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目前在中华军中,拥有外国战马和新型战马约有六千匹左右,主要是分配给湖广、淮南、山东三个军区,南京军区也分到了一部份。优质战马的大量引进,自然也大大提高了骑兵的战斗力。因此在中原大战开始之后,骑兵的几次参战,也都有不错的表现。但和清军的骑兵进行大规模的战斗,确实还是第一次。
  不过这时中华军正是军心、士气旺盛的时候,同时师长蒋连军也确实渴望与清军的骑军大战一场,过去蒋连军还是明军的时候,和清军的骑兵交手过好几次,但几乎毎一次都是以惨败收场,但加入中华军之后,商毅对骑军的训练更为严格,而且又给骑军装配了犀利的火枪和优质的战马,因此蒋连军也信心大增,认为目前中华军骑兵的实力,完全能够与清军的八旗精骑一较高低。于是在得知清军出动骑军进攻之后,也立刻下令,排出进攻阵形,迎战清军的骑军。
  第十八军的骑兵师里约有一千七百多匹外国战马和新型战马,装配了两个骑兵营,骑兵师就是以这两骑兵营为箭头,毫不示弱的向清军发动了进攻。
  清军的骑军是一万人,中华军的骑兵师是八千多人,相差并不大,这时双方都排出一个箭头形态,相对奔驰,接近十万个马蹄快速的起落击踏着大地,发出沉闷而又密集的声音,虽然不如炮击那么惊天动地,但也有另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
  双方的距离逐渐拉近,骑士们都将自己战马的速度提升到了最高点,更是带出一股无坚不摧的惊人气势。不过这时冲在最前排的清军骑兵却发现,对手所乘骑的战马个头,十分明显的比自己要大出一号,有的甚致大出一号都不止。因此在不少清军的心里也都打了一个突,中华军那来这么多的大马。
  不过虽然心里是这样想,但现在进攻已经展开,停是停不下来了,而且清军的骑兵们也不想停上来,毕竟战马并不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他们对战胜中华军的骑兵,还是很有信心的,因此还是作好了战斗的准备。
  冲在前排的骑士都在马背上摘下了弯弓,抽出羽箭,搭在弓弦上,然后双臂甲力,拉开了弓弦,将箭尖指向对面不断逼近过来的的敌人。这一连串的过程,骑士们都是只依靠双腿控制着座下的战马,并保持着自己的身体平衡,也显示出精湛的骑术。而在他们的身后,其他的骑兵用不上弓箭,侧抽出了自己的马刀,在空中挥舞,划出一道道匹练似的寒光来。
  而与此同时,中华军的骑兵也同样完成了准备的动作,虽然动作没有清军的骑兵那么复杂,但前排的骑士同样也是用双腿控制战马,平衡身体,这同样也是多年艰苦训练的成果,而双手一前一后,平端着火枪,枪口也同样指向着对手。而后排的骑手,则是一手挥动马刀,另一手却持着一支短铳。双方都在等待着进入自己射程,出手的那一刻。
  这时双方的距离己不足一百步,几乎就是在几下呼吸之间,距离在迅速之间拉短。从空中俯看下去,两个巨头的箭头几乎就要相蹱在一起了。
  中华军的骑兵扣动了扳机。顿时“砰砰砰砰”枪声如爆豆一样响了起来。
  清军的骑兵松了弓弦。一时“嗖嗖嗖嗖”,箭矢破空之声也不绝于耳。
  双方的骑兵几乎是在同一时刻选择出手。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八十九章 骑军交战(下)
  战马哀鸣,人声惨叫,肉体跌落倒地的声音连续传出。在第一轮进攻之后,双方都有数十人骑被击中,有的骑士从马背上摔落下来,迅速被后面蜂拥而上的马蹄洪流给吞没;有的战马中枪中箭,颓然倒地,并且又绊倒后面的同伴,总体来看,双方的损失也大体相当。
  在射出箭矢之后,清军的骑士迅速在马背上伏身,一方面收好弓箭,准备近身格斗,一方面也是为自已身后的同伴让出射箭的空档来。
  而中华军的骑士也同样在马背上伏身,但却都纷纷拔出挂在马鞍前的短火枪,以伏身的姿式,继续向清军开火射击。因此这一次中华军的火力眀显比清军要大得多,结果在清军阵中,有更多的人马被击中倒地。当然从总体上看,双方伤亡都还远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呈度。
