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公益行动(下)(4 / 5)
由于停学时间太长,很多适龄儿童需要上学,急需再招一个老师。李桂林说:“要找到愿意来悬崖上教书的老师,简直比登天还难。很多人听到‘天梯’就吓退了,甚至讽刺‘你应该去请探险家……’”
开学临近,一筹莫展的李老师把视线转向了同样懂彝汉双语的妻子陆老师。这次老父亲真急了:“你甘愿去受苦我们管不住,竟然还把妻儿带上山,出了事怎么办?孩子生病怎么办?在那个猴多人少的地方,不把孩子也教成猴子了!”
深明大义的妻子,找到当过30多年人民教师的父亲,“先说服我的父亲,再说服公公”。就这样,夫妇俩离开了年迈的父母,一起登上了悬崖。
李老师心里很清楚,这里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珍贵如金。山上没有医院,他学会了看病,从老家买来常用药品放在学校备用,他还学会了给学生剪发。
危险已成习惯
19个年头过去,李老师对天梯由恐惧、胆怯变成了—种“生活习惯”。然而,惊险仍然无处不在。一次,李老师爬天梯时,藤条突然断了,身子滑向悬崖,幸好几米处有灌木支撑着他,才捡了条性命。看着满脸是血、伤痕累累的李老师,妻子和他抱头痛哭。
1996年夏的一天,山洪暴发,李老师正在接学生。当他抱着一个小学生过山沟时,一股急流冲来,他们滑进了沟中。
情急下,李老师用尽全力把学生抛向岸边,自己却被急流冲走了。可能是李老师的行为感动了上苍,他的身体被挂在了树桩上,得以脱险。
还有一次,他去山下开会,散会回山时天色已晚。为了赶在第二天上课,他摸黑爬上了天梯。刚爬第一段木梯,腿突然抽筋,摔倒在地。天色已黑,上下山都很危险,他就这样独自在崖脚下生火取暖过夜。那一夜,寒冷、黑暗和野兽的嚎叫,都没有让他感到害怕,他只是惦记着学校。第二天,孩子和妻子看到的是兴冲冲归来的李老师,他没有告诉身边人自己的遭遇。
现在,42岁的李桂林每月工资800多元,妻子还是—名代课老师,每月仅有230元。他们的两个孩子分别在念高中和初中,家里欠着近万元的债。但是李老师最为担心的,是将来老了没有接班人,他很想从自己的学生中挑出一位。
“我想当老师,跟李老师一样教书。”下山的路上,学生认真地对记者说,“长大了,我要给学校装个电梯,不用爬天梯就能上学。就是不知道城里的电梯什么样?
我国电视台“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的领奖台上。李老师的话,让全场安静下来:“贫困山区要想改变落后的面貌,必须靠教育。如果没有接班人,只要我爬得动,就要在悬崖上教孩子们……”
学生在学习
11岁的小姑娘整理好了书包,她背对着悬崖,一手抓着藤条,一手由老师李桂林牵着,右脚探好梯子的位置,再把左脚缓缓伸下去。
她身后还有16个同伴,大家像猿猴一样依次攀援而下。脚下是汹涌咆哮的大渡河,四周是层峦叠嶂的大峡谷。
天梯下,李老师的妻子陆建芬在接她。“手抓紧,脚踩实了!”两位老师全神贯注地盯着学生的每一个动作,用少数语言不断提醒。
周一和周五,是李老师夫妇最忙的日子,他们要接送学生们过5道天梯,小一点的孩子不敢自己走,李老师背着他们上上下下。背一个孩子下去,就得重复上下两次,按这样计算,背五六个孩子,李老师每次都要攀爬将近400米,相当于百层楼的高度。陡峭绝壁,踩空一步就有生命危险。在这极度危险、恶劣的环境下,悬崖村小学从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至今,悬崖村小学已有7届毕业生,学生达189人。村里的年轻人告别了文盲的历史,开始走出大山。
选择清贫
陆老师的堂哥是县里有名的矿老板,看到堂妹过得那么苦,那么穷,1993年,他就多次叫李老师去矿上当会计,每月收入1200元。当时李老师教书的月收入只有100元,但他没有动摇。
1996年至1997年,李老师被上级安排到会理师范学校学习,当时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最小的儿子才1岁半。
教学忙不过来,他再三请求有文化的舅舅帮忙上山来学校代课。勉强教满一年后,舅舅告诉他们:“在矿山当民工也比在你这里强百倍,我宁可讨饭也不愿待在这里了……”
那一年,妻子最辛苦。一次,她病得厉害,两个孩子哭着叫饿,她只好让7岁的哥哥,背着弟弟到村民家找吃的。
病情越来越重,她请村民背了50斤玉米,通过危险的山道送到镇上,卖了8元钱去买药。
不忍心丢孩子
2001年,诱惑再一次摆在夫妇俩面前。陆老师的弟弟在西班牙做生意并成了家,他提出请陆老师给自己看孩子,月薪600欧元,相当于人民币6000多元,而这时,陆老师的收入是每月230元。
陆老师说,她开始动过心,但看到孩子们的眼神马上打消了念头。“我去挣钱,山上的孩子们怎么办?”她含泪婉言谢绝了小弟。
“其实我们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工资,这钱在城里就连吃顿饭都不够。但我还是不忍心丢下这些孩子,这里的乡亲和孩子给我们的这份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悬崖小学”至今没有通电,李老师和村民集资买了水力发电机,可由于电压不稳,经常停电,他们现在还只能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村里祖祖辈辈都靠背水喝,直到2008年,李老师用内弟从国外寄来的钱给村里修了自来水。
丁禾看资料记载只是到09年而已,现在都已经到了19年中间,这10年间为什么没有其他的记载呢? ↑返回顶部↑
开学临近,一筹莫展的李老师把视线转向了同样懂彝汉双语的妻子陆老师。这次老父亲真急了:“你甘愿去受苦我们管不住,竟然还把妻儿带上山,出了事怎么办?孩子生病怎么办?在那个猴多人少的地方,不把孩子也教成猴子了!”
