答道:“是的,自从将他押回来后,就一直关在牢里,不过奴才已经按照您的吩咐,让那里的人好生招待着,贺大人并没有吃什么苦。”
沈定点了点头:“朕知道了。”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沈定便在文武百官面前宣布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经过朕这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和考查,朕决定聘镇国公孙女林怀织为太子妃。”
此话一出,百官议论纷纷,朝堂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派人支持,另一派人反对。
“陛下圣明。镇国公家世显赫,忠心朝廷,镇国公府又出了皇后那样的贤后,想必镇国公的孙女也能胜任太子妃一职,辅佐太子。”
“陛下,虽说如此,但国母和太子妃都同出一个家族,难免会引起外戚之乱,还请陛下三思!”
“是啊,还请陛下三思!”
而作为当事人的林敬则只是静静地听着,不管是面对支持的声音,还是面对反对的声音,他都不出声,好像这件事跟他并没有关系那样。不过对于皇帝要聘他孙女为太子妃这件事,他也并不惊讶就是了,毕竟皇帝好早之前就已经跟他提起过。
面对朝堂之上那些反对的声音,沈定态度坚决:“朕意已决,爱卿们都不必多言。”
见皇帝如此坚持,大臣们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好再反对,再反对下去,就有想取而代之的嫌疑了,要是被上位者看出来,问题可大可小。
沈定见他们都安静下来了,这才宣布第二件事:“前中书省起居郎贺延,因御前失仪,朕将其关押思过,今已有悔改之意,朕下令将其贬去滇地,为正六品通判。”
原先贺延在中书省担任从六品的起居郎,如此变成正六品的通判,看起来像是升迁了,但实际上相当于被外放。从此贺延远离京城权力中心,以后想被提拔也很困难了,想重新回到京城更是难上加难,也许一辈子都回不来了。
想起来之前关于贺延和皇后那些流言,再结合皇帝今日对贺延的处置,似乎坐实了贺延和皇后有染的事实,不然以皇帝爱才的性格,不会将贺延这样的人才外放的。
想到这里,大臣们不免有些唏嘘,原本看好贺延的更是为贺延惋惜不已,可惜事到如今,什么也挽回不了了,起码还算是保住了官途,还能回到家乡,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第343章 343.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太子作为这桩婚事的当事人, 却差不多是整个宫里最迟知道皇帝给他定下太子妃的这件事的人。当皇帝宣布聘镇国公府孙小姐林怀织为太子妃的消息传到东宫,沈翀几乎是立马站起来,不可置信道:“怎么可能!本宫不相信!本宫从来没听父皇说过这件事!”
回来给他传信的小公公急道:“哎哟我的主子诶!奴才刚才在宣德殿外面听得一清二楚, 陛下金口玉言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下的旨, 又怎么会错呢?”
沈翀握紧了拳头,恼怒道:“父皇为何要这样做,怀织妹妹可是、可是母后的亲侄女,本宫当做亲妹妹一样看待的人, 本宫又怎么能娶她为妻?父皇这是有意为难本宫!不行, 本宫要去见父皇一面, 求父皇收回成命。”
小公公见太子一意孤行,都不知道该怎么劝说他好。皇帝当着那么多臣子的面给镇国公家下了旨意,若是太子去皇帝面前闹, 那跟悔婚有什么区别?皇帝和镇国公家的脸面往哪放?
到时候皇帝要是被太子惹怒了, 皇帝肯定舍不得罚太子,那就肯定是作为太子奴才的他们代为受过了。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小公公急中生智, 拉过一旁袖手旁观的杨暨, 苦着脸道:“杨公子,您快帮奴才劝劝太子殿下吧!”
杨暨听到皇帝要太子娶林祯的侄女时, 还觉得挺有意思。连他都看得出来太子对皇后有意, 他不信皇帝看不出来。皇帝一定是因为想绝了太子对皇后的心思,才会想出这个办法来。
这看似诛心,但又确实像是皇帝会做出来的事情。
杨暨肯定不会站在太子这边和皇帝对着干, 不仅是因为他得不到林祯, 也不让太子得到这么简单的理由。更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只是臣子,而皇帝是君, 他没必要为了太子的婚事而得罪皇帝,连累整个家族,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于是他装模作样地劝阻太子道:“殿下且慢,请您冷静一下,陛下这样做必然有陛下的打算。”
沈翀才不管父皇有什么打算,不耐烦地打断杨暨道:“本宫不管,反正本宫是绝对不会娶林怀织的!如果父皇他真有什么打算,那就让他娶去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