  经过了两轮远程攻击之后,两个箭头的最尖端部份终于相撞到一起,双方的骑兵也都在马背上坐好了身体,挥舞着马刀,准备在错身而过的时候,向敌人发动致命的一击。至少清军的骑兵都是这么想的。
  但中华军的骑兵不同,因为中华军的骑兵已经进入了火器时代。每一名中华军的骑兵,配备的火枪是一支长管后填弹式火枪,和一到二支短管前填弹式火枪,有少数中下级军官,甚致会装配三到四支。火枪和弓箭相比,另一个优势就是火枪可以单手发射,由其是骑兵使用的短枪,而弓箭必须用双手。因此在近身作战时,中华军的骑兵都是一手执短枪,一手执马刀。在双方相要相遇时,首先用火枪射击,然后再用马刀砍。
  由于这时双方的距离极近,中华军的骑兵射击几乎是百发百中,而在这个距离内,马刀却偏偏还差了一点。还有不少骑兵是对准清兵的战马开枪,当然效果是一样的,就是骑士摔下,战马倒地。
  结果在双方的骑兵交错而过的时候,从马背上落下来的,大部份都是清兵。这和双方的骑术、战术、战斗能力无关,完全就是技术上的优势。
  在射光了所有的火枪之后,中华军的骑士就只能依靠自已艰苦训练的骑战技术与清军作战了,在这方面,中华军的骑兵和清军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当然有的中华军骑兵拿着射击完了的完枪吓唬清兵,毕竟大多的清兵见枪口指向自己,都会本能的缩身闪躲,而这一下往往也就会露出致命空隙来,等清兵明白过来以后,也已经晚了,雪白的马刀已砍到了眼前,也有中华军的骑兵则是依靠自已坐下的战马高大,冲击力强,居高临下的优势,硬吃敌人。由其是两个重甲骑兵连,则完全是蛮不讲理,和清军硬撞,但中华军的一名重甲骑兵连人带马加铁甲,总重可以达到六百多公斤,而清军的骑兵最多只有四百多公斤,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对手,相撞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了。
  不过大多数的中华军骑兵还是老老实实和清军挥刀对砍作战,因此到了冲锋的后期,中华军的骑兵伤亡也不小。
  等双方互相穿透了对方的阵式之后,距离拉开,在交战过的地面上,留下了超过千俱的人马尸体,有不少尚未断气的战马发出一声一声的悲鸣,受伤的士兵也扎争着离开战场,还有数十匹失去骑士的战马,在战场上四散逃开。
  而分开之后的骑兵在跑出一段距离之前,立刻都停住了战马,转过头来,重新列阵。而中华军的士兵则趁着这个空隙,迅速的给火枪重新填弹,准备下一轮的冲锋。
  这时清军的两名主将都有些马喇希、哈宁阿镇惊,想不到中华军的骑兵真的能够在马背上这么自如的使用火枪,虽然现在没有时间统计伤亡,但两人都感觉得出来,在刚才那一轮的较量中,清军的损失,要比中华军大一些。同时两人的信心也开始动摇了起来。但这个时候是不能后退的,唯有死拼到底,于是两人也立刻重新组织好队伍。
  赶快双方的骑兵又互相展开了攻击。
  经过了上一轮的战斗之后,中华军的骑兵明显加强了自信,握枪的手也更加稳定,射击也更坚决、果断,更准了。既使是在与清兵挥刀对砍的时候,也同样毫不手软。而相对的,清军的士气明显下降了不少,虽然他们都是骑兵,与中华军交手的机会并不多,但平日耳濡目染,也都知道中华军使用火枪是多么厉害,原来以为在骑战中,火枪并不能发挥多少作用,谁知中华军的骑兵偏偏就能玩出新花样来,骑兵开枪比清军骑马射箭玩得还漂亮,因此心里也自然产生了怀疑,这一战还能赢吗?
  结果在此消颇涨之下,双方的第二轮交战完全呈一边倒的局面,谁都能够感觉得出来,清军的伤亡要远远大于中华军。不过这时马喇希到是看出了一点门道,果断的改变了战术,不再和中华军进行一轮一轮的对冲,这样只会给中华军留出足够的空余时间来填弹,索性就和中华军打混战,这样一来,中华军也就没有时间再重新填弹了,等弹药射击完之后,就轮到清军发威了。因为经过两轮的对冲之后,马喇希也基本可以得出结论,论真正的骑战能力,清军确实要比中华军强一些。
  但等中华军全都射击完火枪之后,清军还能够剩下多少人,还能不能击败中华军,马喇希心里也没有底,但也只能赌一赌了,否则就这么一轮一轮的对冲,清军肯定是必败无疑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