深明大义的妻子,找到当过30多年人民教师的父亲,“先说服我的父亲,再说服公公”。就这样,夫妇俩离开了年迈的父母,一起登上了悬崖。
李老师心里很清楚,这里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珍贵如金。山上没有医院,他学会了看病,从老家买来常用药品放在学校备用,他还学会了给学生剪发。
危险已成习惯
19个年头过去,李老师对天梯由恐惧、胆怯变成了—种“生活习惯”。然而,惊险仍然无处不在。一次,李老师爬天梯时,藤条突然断了,身子滑向悬崖,幸好几米处有灌木支撑着他,才捡了条性命。看着满脸是血、伤痕累累的李老师,妻子和他抱头痛哭。
1996年夏的一天,山洪暴发,李老师正在接学生。当他抱着一个小学生过山沟时,一股急流冲来,他们滑进了沟中。
情急下,李老师用尽全力把学生抛向岸边,自己却被急流冲走了。可能是李老师的行为感动了上苍,他的身体被挂在了树桩上,得以脱险。
还有一次,他去山下开会,散会回山时天色已晚。为了赶在第二天上课,他摸黑爬上了天梯。刚爬第一段木梯,腿突然抽筋,摔倒在地。天色已黑,上下山都很危险,他就这样独自在崖脚下生火取暖过夜。那一夜,寒冷、黑暗和野兽的嚎叫,都没有让他感到害怕,他只是惦记着学校。第二天,孩子和妻子看到的是兴冲冲归来的李老师,他没有告诉身边人自己的遭遇。
现在,42岁的李桂林每月工资800多元,妻子还是—名代课老师,每月仅有230元。他们的两个孩子分别在念高中和初中,家里欠着近万元的债。但是李老师最为担心的,是将来老了没有接班人,他很想从自己的学生中挑出一位。
“我想当老师,跟李老师一样教书。”下山的路上,学生认真地对记者说,“长大了,我要给学校装个电梯,不用爬天梯就能上学。就是不知道城里的电梯什么样?
我国电视台“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的领奖台上。李老师的话,让全场安静下来:“贫困山区要想改变落后的面貌,必须靠教育。如果没有接班人,只要我爬得动,就要在悬崖上教孩子们……”
学生在学习
11岁的小姑娘整理好了书包,她背对着悬崖,一手抓着藤条,一手由老师李桂林牵着,右脚探好梯子的位置,再把左脚缓缓伸下去。
她身后还有16个同伴,大家像猿猴一样依次攀援而下。脚下是汹涌咆哮的大渡河,四周是层峦叠嶂的大峡谷。
天梯下,李老师的妻子陆建芬在接她。“手抓紧,脚踩实了!”两位老师全神贯注地盯着学生的每一个动作,用少数语言不断提醒。
周一和周五,是李老师夫妇最忙的日子,他们要接送学生们过5道天梯,小一点的孩子不敢自己走,李老师背着他们上上下下。背一个孩子下去,就得重复上下两次,按这样计算,背五六个孩子,李老师每次都要攀爬将近400米,相当于百层楼的高度。陡峭绝壁,踩空一步就有生命危险。在这极度危险、恶劣的环境下,悬崖村小学从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至今,悬崖村小学已有7届毕业生,学生达189人。村里的年轻人告别了文盲的历史,开始走出大山。
选择清贫
陆老师的堂哥是县里有名的矿老板,看到堂妹过得那么苦,那么穷,1993年,他就多次叫李老师去矿上当会计,每月收入1200元。当时李老师教书的月收入只有100元,但他没有动摇。
1996年至1997年,李老师被上级安排到会理师范学校学习,当时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最小的儿子才1岁半。
教学忙不过来,他再三请求有文化的舅舅帮忙上山来学校代课。勉强教满一年后,舅舅告诉他们:“在矿山当民工也比在你这里强百倍,我宁可讨饭也不愿待在这里了……”
那一年,妻子最辛苦。一次,她病得厉害,两个孩子哭着叫饿,她只好让7岁的哥哥,背着弟弟到村民家找吃的。
病情越来越重,她请村民背了50斤玉米,通过危险的山道送到镇上,卖了8元钱去买药。
不忍心丢孩子
2001年,诱惑再一次摆在夫妇俩面前。陆老师的弟弟在西班牙做生意并成了家,他提出请陆老师给自己看孩子,月薪600欧元,相当于人民币6000多元,而这时,陆老师的收入是每月230元。
陆老师说,她开始动过心,但看到孩子们的眼神马上打消了念头。“我去挣钱,山上的孩子们怎么办?”她含泪婉言谢绝了小弟。
“其实我们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工资,这钱在城里就连吃顿饭都不够。但我还是不忍心丢下这些孩子,这里的乡亲和孩子给我们的这份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悬崖小学”至今没有通电,李老师和村民集资买了水力发电机,可由于电压不稳,经常停电,他们现在还只能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村里祖祖辈辈都靠背水喝,直到2008年,李老师用内弟从国外寄来的钱给村里修了自来水。
丁禾看资料记载只是到09年而已,现在都已经到了19年中间,这10年间为什么没有其他的记载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