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8章 王辉的预案(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靠近北京,在廊坊治下的香河,和国内很多同级别县城没什么两样。
  不过,也正由于靠近北京,有一些实在无法在北京安家,却又因为种种原因必须在靠近北京地方落户的中年人,会选择落脚在香河。
  他们望着北京的方向,低头却收到“河北移动欢迎您”的短信。
  想着在北京奋斗的儿女,喝着不算原汁原味却有明显心理暗示的北京酸豆汁,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王辉参股的制药厂之所以选在香河,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制药厂进京,难如登天。
  第二个,香河靠近北京,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还能稍微辐射一下。
  再远,怕是难度成倍增加。
  厂子的选址,算是在香河的郊区地带。
  在那里,梅若华拿下了一大块地,一栋办公楼的旁边就是厂房所在地,目前刚起了三条生产线,剩余的还在源源不断的往这里运送。
  办公楼专门有两层楼划拨出来,进行了数次密封处理,当做研发实验室。
  厂子一共有两支团队。
  一支主力团队是邱长志领头。
  他离开美国之后,试图呼唤当时在美国一起做科研的伙伴和下属回归,但是不少人因为在美国生活时间很久,习惯了那边的一切,纷纷婉拒。
  最后回来的寥寥无几。
  所以只能以邱长志为核心,以一些临时挖过来的人员和刚毕业的博士生为团队骨架,进行研究。
  另外一支是邱长志美国重要助手邢山河拉起来的队伍。
  这是梅若华的意思。
  为了让两支队伍产生灵性竞争,同时让邱长志的研究方法能够快速让所有团队的人员都习惯。
  这也是为了应付一些突发状况。
  比如,某个团队的重要人物忽然出了问题无法进行工作,那么另外一支团队的人员可以立刻补充,不会耽误研究进度。
  本来这是很稳妥的办法,但是没想到……邢山河的团队在两天前提出了辞职。
  这对梅若华的打击是巨大的。
  看在邱长志的份上,当时和邢山河签合同的时候,给的待遇是很优厚的。
  同时,梅若华也加入了五年竞业协议。
  就是这一手,让王辉有了转圜的余地。
  否则,鸡飞蛋打。
  王辉和刘丹联袂而至,他们身边是李浩和另外一位梅若华委派过来的联络人。
  “王总,这就是事情的全部。”联络人汇报完邢山河团队的大概状况后,就识趣儿的闭上了嘴。
  其实,王辉手里有一份资料,联络人只不过重复了一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